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山西晚报」
有人说:“假设当下各大出版社、影视公司统一标准给古代作家开版税和支付改编费,最富有的作家非罗贯中莫属。”拥有史诗般气魄,是古典小说嬗变为章回小说的“鼻祖”,使“小说”这一难登大雅之堂的通俗文学跃上中国文学的大舞台。“读其书,思其人。”这位雄视千古、胸罗锦绣、笔下风云的大作家——罗贯中(约年至年),他是以什么样的经历搭建起文学大厦的呢? 罗贯中形成乱世大历史观与其所处时代情形是有关系的。在元顺帝的执政期间,是个“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的时代,民族矛盾激化,中原、江淮和东南沿海地区,先后爆发了大规模的反元农民大起义。罗贯中投在张士诚麾下,并深受器重。他在军中遇到了正在创作《江湖豪客传》(《水浒传》的底本)的施耐庵,并拜其为师。在明淮安王道生《施耐庵墓志》和清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等书中记录道:“每成一稿,必与门人校对,以正亥鱼,其得力于罗贯中者为尤多。”这俩“忘年交”目睹了充满硝烟的战场,以及“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象,积累了描写战争特点、局势力量对比和折射出智慧光芒情节的经验。 《三国演义》是部“世代累积型”作品。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是曹操旧部,掌握曹操很多第一手材料。他的《英雄记》中,连同董卓、吕布等都收集整理书中,是世间出现最早“三国故事”的书籍;西晋史官陈寿的《三国志》,东晋史学家裴松之又撰写了《三国志注》,极大丰富了三国的故事。历史学家只梳理当时的“势”,小说家却需设置具体的“事”。罗贯中采用“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手法,从隔朝越代的正史、野史、传说、轶闻和评话中反复推敲,加上以印刻在民间的三国故事来反哺艺术架构,于是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 实际在交通不便的古代,普通人可能终其一生都没机会远行,难以获得和积累见闻。罗贯中则在14岁时,从太原随父亲去苏州、杭州一带做生意。那时,山西籍关汉卿、郑光祖等文化人,也都搬迁到了杭州一带,除马致远做过一段时间小官外,其他几位无缘做官,做编剧或写畅销书是他们寄托情怀的方式,也是谋生的手段。小说兼杂剧作家的罗贯中,受到这一社会潮流的影响,也成为“书会才人”南迁作家中的一个。 罗贯中足遍江苏、浙江、江西、安徽和福建,主要收集和查访小说人物传说。在匆匆的脚步中,他脑海里翻腾着一个个面目鲜明的人物,内心里皆是丝丝入扣的故事架构,营造要言不烦的人物对话,并用“巨椽之笔”联结成了一个个绮丽而又高贵的文学之梦。他笔下的《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既有灵异的,也有历史的,还有武打的内容,这些开篇练笔之作开拓了中国通俗文学读物的新天地。 年夏,郑振铎与赵万里到浙江宁波访书,在天一阁藏蓝格抄本《录鬼簿续编》中,贾仲明记载: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元代设河东山西道肃政廉访司,太原府废,大德九年(年),以地震改冀宁路;至元二年(年),又设太原路。清徐和祁县历来均属太原管辖,晋阳罗氏先在清徐居住,后迁至祁县河湾村,这与《录鬼簿续编》中记罗贯中为太原人相契合。 戴望舒于年访西班牙马德里近郊的爱斯高里亚尔修道院,发现《三国演义》的重要版本——明嘉靖书林叶静轩及子叶逢春刊《新刊案鉴汉谱三国志传绘像足本大全》,此本是现存世的最早版本。 年,日本关西大学教授井上泰山,考证著录线索,专门前往西班牙访寻这部《三国志通俗演义》的珍贵版本,如获至宝,复制携归。 卷帙浩繁的《三国演义》风行于世界,是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在《大英百科全书》中,罗贯中被称为“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师”。“城以时间展开,城因人而灵动”,地域人物是城市独一无二的“故事背景”,拥有作家生活的印痕,也有了经典诞生的秘密,太原城将永恒记忆世间大智之影——罗贯中。
卢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