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草船借箭主题阅读教学设计

小孩白癜风好不好治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008/5745578.html

高扬质量大旗,深抓教学教研。近年来,武穴市第二实验小学扎实推进“语文主题学习”、“数学三环五步”、“英语情境教学”、“科学高效课堂”等课题研究,让学校的教学教研呈现出“但觉眼前生意满,春风吹水绿参差”的风景。校本课题研究,让孩子的课堂学习发生着静悄悄的改变,让师生的教学行走更自由欢畅,更真实有效。其中,该校语文主题学习围绕“单元结构化”研究,鼓励教师“说讲评思”,多名语文教师的教案、论文、课例在全国小语协会、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中发表刊登。本期,我们选登的是张广东老师的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以“中国名著之旅”为主题,阅读《三国演义》中的相关故事,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设计意图以“中国名著之旅”为主题,阅读《三国演义》中的相关故事,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学习目标

1、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内容,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名著的兴趣。

2、感受人物形象,学会客观、辩证地评价人物。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

学习重点

1、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内容,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名著的兴趣。

2、感受人物形象,学会客观地、辩证地评价人物。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请用一、两句话介绍《三国演义》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人物。

2、介绍魏、蜀、吴三国及主要人物和“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

二、初读,了解故事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题扩充法)

三、再读,理清因果

1、默读课文,填空:草船借箭的表面原因是,实际原因是;表面结果是,实际结果是。

2、请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一讲《草船借箭》的故事。

四、品读,感受形象

(一)周瑜:妒贤忌能

过渡:请用“”画出描写周瑜言行的语句,并想一想:周瑜为什么这样说?这样做?从这些语句的描写中,你认为周瑜是怎样的一个人?

1、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明知故问——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计害人。)

2、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的任务。)

(二)诸葛亮:神机妙算

1、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亮早在立下军令状之前就算好了人,想好了整个草船借箭的计划。)

2、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亮早在立下军令状之前就算好了三天后有大雾。)

3、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亮早在立下军令状之前就想好了草船借箭的具体方法。)

4、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亮早在立下军令状之前就算准了曹操一定不敢出兵。)

五、深读,评价人物

过渡:请同学们拿出资料一(“孔明三气周瑜”的故事)读一读。

(学生读完后)现在,你如何评价周瑜和诸葛亮?

六、拓展,培养思维

过渡:像《草船借箭》这样广为流传的故事,在《三国演义》一书中还有很多。请同学们拿出资料二(《孔明智退司马懿》)边读边想:在《草船借箭》和《孔明智退司马懿》这两个故事中,诸葛亮的高明之处在哪里?(出奇制胜,打破思维常规:造箭—→借箭;大军杀来—→大开城门。)

从这两个故事中,你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学生畅谈感悟。)

教学反思

《草船借箭》的故事,一般学生都耳熟能详。教学时,我们是注重人物形象的条分缕析,还是引导学生客观、辩证地评价人物;是注重内容的讲解,还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为此,我的整个教学围绕以下三个目标展开:

1、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内容,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名著的兴趣。

2、感受人物形象,学会客观、辩证地评价人物。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

所选内容为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和“孔明三气周瑜”的故事(《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节选、《玄德智激孙夫人孔明二气周公瑾》节选、《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瑾》节选)、《孔明智退司马懿》等。

之所以选取这些文本作为课内外资源的对接,一是因为这些文本都是选自《三国演义》,能让学生体验到阅读《三国演义》的乐趣,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名著的兴趣;二是因为“孔明三气周瑜”的故事能加深学生对人物的了解,从而帮助学生客观地、辩证地评价人物,《孔明智退司马懿》的故事能让学生认识到诸葛亮的“神”,是因为他不循规蹈矩,敢于打破思维常规,出奇制胜。

所以,课堂上在学生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内容,理清故事的前因后果后,着重品读课文,在感受人物的形象基础上,对接课外阅读资源——“孔明三气周瑜”的故事,让学生用心深入地阅读,从而客观地、辩证地评价周瑜与诸葛亮。

最后拓展阅读《孔明智退司马懿》的故事,帮助学生跳出“神机妙算”这一文本框框,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之所以能令周瑜自叹不如,主要是因为诸葛亮敢于打破思维常规——不是“造”箭,而是“借”箭。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这节课,通过课内外阅读资源的有效整合,很好地实现了课外阅读课内化,激发了学生阅读中国名著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达成了教学目标。

欢迎大家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