“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的离世,让无数热爱评书的人惆怅,进而担心评书艺术成“绝响”。
单田芳年12月17日出生于营口市的一个曲艺世家,是中国评书表演艺术家、作家。他的
代表作有《三侠剑》,《三侠五义》,《小五义》,《水浒传》,《白眉大侠》,《童林
传》、《隋唐演义》、《乱世枭雄》、《水浒外传》等评书,他以他的沙哑独特的嗓音让听众迷恋。
年单田芳大师走上评书舞台.
年5月1日,单田芳重返书坛.
年,单田芳成立了北京单田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年1月26日,单田芳宣布收山,《老店风云》是他的收山之作。
单田芳老师曾每天有上亿人在听他讲故事,惊堂木一拍,白纸扇一抖,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
先生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曾吸引过无数听众。
他说的是评书,我们听的是江湖,今后“且听下回分解”了
单老师将评书推向我们的生活,推向了世界,让它成为了一种高于影视剧的精神画面,但是为什么评书不能以一种生动的像影视作品一样的画面呈现在大家的面前呢?
评书与影视剧之间,有很大的不同。评书改编成影视剧难度也比较大。
首先从题材上来说:评书讲述的并非历史。实际上评书也不会按照历史来讲。有一种说法:评书上,是“穷西汉,富东汉。”意思是西汉不好讲,因为秦末后,楚汉争霸,项羽刘邦等人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故事不好编。而东汉刘秀的事迹人们了解得不多。说书人可以尽情发挥。
所以评书改编成影视剧,基本上都是戏说,演义。如果观众较真,漏洞不会少。毕竟不是哪个演义都是《三国演义》。
其次在从表现手法上来说:评书讲就“留扣”。就是说到关键时刻停下,来吸引大家继续听。比如说主角一行人突遭险境,总有世外高人或亲朋好友学成下山相助。原本擂台打得正热闹,突然插了四五回书来交代这个人的来历。在评书中跟正常。但影视剧这样非线性地表现手法会完全让人失去观看的趣味。(想想《火影忍者》中插入的回忆杀)
最后就是评书中有一种人物叫做书胆。书胆是串联整个故事的重要人物。但书胆不一定最强。比如《白眉大侠》徐良。影视剧中尤其是武侠剧,最后主角要是武功排名前十之外,根本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其实不管中间有多少不可能性,只要功夫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不是吗?以前没有电灯的时候,人们照样过得好,但是现在不同了,天黑了看不见似乎自己就没有办法活了,如果评书有机会以一种另类的方式登上电视上的话,不就更加有传播性了吗?
现在的我们只能以一种对单田芳老师和评书的美好回忆去缅怀过去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