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三国演义里的袁绍

袁绍是三国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也是《三国演义》里着墨不少的一个角色。在《三国演义》里:年少时的袁绍是一个官宦世家才俊,拥有雄心壮志,初有名气;中年时的袁绍,地广势众,人才汇集,名重天下,但他自己却成了一个多谋寡断、外强中干的庸主,最后一败涂地。他还被塑造为一个不称职的父亲,因为没能处理好诸子的关系,导致两个儿子自相残杀,最终使得袁氏的庞大基业速亡。因而,《三国演义》里人生成熟期的袁绍,可以概括为:色厉而胆薄,好谋而无断。历史上的袁绍真是这样的人么?我们可以通过梳理史料,还原一下袁绍这个历史人物。第一,袁绍出身名门,自身优秀,年少得志。

袁绍出身东汉末期名门袁氏,名满天下。自袁绍高祖父起,四代有五人处于位极人臣的“三公”高位,也即“四世三公”,而且家族中还有多人成为高官。袁氏的故吏门生遍朝野。在这样显赫的家族背景下,袁绍并非成为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袁绍相貌英俊,气质威严。凭借官宦世家背景,年少即为郎官。20岁时,他出任濮阳县长,清正能干,初有名声。人生起步,就遥遥领先于同龄人。不久,因双亲先后病故,袁绍服丧之后,拒绝朝廷辟召,隐居洛阳。第二,袁绍年轻时便有匡扶朝政、胸怀天下的抱负,喜欢结交能人义士。当时东汉统治日趋黑暗,宦官专政,残酷迫害以官僚士大夫和太学生为代表的“党人”。

袁绍自称隐居,但暗中结交“党人”和侠义之士,如张邈、何颙、许攸、曹操等,结成了一个以反宦官专政为目的的政治集团。袁绍的活动引起了宦官的注意,并受到警告,而且也受到父辈的斥责。但是袁绍依然不为所动。第三,关键时候杀伐决断,诛杀宦官。随着宦官集团与外戚大将军何进的矛盾激化,袁绍再三劝何进乘此机会杀掉宦官头目以免除后患。,但何进没有听从。结果宦官们先下手,斩杀了何进。于是,虎贲中郎将袁术率兵攻打宫城,佯称奉诏,在内宫大肆屠戮宦官二千多人。第四,讨伐董卓,成为关东盟主。董卓领兵入京勤王,飞扬跋扈。袁绍则针锋相对地与他斗争,随即被迫逃亡。

关东州郡起兵讨伐董卓,推举袁绍为盟主,声势浩大。董卓被迫挟持献帝迁都长安。但是讨伐董卓的各州郡长官各怀异心,保存实力,最后化作鸟兽散,一场讨伐不了了之。第五,实力壮大,名重天下。不久,袁绍收服韩馥,得了冀州,吸收了一批勇将、谋士。袁绍与曹操合击,连续击败袁术、公孙瓒以及陶谦的联军,大破黄巾军。谋士沮授提醒袁绍迎立汉献帝,袁绍没有采纳。而曹操却抓住机会,挟天子以令诸侯。后来,袁绍占据冀、青、幽、并四州,地广兵强,暗自有了称帝的野心。第六,与曹操决战,出人意料地惨败。袁绍与曹操势不两立,决战不可避免的情势下,袁绍部下的意见各异,而袁绍犹豫、猜疑,反倒嫌弃屡谏的几名谋士,以致错失了战机。

实力强大的袁绍发布檄文、正式讨伐曹操,却多次战败,最后在官渡之战中大败,众叛亲离。袁绍败退冀州后,陆续平定了多地叛乱。从此一蹶不振,不久病逝。由于袁绍平素有德政,去世时,很多百姓为之悲痛。谋士审配等矫袁绍遗命,奉袁尚为嗣。袁谭、袁尚争权夺利,最后被曹操各个击破。袁绍的三个儿子袁谭、袁熙、袁尚都相继死于非命。于是,袁绍的雄厚基业瓦解,天下名门袁氏世族也从此中落。小结:综上所述,罗贯中运用《三国志》、《后汉书》等史书中的基本素材,在《三国演义》里塑造了袁绍这个人物。袁绍的人设是:出身名门,起步高,出名早,属于青年才俊;然而拿了一手好牌却打烂,最终落了个惨败,未成大器。

这个形象,基本上符合历史原型。对于袁绍的性格特点,曹操的谋士郭嘉曾在著名的“十胜十败论”里有过概括,颇为经典。袁绍有雄厚的家族基业、为人宽厚的名望、超群的才能。但是,他由于自身的弱点,尤其是人生后期多谋寡断,对于形势多次判断失误,结果出人意料地惨败,从人生巅峰瞬间跌入低谷,最终未成大业,留下了一大历史遗憾。袁绍的形象和人生历程,与秦末的西楚霸王项羽颇为类似,都是一代枭雄,而人生结局却都是悲剧式的英雄人物。这也给世人留下了无尽的启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1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