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的解读

在《三国演义》这部作品中,罗贯中在曹操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倾注了大量的笔墨,也吸引了不少专家学者纷纷就曹操这个人物形象展开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的解读,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此笔者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反复卒读《三国演义》,立足作品视角,就该作品中曹操的人物形象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分析。

(一)通过《三国演义》看曹操的“奸”

这里所说的“奸”事实上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诸如奸险残暴、虚伪多疑以及小人嘴脸等。在《三国演义》这部作品中,罗贯中在对曹操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是将其作为一个反面人物来进行描绘的,目的在于扶正刘备的形象。

所以在进行曹操人物性格的塑造时,通过细致的描写,也赋予了曹操复杂的人物性格,其中“奸”是一个主要的人物特点。在对曹操的“奸”塑造上,罗贯中煞费苦心,对“奸”的展现可谓是淋漓尽致。

1.曹操的奸险残暴

在很多人眼中,一提到曹操,则是乱世奸雄,这也充分说明了曹操奸诈的一面在读者心中已然定形。在《三国演义》这部作品中,罗贯中通过细致地描写,将曹操奸诈一面淋漓尽致体现出来。同时在进行曹操人物形象解读时,奸险残暴也是这个人物最突出、最典型的特征,曹操的奸险残暴体现在曹操本人性格奸险、残忍、狡诈、多疑。

在《三国演义》第四回中,曹操刺杀董卓,但最终没有刺杀成功,为此曹操不得不潜逃,却不幸被陈宫抓住。

被陈宫抓住后的曹操,没有轻易认罪,而是百般推脱和狡赖,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曹操的奸诈和小人嘴脸。在陈宫了解到曹操的真实身份后,决定要和曹操谋划大事。

于是二人就到曹操父亲结义兄弟吕伯奢处避难。吕伯奢为了款待二人,特意让家人杀了一头猪,并亲自前往镇上买了美酒,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真诚待客之心。

但是在曹操看来,吕伯奢家人却是想要对他有不轨之行,所以动了杀害吕伯奢一家的心思,并最终将其付诸于实践。在屠杀的过程中,曹操甚至连吕伯奢家中的老幼妇需都没有留下活口。从这一点来看,足以看出曹操的阴狠和歹毒。

在获取到事情的真相后,曹操不仅没有感到悔悟,反而怕吕伯奢泄露自己的事情,于是残忍杀害了吕伯奢。曹操称,宁肯自己负了天下人,也不能让天下人负了自己。而通过这句话,也更能凸显出曹操本人多疑以及凶残的本性。

不了解情况下杀了人,是误杀行为,这并非是人本性使然。但是曹操在明知道自己杀错的情况下,却依然没有悔改,这就充分体现出曹操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甚至以牺牲他人作为垫脚石的阴险和奸诈。

另外,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的创作过程中,还巧妙设置了这样一个细节,曹操父亲途经徐州时,陶谦为了和曹操交际,于是专门派士兵护送曹操父亲前行,但是不曾想托付错了人。曹操在了解到这件事情后,率兵攻打了徐州,并肆意屠戮城中百姓,以泄杀父之仇。从这一点上,也足以见得曹操的阴狠和歹毒。

2.曹操的虚伪和多疑

曹操的虚伪和多疑,在《三国演义》中也有相关的描写。因为担忧有人在自己睡觉的时候杀害自己,曹操对外表示自己在梦中有杀人的习惯,通过这种方式对周围人形成警告,避免自己在睡觉时有人接近自己。

通过这个细节,也足以凸显出曹操奸诈多疑的本性。在最后一次带病出征时,曹操的近侍发现曹操的被子掉在了地上,于是便把曹操的被子拾起,并为曹操盖好被子。曹操认为近侍是想要加害自己,于是直接拔剑将其杀了。

在第二天清晨的时候,对外人则宣称自己在梦里杀了人,十分懊恼,对此进行遮掩。曹操明知道自己错杀了人,但还是进行遮掩,这种行为也足以凸显出曹操的奸诈形象。在《三国演义》中,与之相似的情节还有很多,诸如杨修之死、荀彧之死、师勖之死、华佗之死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3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