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战争手段的进步,表现为由铁向火的转变。我国宋代就是这种转变过程的开始,甚至可以说是初步形成时期。火战就是以火为战争武器。《三国演义》中多次描写诸葛亮进行地雷战的情形。我国也是最早发明火箭,使用火箭的国家。古代的火箭有两种。一种是在普通弓箭的箭头上涂上火药,使箭簇变成一支大火柴,射到对方的建筑物或人马的身上,立即起火;一种是现在的爆竹“钻天猴”、“二踢脚”式的火箭。现代火箭就是根据中国的“钻天猴”、“二踢脚”火箭的原理制作的。所以“火箭是中国人发明的”,这一发明权是世界公认的。没有哪一个发明家和“火箭之父”出来跟中国人争火箭的发明权。
《三国演义》草船借箭《水浒传》描写了现代战争之祖的火战。第六十七回写“火神将军”魏定国出马与关胜交战。“二马相交,军器并举。两将斗不到十台,魏定国望本阵便走。关胜却欲要追,单廷玮大叫道:‘将军不可去赶!’关胜连忙勒住战马。话犹未了,凌州城内,早飞出五百火兵,身穿绛衣,手持火器,前后拥出有五十辆火车。……军人背上,各拴铁葫芦一个,内藏硫磺焰硝,五色烟药,一齐点着飞抢出来。人近人倒,马过马伤。关胜军兵四散奔走,退四十余里扎住。”这种“内藏硫磺焰硝,五色烟药”的“铁葫芦”,就是最早的“火焰喷射器”。这里所说的“火车”,就是最早的“坦克”。它是用火来冲击对方的人马的。这又是战争史上车——马——车,这一演变轨迹的最早的萌芽。
“火神将军”魏定国《水浒传》描写的各次火战,一如“火车”本身那样绚丽耀眼。例如:石碣之战:“只见一阵怪风,黑漫漫堆起乌云,昏邓邓催来急雨。”接着,“迎着风看时,只见芦花侧畔,射出一派火光来”,那火光火蛇窜到数十只官船面前,原来这是用烧着了的一队小船冲撞引燃官船。风紧火猛,把官兵烧得无处逃窜。整个火攻写得富有神奇色彩。攻无为军:通过烧黄文炳邻家,达到乱其城,乱中取胜的目的。先派人携带引燃物潜入黄家邻舍纵火,此举是对恶棍的惩处,所以笔调洒脱轻松,作者以惬意的心情来渲染那“红焰飞天”、“蒸天价红”、“映得江面上都红”的火光火势,使之包含眷强烈的色彩,反映了梁山义军的欢快情绪。
石碣之战第七十九回“刘唐放火烧战船”:吴用唤刘唐受计。众多水军头领,各各准备小船,船头上排排钉住铁叶,船舱里装载芦苇千柴,柴中灌硫磺焰硝引火之物,屯住在小港内。却教炮手凌振,于四望高山上,放炮为号,又于水边树木丛杂之处,都缚旌旗于树上,每一处设金鼓火炮。却说高太尉在济州催起军马,水路统军,却是牛邦喜,又同刘梦龙并党世英这三个掌管。.刘梦龙便教先锋悍勇的首先登岸,……前阵五七百人抢上岸去。那柳荫树中,一声炮响,两边战鼓齐……只听得山顶上连珠炮响,芦苇中飕飕有声。……要时间,大火竟起,烈焰飞天,四分五落,都穿落在大船内。前后官船,一齐烧着。……条火焰连天起,万道烟霞贴水飞。
此外,《水浒传》还有“时迁火烧翠云楼”、“拼命三郎火烧祝家庄”等放火的描写。还有一个重要的火战“线索”值得一提。在早期的《水浒传》各种版本中,有一种版本叫做“吴从先读本”,或曰“小窗本”(盖此本概略见之于吴从先的《小窗自纪》一书),该版本《水浒传》描写了梁山泊的“子母炮”炮击战。战况如下:童贯与京密,以希功进,故受师讨之,方逞雄淮上,度江不敢出。及顷,闻泊中有炮声,而炮丸抵(童)贯壁,连击如雷,士骇马逸,弃甲曳兵,上下不相顾,未尝交一锋,窃一垒,而气夺矣。(童)贯走询乡导,有识者日:“此雷横之子母炮也。”雷横的这种“子母炮”,能由“母炮”射出“火炮”(子弹),“抵(童)贯壁”一打穿童贯的墙壁,大概是早期带铁砂的土炮。
时迁总之,在宋代,土炮土枪等火器已广泛使用,所以才反映在文学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