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理坤书卷多情似故人散文

北京中科白殿疯怎么走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酷爱阅读,尤喜藏书。去年搬进新房,爱人特地整了一间书房,到顶的定制书柜占据了两面墙,从文学名著、古代传奇到中外经典,各种书籍满满当当,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父亲。

父亲出身寒门,当年他凭着一己之力考取了山西师专,从此离开了穷乡僻壤的山村,走出了与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不一样的道路。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读书改变命运”,对书的敬畏体现在方方面面,无论是简陋的单身宿舍还是宽敞的大三居室,家里最贵重最显眼的便是书箱书柜书桌书架上摆放的整整齐齐的书本。父亲常年四处奔波,为了事业为了生计,给予我和弟弟的除了一部部厚重的典籍,便只有“读书改变命运”的执着信念。

少小时,父亲买回许多连环画册,《鸡毛信》《八仙过海》《三毛流浪记》等,我爱不释手,每天翻来覆去不厌其烦,一本看完了翻旧了,换一本继续,漆黑的简笔勾勒、夸张的人物造型、简洁明了的话语成了忠实的玩伴,一本又一本,一个个神奇鲜活的形象深深烙印脑海。渐渐识文断字,开始主动搜寻猎物,《西游记》首先涌入眼帘,囫囵吞枣似懂非懂,连续几日沉醉不已,等到小伙伴们忙着收看电视剧《西游记》的时候,我早就耳熟能详,加上喜欢张扬,往往当天节目还没上映,大家伙儿就围着我先对剧情梗概做了普及。

父亲常摆弄收音机,午饭时分听评书联播是一种享受,袁阔成先生的《三国演义》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完完整整听了两遍,这也是我早早阅读《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的契机,随着视野的开阔,我努力啃起了大部头,一到寒暑假废寝忘食,书卷在手忘乎所以。家里很长时间没有电视,一是经济条件所限,更重要的是书香陪伴胜过了一切诱惑。当伙伴们热衷于抗战影片津津乐道时,我已经熟读了《红岩》《红日》《青春之歌》《敌后武工队》《剑》等几十本红色经典,甚至翻检出家藏的山西、河南等地抗日史料辑过百本。这个习惯一直到大学,课余时间一头扎进图书馆流连忘返,一杯白开、一副纸笔,晨昏交替悠哉游哉。

大学毕业后如愿以偿,和父亲一样登上三尺讲台,每天早读一起伴着晨风吟诵经典,课堂一道高谈阔论文字传奇,晚修一同挥毫泼墨憬悟人生,我能敏锐的捕捉到他们眉眼中的闪亮星辰,也可以洞察到他们文笔中的碧水微澜;与此同时,他们也会在我的浅唱低吟里感受物语奇妙,在我的抑扬顿挫里领悟人间百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彼此成就、教学相长。

最喜欢和弟子们奇文共赏,每周推荐一本书,交流心得、书写感悟,在精神世界里与作者息息相通、遥相合鸣。我们组建了读书社团,开办了阅读报告会,创建了藏书万册的校园公共图书角,一届届优秀学子热爱读书烽火相传,在堆积如山的案头总会跳跃着那些闪亮的名字,日积月累师生发表的文字无声记录着每一个书声朗朗、奋笔疾书的艳阳天,三五载、岁岁年年依旧保持联系,那一缕缕书香成了我们永恒的牵挂。

有书相伴三十余年,从早先父亲率先垂范,买书赠书指引我爱上阅读、敬畏文字;而今我年届不惑,广泛涉猎、笔耕不辍,写书赠书成就一批批文学少年,天之骄子的他们用青春和热血在各行各业绽放无与伦比的美丽。我更愿意捧着书卷,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朗声吟诵诗词歌赋,在温馨安宁的枕边给孩子们娓娓讲述睡前童话故事,在温暖如春的书房内细细探索人类文化的宝藏……

书卷多情似故人。不止是莫逆之交的旧友,更是刻骨铭心的亲情,融入血脉、世代传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