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聚焦多彩长芦,一张张名片熠熠

“维舟至长芦,目送烟云高”,从李白诗篇下著名的特色水乡,到如今迅速崛起的产业新城,千年古镇长芦在历史的车轮中,滚滚向前,生生不息。

过去的5年,是长芦街道快速发展的5年!“十三五”以来,尤其是在纳入江北新区核心区后,长芦街道聚焦“文化、美丽、和谐、幸福”新长芦建设,以网格化治理为抓手,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美丽乡村、民生福祉和干部素质提升等重点工作有条不紊,呈现出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向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在此基础上,立足新时代新起点,街道还倾力打造出一张张闪亮的名片——开辟新型党建服务阵地,廉政警示教育常抓不怠,擦亮基层党建“红色名片”;铁腕治污,让天更蓝水更清,擦亮环境改善的“绿色名片”;传承非遗文化,群众文体活动蓬勃开展,擦亮文化惠民的“金色名片”。

一张张“名片”熠熠生辉,让多彩长芦散发出前所未有的魅力。

党建引领,打造“芦韵联盟”矩阵

长芦街道承载着服务江北新区发展的重要职能,是定位为新材料产业、枢纽经济的发展腹地。因连续多年实施征地拆迁,目前街道范围内常住人口仅有约2万人,其余人员分别安置在大厂街道、葛塘街道和雄州街道,还有一些居民在外过渡。

“虽然是人户分离、异地安置,作为基层党组织,如何为人民谋幸福,正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积极探索拆迁异地安置居民服务新模式,在葛塘街道芳庭潘园安置小区和雄州街道城东新苑安置小区,分别成立了“芦韵新风”和“芦韵棠风”两处党群服务中心。

在“芦韵棠风”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引进各类社会组织定期开展一系列为民服务活动,搭建起集党群工作、教育培训、为民服务、综合文化、共驻共建于一体的党建平台,广泛吸纳区域内党组织、驻街单位、社会组织、群众团队以及志愿者队伍多元参与,满足了党员、青少年、志愿者、办事群众等各类人群需求。

在沿江高等级公路以北、润玉水苑以东,“芦韵玉风”党群服务中心正在兴建,预计年底竣工,中心建成后也将聚集为民服务单位,提供多项功能。以服务街道异地安置居民为重点,新风、棠风、玉风共同打造起集医疗卫生、民生保障、便民服务、网格治理、学习教育为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化为民服务中心,建设成为群众家门口的智慧型服务站。

为进一步深化街道体制机制改革,长芦街道还打造了全街推进工作的“加油站”——“芦韵课堂”。作为全科型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平台,“芦韵课堂”的培训涉及党务专业知识、新闻采写、法治讲解、应急救护等多样化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芦韵课堂”今年还组织了一场街道全员综合素质测试,名基层工作人员全部参加,此次测试从出题、监考、阅卷到成绩分析,全权委托第三方公司进行。“今年,江北新区的街道体制机制改革进入到内涵式改革的新阶段,街道的职能将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通过此次考试,将进一步推进‘全科社工、全科执法队员、全科网格员’队伍建设,全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长芦街道还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开展廉政宣教,打造“芦韵清风”品牌。每年,街道都会开展廉政文化月活动,不仅面向党员干部,更面向社会大众,培育公民廉荣贪耻、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增强全社会反腐倡廉责任意识。

近年来,长芦街道的“芦韵联盟”不断发展壮大,目前的“芦韵”系列已经树立九大品牌,通过党建引领,不断推进街道各项工作向前迈进。

除了“芦韵”系列,长芦街道的党建创新还有诸多亮点:“犁民新愿”、“李老讲堂”和“老谢工作室”充分调动老干部、老党员参与民调,在人居环境整治、村居自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滨江村“一站解百忧”项目,以普通党员志愿者为中坚力量开展邻里活动,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南京金星检修安装有限公司党支部,从办公用房中挤出余平方米建设非公企业党群服务中心,为非公企业党建活动提供了共享阵地……

铁腕治污,还原“特色水乡”风貌

由于历史原因,长芦街道曾是化工企业的集中区,近年来,街道深入贯彻“两山理论”,展现出铁腕治污的决心,关闭沿江化工企业,完成长江岸线复绿,同时结合水环境治理、“四好农村路”建设、人居环境改善,还原出长芦“特色水乡”的风貌。

今年4月,在新区统一部署下,长芦街道启动沿江化工产业专项整治和转型升级行动,位于马汊河长江入江口附近的三家小型化工企业全部拆除。“这三家企业能耗高,存在污染,且位于长江1公里范围内,为保护这一江清水,必须关停拆除。”长芦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街道主动与企业开展了多频次、多种方式的政策宣讲和矛盾调处,确保企业关闭拆除专项整治工作安全有序推进。

拆除后的地块如何进行建设?长芦街道也颇费了一番思量,在经过数次开会讨论后,建设“留左大鼓”非遗文化基地的方案最终被敲定。从8月25日破土动工到9月28日落成完工,基地的建设仅用时1个月,基地内的部分设施也是由过去的厂房改建而成。从化工企业变成非遗文化基地,是长芦街道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的一次成功实践。

今年以来,街道上下攻坚克难,全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15天时间完成3家小型化工企业关闭拆除工作;平稳完成顺平石化等7家企业96个罐体拆除和物料清运工作;借力园区外化工企业关停文件精神,平稳实现艾康油墨外迁。

为了给居民创造更好的人居环境,街道今年还统筹推进空间整理、清洁美化等九大工程。目前,方巷小区一期环境整治工程、玉带片区35条61.公里“四好农村路”周边绿化提档升级工作均已完成;投入万元实现道路保洁、市政维保、垃圾分类“一家扫”;投入万元的条通户水泥路正在施工;完成8个网格驿站布点,其中小摆渡“网格+警格”服务站、润玉水苑家门口服务站已投入使用。

环境的不断改善是长芦街道推进惠民工程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期间,街道时刻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实施“示范工程”、“路网工程”、“导视工程”、“水美工程”、“安防工程”,街道打造出一个个精品亮点,今年投入1.2亿元建设玉带(长芦)卫生服务中心及社区服务中心;完成47户渔民65艘渔船退捕上岸等工作,都不断提升着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文化惠民,推动“非遗+旅游”融合

今年10月16日,长芦街道“留左大鼓”非遗文化基地正式揭牌,该基地占地平方米,分为形象舞台、休闲广场、观众席、办公区、文化展示区等区域,具备非遗项目演练、非遗文化展示等功能,同时,还能满足非遗团队日常训练、群众非遗文化体验、重大活动演出、居民日常娱乐休闲的需要。

“留左大鼓”与“湾北小马灯”、“达摩传说”、“方巷人走北”一起,是长芦民间文化中入围省级非遗的四个项目,长芦板鸭、长芦龙灯、黄天荡的传说则是三项市级非遗。如此之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出了“江苏省特色文化之乡”。

对于当地特色文化的挖掘与保护,街道一直不遗余力,更是开展了各种文化惠民活动。近年来,街道搭台、居民唱戏,每年春节期间,“长芦龙灯”都会在小巷中穿街而过,拉开长芦街道一年文化大戏的巨幕;正月十五,热闹非凡“方巷人走北”上演了一个家族传承了五百多年的神圣仪式;被称为“金陵第一鼓”的“留左大鼓”还走出国门,推广中华民族的文化。

94版《三国演义》孙权扮演者吴晓东、98版《水浒传》鲁智深扮演者臧金生来到长芦,揭秘戏内戏外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和87版《红楼梦》贾宝玉扮演者欧阳奋强,参加新说红学进“非遗”活动,吸引23.4万人在线观看直播……长芦街道还通过打造“芦韵书香·未来国学堂”阅读品牌,致敬国学经典。此外,街道举办“书香家庭”“最美读书人”评选、红色经典专题讲座、读书分享会及“你读书我买单”等活动,让长芦文化品牌魅力彰显。

立足文化资源禀赋优势,长芦街道不断擦亮“文化长芦”名片,带领居民群众感受长芦文化脉动,唤醒长芦浓厚乡愁,激发人们对长芦的美好向往,凝心聚力推动长芦高质量发展。

今年,街道启动一批非遗载体项目建设,除了投入万元的“留左大鼓”非遗基地落成之外,还完成了方巷民俗村一期建设和二期概念设计,非遗广场和非遗展馆设计完成,后期将根据资金情况逐步实施。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文化是长芦的优势,要逐步加大非遗载体的建设力度,届时将邀请非遗传承人入驻,推进传承人梯队培养工作,在此基础上,还将同步打造沿江风光带,推动“非遗+旅游”融合发展,传唱文化长芦新故事。

来源

南京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1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