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14日,盛夏的南海之滨,来自全国各地的近五百位语文教师齐聚深圳市育才中学,共同探讨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与思辨读写教学的实践研究。
“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与思辨读写教学实践研究”课题是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批准立项的重点课题。课题自年立项开题以来,在全国各地播撒了“批判性思维和思辨读写”的种子,收获了累累硕果。
本次年会由“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与思辨读写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组、《语文学习》编辑部主办,深圳市育才中学、上海教育出版社报刊发展中心承办,深圳名家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协办。
出席本次教学现场会的嘉宾有国际批判性思维研究学者、华中科技大学客座教授董毓,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潘新和,课题组组长、语文特级教师余党绪,深圳市高中语文教研员葛福安、陈霞,深圳市南山区语文教研员茹清平,深圳市育才中学校长郑春华,《语文学习》执行主编易英华,上海教育出版社报刊发展中心主任张少杰等。
郑春华
茹清平
13日上午,深圳市育才中学校长郑春华、深圳市南山区语文教研员茹清平致欢迎辞:批判性思维是中学生最欠缺的素质,希望借此盛会在南山区燃起一个火把,引导南山学子成就人生中最宝贵的素养——批判性读写的素养。
余党绪老师介绍了课题宗旨、研究内容和课题组成员,并回顾了年开题至今的阶段性成果:发展子课题学校所;选拔和培养种子教师40人;发表论文、出版论著若干;举办2届高级研修班;开展“思辨读写公益高级研修项目”;开发网络课程。余老师指出,“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与思辨读写教学实践研究”课题,将继续秉持“接地气”的总体原则,致力于改善教师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批判性思维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本届年会的主题是整本书之思辨读写,思辨性阅读是整本书阅读的内在需要,整本书阅读蕴含着思维教育的优势资源。
国际批判性思维研究学者、华中科技大学客座教授董毓作批判性思维主题报告“批判性思维原理和方法——走向新的认知和实践”。董教授介绍了批判性思维产生知识的理论根据和批判性阅读过程的两大要点:试从分析论证解读文本,达到忠实的理解;由此发问、审视、评估。另外,他以年高考作文题为例,从8项标准解读了什么是探究或者论证的好问题:1.有意义,值得探究;2.有新意;3.不是纯粹主观兴趣;4.研究有可能完成;5.具体,不是空而大;6.不是简单封闭的问题;7.表达兴趣;8.有指示性。
13日下午是展示课环节。首先,深圳新安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吴泓执教鲁迅小说集《呐喊》专题学习起始课。通过师生共读各界对鲁迅的经典评价,激发学生对鲁迅的兴趣,继而触发对作品《呐喊》的阅读兴趣,以此达到真正读懂鲁迅作品,读懂作品背后的鲁迅。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张小兵展示的是《契科夫短篇小说选》整本书阅读教学。他以“探寻契科夫短篇小说中的变色龙”为线索,通过让学生梳理制作“变色龙”进化轨迹图,概括角色性格,探究作者的心理轨迹。
深圳市育才中学高级教师孙道国执教的是《论语》整本书阅读。他根据“有教无类”梳理《论语》中的相关内容,并以此拓展延伸,探究孔子“有教无类”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价值体现。
安徽亳州一中语文特级教师、课题种子教师王东颍执教《老人与海》。王老师通过带领学生一起品读小说中的“对话”,理解“老人”的形象,探寻“老人”战斗的意义,最终理解小说的主题。
余党绪老师执教“《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刘备的虚伪”,这是一堂“母题式”阅读课的尝试。通过让学生用关键词对刘备进行定义,了解刘备的虚伪有其复杂性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分析刘备的虚伪,有助于清晰地理解小说的内涵和把握母题。
14日上午第一个环节是评课。
陈霞老师对吴泓老师的课作了点评。她对整堂课的感受就是虽然名为《呐喊》学习读前导,实际是读中导,是鲁迅作品深度阅读辅导课。吴泓老师擅长搭建支架,背景资料为学生读懂鲁迅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架。通过读正文、评价、备注、附录,梳理与探究,学生对鲁迅作品在深度和广度上有了再认识,也离读懂鲁迅更近了一步。
对于孙道国老师的课,陈老师认为,课堂设计始于视频界面,结于视频资料,有激趣;从《论语》、荀子、《左传》、朱元璋、“有教无类”、梦回周朝的贵族情怀等拓展,有容量;分主题重新编排《论语》等,有方法。
葛福安老师点评的是张小兵老师和王东颍老师的课。他指出,张小兵老师以一篇熟悉的课文为切入点,以“变色龙”为线索,带领学生攻克了契科夫的全部短篇小说,不仅以“变色龙”串联起了各篇小说中的不同人物,而且通过人物的性格分析探究了作者的思想变化。而王东颍老师以“对话”为切入点,分析了老人“勇者”的形象。整堂课阐释了读中课、读后课的作用,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进行了整合和深化。两位老师都是发挥了阅读整本书引导者的作用,带领学生进一步读懂作品,进一步读懂作者。
茹清平老师点评了余党绪老师的课。余党绪老师正是把《三国演义》中刘备的生存方式、生命形式与人生内容,作为学生体悟生命、省察人生的“镜子”和“标本”,整堂课定位高、切入巧、策略新、重体验。整本书阅读需要形成有效的阅读“场”。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唤醒学生“立言”的内动力,应作为整本书阅读的研究重点。余党绪老师正是走在前端的引领者。
随后是自由论坛环节,辽宁盘锦高级中学赵宇强,浙江宁波效实中学孙立,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杨仕秋,成都易晓名师工作室成员李雪梅,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龙琳,湖南湘钢一中周文洪,山东淄博市高青县实验中学吕茂峰,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上官卫红,广东中山市华侨中学张鹏飞等老师,分享了各自在思辨读写和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
种子教师名单14日下午,易英华老师宣布了年课题种子教师名单。
山东青岛市城阳区第一高级中学崔瑞芬
云南昆明三中杨琼
云南昆明市第一中学李黎
四川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母红梅
四川双流艺体中学孙幼佳
重庆一中卢晨曦
陕西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郑刚
河南杞县高中段现凤
安徽合肥六中刘海波
上海莘光学校姚文晗
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学校许佳家
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虞宙
上海市周浦中学韩军延
浙江德清县高级中学欧阳炜
辽宁丹东市世纪高中蒋智
黑龙江穆棱市教师进修学校王建国
广西贺州高级中学朱秋清
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张华峰
江西贵溪市泗沥中学许爱玲
深圳新安中学徐炫
最后,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潘新和作“走出语用迷津:为立言奠基——语文界困境、挑战与出路”的主题报告。语文教育百年来一直存在着困境,当下语文教育更是陷入了语用的困境。潘教授从思辨读写的角度分析了年全国Ⅰ卷作文题,并与法国高考作文题、古代科举八股文进行了对比。
潘教授指出:作为教师,我们培养的不应该是语用人,语文教学不是教语用,不是教语用技能,而应该是“立言”。“立德立功立言”,古之圣人已有要言。立言背后,是人类的生命情怀,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语文教育最终应回归到人。在“立言”价值观之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应以“立言”价值观为主线,始终贯串在学生的培育之中,让学生心中都有“立德”的信念。
语文教育应该有高标,那就是培训思想者。语文教育者的最大职责就是“转化”,引导学生读懂论著,读懂文字指向的背后存在的精神世界。
参会老师学习精神高昂,讨论热烈,满载而归!
《语文学习》订购详情:《语文学习》为月刊,每月上旬出版,每期88版,共12期。我们提倡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为您提供国内顶尖语文名家的最新作品,呈现语文教育的最新思想。您可以通过邮局订阅;也可以长按下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