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我们主要聊了一些世界各个国家的名著作品,从今天开始换换口味,我给大家聊一聊咱们中国的名著作品,说起中国的名著,我相信很多人脑海里首先想起的大概是有着“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红楼”之称的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吧。
提起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我首推《三国演义》,因为这部书从我儿时接触的第一本小儿书开始,到单田芳的评书《三国演义》,到电视版的《三国演义》,到百家讲坛中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国》,甚至于那些关于三国的街机游戏、电脑游戏伴随着我这个三国粉度过了大半个人生。
虽自称为三国粉,但说起来也很惭愧,《三国志》从未看过,《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原著还是近两年才静下心来草草看了一遍,只因年少时不喜读书,只爱操枪弄棒,长大后也算行伍出身,无奈天意弄人,戎马生涯也仅仅两载,但《三国演义》对我的影响却一直伴随了我的一生。
从年少时喜一柄青龙偃月刀,温酒斩华雄、杀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勇武过人、义重如山、威武而又不失儒雅的关羽关二爷;喜两耳垂肩、垂手过膝、为人忠厚、仁德爱民、礼贤下士、注重义气的蜀汉帝刘备;喜善使丈八蛇矛,长坂桥一声大喝,吓死曹将、惊退曹军,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耳的蜀汉猛将张飞张三爷。
到青年时的崇拜有经天纬地之才,知识渊博,才华出众,精通军事、政治,通晓天文、地理,可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多智近乎于妖的蜀汉军师诸葛亮;崇拜常使一把雪白梨花枪,文武双全、骁勇善战、胆略过人,一生从无败绩,长坂坡百万曹军中七进七出,舍命救阿斗的蜀汉五虎上将赵云赵子龙;崇拜一戟战三雄,辕门射戟,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称的三国第一猛将温侯吕布;崇拜上承父志、下开弟业,有霸王再世之称的孙吴政权的奠基者孙策孙伯符。
再到中年静下心来欣赏的一生多疑而又奸诈且又有雄才大略的政治野心家和军事家的魏国奠基人曹操;欣赏的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多谋略、善权变、老谋深算的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欣赏得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七步成诗的《洛神赋》作者曹植;这些《三国演义》中栩栩如生的小说人物陪我度过了无数的欢乐时光。
我们先来聊一聊《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关于罗贯中的最早记载见于明代贾仲明编着的小册子《录鬼簿续编》,上写:“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在中国古代,小说被认为是小道,小说家的地位也十分低下,所以小说家的传记材料留下来的也很少。关于《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的生平材料,留下来的也不多,连他的籍贯和出生年份至今仍存有争议。
根据当下历史学家比较一致的看法: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着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一生着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三平章死哭蜚虎子》、《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小说《三国演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粉妆楼》、《三遂平妖传》和与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等。终年七十岁。
关于罗贯中的生死年份。一些学者说罗贯中生于年,死于年。其他学者说罗贯中生于年,死于年。年版有明朝中叶弘治七年(年)庸愚子蒋大器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撰写的序言,其中作者署名是罗贯中并认可他生于年,死于年。
因此,在罗贯中逝世的年与序言年间有九十四年间隔。于是有学者就提出了《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否仍是传统说法元末明初(比如说—年)成书的?相信对于这个问题,学术界肯定会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
在明代学者王圻编的《稗史汇编》中,他写道:“……罗贯中,葛可久,皆有志图王者;乃遇真主,而葛寄神医工,罗传神稗史。”“真主”或“真正的统治者”,据推测指的是张士诚,也可能罗贯中加入然后离开的不是张士诚起义军,而是另一个起义军领袖,或者甚至就是朱元璋本人。
罗贯中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复杂的时代。元朝蒙古族贵族的残酷统治和压榨,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抗,推翻元朝统治的斗争如火如荼。各方义军揭竿而起,诸如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等,都与元军浴血奋战过。青年时的罗贯中参加了起义军,并入其幕府,为义军运筹帷幄,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的人。
他后来从事小说稗史的创作,似乎应得益于他政治上的失意。正由于此,他才有时间和有可能致力于文学创作,成为我国文学史上首先用全力从事小说创作的作家。《三国演义》是他后期的作品。
罗贯中是如何创作《三国演义》的?明代高儒在他《百川书志》卷六中是如下概括的:
“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非俗非虚,易观易入,非史氏苍古之文,去瞽传诙谐之气,陈叙百年,该括万事。”高儒的评价还是比较中肯和准确的。
严格地讲,《三国演义》并不是罗贯中一人创作的,因为在他写作《三国演义》之前,三国的故事已经在社会上流传了多年。西晋的史学家陈寿写有《三国志》;在唐代,三国的故事已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在宋代,三国的故事成为说书人专门讲说的题材;在元代,出现了讲说三国故事的书——《三国志平话》;元代的杂剧中有很多写的是三国的故事。罗贯中则是三国故事的集大成者和再创造者,到了他的手上,《三国演义》才成为一部伟大的小说。
罗贯中依据陈寿《三国志》提供的历史线索和历史人物,博采裴松之对《三国志》补缺、备异、惩妄、论辩所保存的大量宝贵史料,吸取了西晋至元一千多年来民间传说的丰富营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参加元末农民起义军的生活经历,发挥个人的卓绝艺术才能,纵横捭阖,巧妙驾驭,形象生动地描述了近一百年中浩瀚繁复的历史事件。
在这部名着中,他寄托了自己个人的爱憎情感,客观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集团之间政治的、军事的、公开的、隐蔽的、合法的和非法的矛盾斗争,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封建统治阶级争名夺利、钩心斗角、尔虞我诈、明火暗刀的策略伎俩和阴谋诡计,有意或无意地揭示了农民无法生活、铤而走险、纷纷起义的真实历史背景和原因。
从情节安排和人物描绘上,我们实际上就能看出罗贯中用小说元素把历史事实润饰得有多么漂亮,还用他的艺术方法把真实性与创新立意巧妙地结合起来,既适合高雅人群又符合大众口味。后来的很多学者和作家曾给予他极高的评价,把他同司马迁、关汉卿相提并论。
他伟大的文学创作成就,成为中国文学、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贵财富。他对我们国家和世界作出了较大贡献。《大英百科全书》称他为“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师”。
另外,《三国演义》众多版本中尚存最早的是年的明朝嘉靖壬午刻本,印有书名《三国志通俗演义》,由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组成。在清朝康熙年间毛纶及其儿子毛宗岗对他们以前的所有版本进行全面整理并清除或修改了许多诗文和情节的细节,也增加了综合评论。
毛氏父子在评改中使语言更加优美的同时,随意渗入了他们自己的意见。尽管如此,毛本《三国演义》也比其他任何版本更受读者喜爱,并且超越了所有较早的版本,成为我国三个多世纪以来最流行的版本。
我们现在阅读和赏析的《三国演义》就是根据毛本(即17世纪60年代版)并参考年有序版出版的。因此我们有时用“小说”或《三国演义》指这两种版本。
好了,今天我们先聊到这,下次我们聊一聊《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