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系列阅读活动,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研究
当今的世界,社会日新月异,科技空前发展,知识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裂变着。一个人只有拥有了较强的阅读能力,才能从外界获取足够的信息,适应社会的发展。但实际上当前大多初中生的语文阅读水平普遍较低,他们常常只注重课内知识的学习,却将课外阅读视为负担。一个初中生三年死守教材的二百篇课文,却没有足够的课外阅读作为补充,怎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时代?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也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由此可见,提高课外阅读能力是提高初中生语文素养真正有效的途径。同时,进行课外阅读也是学生完善人格的有效方式之一。一位著名的学者曾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初中生每天进行课外阅读,能够丰富精神生活,培养高尚情操,促进其养成健全人格。因此,激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其课外阅读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概念界定:
“语文课外阅读”不同于教师指导下的课堂阅读,是指学生课外借助阅读材料中具有客观意义的文字等符号,通过感觉、知觉、思维、想象等多种心理活动,来理解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而了解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种独立、复杂的心智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一种强大的内趋力。
版《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有明确的要求:“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初中三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实现语文新课标所要求的课外阅读目标,必须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而培养阅读兴趣是提高课外阅读能力的第一要务。初中生读书大多只有所谓的三分钟热情。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近3年来我所开展的课外阅读实践表明,丰富而有实效的阅读活动是激发学生兴趣的载体,持之以恒地开展会收到显著的效果。
二、实施策略:
1.开展课内外结合的专题阅读,栽种一棵棵枝繁叶茂的“阅读树”。
教育大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学生在校的时候,为了需要与兴趣,须在课本或选文以外阅读旁的书籍……如果只注意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在课余时间,我根据课文、作者、主人公、体裁、单元训练重点等角度,补充一定的课外文章,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能力。如学生刚进入七年级,大多鉴赏能力不足。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我推荐学生阅读几篇关于童年专题的课外美文,请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摘抄语句或片段作为读书心得。然后,每个同学把自己的读书心得剪裁成“树叶”形状,小组成员共同绘制成一棵“阅读树”,看看哪个小组的“阅读树”最茂盛。这样,借助学生的从众心理、表现欲望和竞争意识,班级就会形成浓郁的阅读氛围。
2.召开“读、写、评、议”的读书交流活动,营造一方兴味盎然的“阅读天地”。
开展课外阅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成系列地举办一些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当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和阅读数量有了一定积累之后,定期组织一些阅读活动,有利于课外阅读步步深入地展开。例如在全校内举办诗文朗诵大赛,评选“校园朗诵之星”;鼓励学生整理、修改并挑选自己所有文章(如周记、读书心得、考试作文等)中最优秀的作品,能够入选班刊或是发表在校刊《繁星》上的,就誉以“写作才子”的美名;在年级里召开读书交流会和优秀读书摘记展览会,推举“读书十佳学子”。一系列“读、写、评、议”活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交流阅读方法,展示阅读成果,检验阅读效果,开拓阅读视野,为学生营造出一方兴味盎然的“阅读天地”,学生徜徉其中,尽享课外阅读的乐趣与美妙。
3.采用绘画形式创设浓郁的读书环境,共绘一幅幅精彩纷呈的人物图谱。
在七年级下学期,随着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增强,我逐渐介绍一些家喻户晓的经典名著给学生。为克服一些学生对于名著篇幅较长的畏难心理,我要求学生结合人物的相关事迹,将主要人物一生的发展变化轨迹用图画的形式描绘出来,同时给图画配以文字标题。如在《西游记》和《三国演义》的绘画展示中,学生自愿组成了不同的绘画小组,共同完成《西游记》和《三国演义》中经典故事和主要人物的图谱。《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八戒大战流沙河、高老庄娶亲等都被学生描绘得惟妙惟肖;《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火烧赤壁,诸葛亮舌战群儒,刘备白帝城托孤等故事跃然纸上。妙趣横生、图文并茂的绘画,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增强了学生对名著故事内容的记忆和对人物形象的理解。通过文字与绘画艺术的思维转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且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4.尝试课本剧表演、影视剧配音等形式,推出一批声情并茂的“表演新星”。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天性是具有很强的表演欲。”在新奇、好奇、兴趣等心理的驱使下,学生尝试进行课本剧表演,能够使他们积极地体验故事里的特定角色,运用角色的语言、动作,去深入理解角色的情感,从而加深对文章内容和人物的理解。例如在阅读《巴黎圣母院》时,很多学生不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也不能理解作家在小说中大段地描述巴黎的建筑及其对艺术的见解等等,因而对名著的阅读产生了抵触的心理。但是当听到要编排课本剧时,学生却群情激昂:女生们都争着想扮演漂亮的女主人公艾丝美拉达,男生们则有的想扮演英俊的军官,有的则想演绎敲钟人卡西莫多的故事。不仅如此,他们还上网搜集表演脚本,修改台词,一些同学还主动做起了演出的幕后工作。他们积极地制作表演道具,精心地设计舞台的表演背景(如制作ppt增加演出的舞台效果),甚至帮助人物化妆等等,最后他们用自己精彩的表演和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征服了现场的师生。阅读名著还可以采用影视剧配音的形式,让学生真正走进名著的故事里,体验故事里人物的喜怒哀乐。这些不同的表演形式,能够普遍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推出一批声情并茂的“表演新星”,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5.开展“名著知多少”的阅读竞赛,发现一个个记忆超群的“阅读大王”。
利用较长节假日或寒暑假开展“走进名著”活动,可以指导学生学会读“整本的书”。新的课程标准向学生推荐了一大批文学名著,但学生的阅读兴趣却成为制约阅读能力提高的瓶颈,这就决定了名著阅读需要采用更有效、更深入、更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形式。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其目的还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让学生体验阅读的成就感。在阅读活动中,一些有演讲和表演才能、或是有绘画和音乐才华的学生会脱颖而出,但没有特殊才艺的学生则缺少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因此适当开展一些形式灵活的阅读竞赛,能够激发起一批记忆超群的学生的阅读潜力,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如开展关于《论语》、《战国策》、《四世同堂》等名著的知识竞赛,既能让老师了解学生阅读书籍的内容、数量,明确努力的方向,还能通过引进竞争机制,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如比一比谁读的书多,谁了解的故事多,谁认识的人物多……让学生去争相传阅某一本好书,争相去了解某一作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收到较好的课外阅读效果。
6.开展课题小组的探究阅读活动,汇聚一群志同道合的阅读精英。
在经典名著的开展实践中我发现,大多学生的阅读往往只是走马观花,他们往往只满足于作品中的人物或故事,却很难真正深入地走进名著,去挖掘名著的价值。于是我先引导学生在读书后,必须在阅读中提出几个有价值的疑难问题;然后针对学生阅读中产生的困惑或问题,教师将其细化和切分为小的课题进行研究;再结合学生的兴趣,适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地阅读名著,提高阅读的质量。如学生阅读《水浒传》,提出了以下的困惑:个英雄好汉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让人感觉面目可憎?为什么小说里多次出现英雄劫法场、好汉打虎等看似雷同的故事?于是我引导全班学生自愿组成了几个课题研究小组,确定了以下的研究题目:《鲁智深和武松之异同》、《浅谈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从武松打虎、李逵杀虎看〈水浒传〉的“同而不同”》等。在确定了研究角度后,我又指导课题研究的小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了任务分工,再指导他们采取前后勾连、比较阅读的研究方法,定期召开课题小组的讨论会。后来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每个小组都写了一份名著阅读的课题研究小报告;接下来又指导学生借鉴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深化了认识;最后召开名著阅读课题展示会,每个阅读小组要展示自己的研究报告,同时针对师生的问题进行现场答辩。这样一系列名著阅读的小课题研究活动,层层深入地推进了学生的阅读活动,更是将学生的阅读兴趣升华到阅读研究的层面,发挥了班级中一批阅读能力强的学生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名著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为学生今后继续深入地阅读经典名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总之,经过3年来开展的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大地提高了,一些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一部分学生开始悄悄地去书店购买喜欢的作家的作品了,还有一些学生三五一群地自发地去国家图书馆办理读书卡,定期去图书馆的阅览室读书了,他们的阅读心得写得也越来越文采飞扬了,更多学生考试卷上的阅读成绩也明显提高了。这正如有的人所说,“如果语文是树,课外阅读就是根:如果语文是火,课外阅读就是燃烧:如果语文是鹰:课外阅读就是飞翔。”而我正是因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才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每个学生找到感兴趣的课外阅读方式,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大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起到了为学生精神打底,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的重要作用。与经典相伴,让校园溢满书香;与阅读同行,让梦想随风飞翔。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教育出版社.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M].教育科学出版社.
[3]韦志成:现代阅读教学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
[4]王庆红.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中的整合[C]石油教育.(5)
[5]冯霞.初中语文教材中现代散文阅读指导的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
[6]叶圣陶.叶圣陶文集——学生阅读经典[M].吉林文史出版社.
作者简介:徐原清,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语文教师。曾获区级语文骨干教师、区级教科研先进个人等称号,曾获全国教学论文大赛一等奖和全国教学设计大赛二等奖等奖项。心怀梦想,向阳生长。越努力,越幸运!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