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名著阅读
《傅雷家书》整理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博雷及夫人——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琴大师、傅敏一英语特级教师)使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中国父母的典范。
作者:傅雷,字怒安,号怒庵。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人物性格特点:
傅雷: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亲人(主要是儿子)无私的热爱,有良知,为人坦荡,禀性刚毅。
傅雷夫人:教育思想非常成功
傅聪:刻苦用功,先做人、后成“家”,生活有条有理,严谨,热爱音乐
傅敏:正直,善良,勤勤恳恳
《傅雷家书》概要:
《博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博雷先生年至年5月的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
1.讨论艺术;2.激发青年人的感想;3.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4.做一面忠实的“镜子”。
(1)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才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2)阅读感受:《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是父子的真情流露,再加上傅雷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艺术修养,这些文字生动优美,读起来感人至深。读者能从中学到不少做人的道理,提高自己的修养。
习题演练:
一、填空:
(1)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评论家翻译的作品达34部。他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致力于法国文学的译介工作。
(2)傅雷翻译过巴尔扎特的有15部,其中有_《人间喜剧》、《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罗曼.罗兰4种,其中有《约翰.克利斯朵夫》及三部名人传《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牛顿的《英国绘画》等书。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他的全部译作,现经家属编定,交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编成《傅雷译文集,从年起分15卷出版,现已出齐。傅雷写给长子傅聪的家书,辑录为《傅雷家书》(),整理出版后,也为读者所注目。
(3)《傅雷家书》凝聚着对祖国、对儿子_深厚的爱。
(4)傅雷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5)傅雷教导儿子待人要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饭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6)傅雷对儿子进行了有益的指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7)傅雷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他翻译了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8)根据课外阅读的名著,补全下面的对联。(2分)
上联:《朝花夕拾》忆亲人师长下联:答案:《傅雷家书》谈生活艺术
(9)傅雷先生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傅聪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教导儿子要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后来汇编成册,这就是《傅雷家书》。
二、简答题(每小题7分)
10.博雷教导儿子“恩之不深,自然爱之不切;爱之不切,弹出来自然也不够味儿;越是不够味儿,越是因不起兴趣”时,是以什么为例子?
答:以听莫扎特的音乐为例。
11.傅雷虽然在外地演出,但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