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百年沧桑,难得一梦。我觉得《红楼梦》一书就如同皇帝的新衣服一样,是随声附和,还是在圣人的光环下,明知是指鹿为马,却连个屁都不敢放呢?任何一个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衡量一部作品的好坏,首先它必须适合大众的口味通俗易懂。其次,就是阅读量和发行量。如果说一部作品大家都说看不懂,拍良心说你觉得是好还是坏呢?记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年6月在全国高等院校包括北京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等在内的共计14所高校,近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很多学生纷纷对《红楼梦》一书表示吐槽。而且近52.4%的人都说看不懂。还有31.7%的学生们直言不讳的说他们从来就有看过。当然,看不懂不一定就是天书。但是它确实说明了一个问题,一部仅有八十回,61·7万字的《红楼梦》,竟然让我们52.4%莘莘学子说看不懂,这才是我们真正搞不懂的地方。是谁在说《红楼梦》不好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我们可以玩一下文字游戏,名著和优秀的区别是什么?能不能理解成为名著就等于优秀呢?毫无疑问的是优秀不等于名著,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名著都优秀呢,我看未必。我们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红楼梦》己经不是一部单纯的文学作品啦。难怪有人说它是一部古典文化的百科全书。其中包括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医疗烹饪、园林建筑、服装收藏、社会风俗等等可谓包罗万象。任何一个人都能够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如果说它所描写的内容,能够面面俱到,就象一个杂货饭铺,吃到嘴里仿佛和东北乱炖所差无几,你觉得它是好还是坏呢?可以毫无保留的说,最低标准它己经超出了一部文学作品所审核的范畴之内。毫不客气讲你想找药方,打开《红楼梦》一看有;你想学养生,打开《红楼梦》一看有;奇花异草,四处游荡打开《红楼梦》一看还有。这就难免让人质疑,曹雪芹你到底是在讲故事呢,还是在写珍宝馆呀。可以想象,和以上我们所叙过的内容相比较,那些被红学家所津津乐道,的“文学双面异绣”的铺陈手法,“以幻为核心的人物形象塑造方法”,等所谓文学技巧,在我看来已经丝毫不重要了。如果说我们把《红楼梦》比喻成阳春白雪,大家可以回过头来看一看,从《石头记》问世以来有多少人把达贵显贵把它视为谈资和炫耀的本钱。据我所知,乾隆19年《红楼梦》前80回第一版在世面上开始流传以来,我们所说的正经人家是没有这种书的。特别是在当时知识分子阶层中,大家以看《红楼梦》为耻,在官办学校一经被老师发现你在私下看《红楼梦》立即被除名。如果我们说《红楼梦》它就是下里巴人,不要说在清朝时至今日,这半文半白,忽明怎暗,指东说西的描述,有几个黎民百姓能看的懂呢,又有多少人黎民百姓抱着一部60多万字的《红楼梦》而穷尽一生呢。从理论上来讲,我们没有必要去纠缠《红楼梦》这部书的所谓好和坏。因为它好也罢,它坏也罢真正和普通人家的日常生活能有多少关系呢。更何况在这部书的背后到底还有多少鲜为人知的秘密有待于公布于众呢。《红楼梦》它到底好在哪里如果说一部文学品作者是谁、它的历史背景以及所叙述的故事真相到底是什么,我们都不清楚,那么所谓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又从何谈起呢?众所周知,《红楼梦》作为一块试金石,据说到目前为止,可以罗列出来的该书作者就有64位。以新索隐派质疑“曹学”为例,他们所考证的作者主要集中在洪升、吴梅村、曹,甚至连满清八王爷廉亲王胤禩都忝列其中。你说这是求真呀还是在戏说呢,也许曹雪芹都本人都说不清楚。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从有了第一个讲解《红楼梦》的领头人,随之而来的如同“红水”一泄千里。眨眼之间在韩国,朝鲜,日本都有《红楼梦》研究学会。的确,我们把专注于研究《红楼梦》的大咖随便列举中一位,即使不是文学泰斗,也是文胆旗手。斗胆问一声,他们人人都说《红楼梦》好,又有谁敢说不好呢,况且即使你说了不好又能怎么样呢?于是,一本满清通俗文学《红楼梦》就这样慢慢的从市井瓦肆,一夜之间就戴上了博大精深的桂冠,人们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从天文到地理,从阴阳五行到风士人情,不同角度,不同的视觉开始全方位渲染。如果曹雪芹在天之灵知道自己一本书养活了这么多人,他又会作何感想,这就是曹雪芹的真实用意吗?仅多年以来,关于《红楼梦》的解读,历来就没有休止过。当然也一直存在着无可弥合的巨大争议。但是这对《红楼梦》神奇和灵合没有丝毫关系。不仅如此,在大不列颠爱兰共和国的《大英百科》全书中词条中,有这样一句话;一部《红楼梦》的价值就等于整个一个欧洲。更为离谱的是为了求证前80回与后40回的必然联系,年首届国际红学研讨会上,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陈炳藻利用计算机对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的用字进行测定,他得出的结论是回的作者是一个人,即曹雪芹。这事看来真有点搞大了难怪,现在的红学已然成为了一门显学,成为了有些人藉此沽名钓誉、脑满肠肥的资本和媾和。不管怎么说,我始终坚持,任何一件事情从开始到结束如果一开始方向和目标就错了,就要有人勇于担当,拨乱反正。可怕的是假如当人们连丧失了承认错误的能力都失去以后,我想剩下的不仅仅是利益还有名声和脸面吧。结束语我认为任何关于《红楼梦》的解读,求证和探讨毋庸置疑,它对读者来说都起到了相得盖彰事半功倍的作用。即加深了对古典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对《红楼梦》一书也会有一个更加全面,更加客观的认识。当然,这解读绝对是建立在红学家自己的看法上而已。有多少作者的思想意识成份在里面,我们不清楚。我们不仅崇拜红学家们更多的是尊重,但这种敬仰并不需要去神话他们。就如同我的之所以把《红楼梦》捧在一个无人企及的高度,是因为它有太多的悬念和不解之谜吗。是因为它有许多让我们无从考证和发现的背景和含义,至今一直在困扰着我们。所以,当我们就事论事的来评价《红楼梦》一书它到底好是不好,我们只能抽象的回答: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主流观点,不同解读下的《红楼梦》真伟大。事实上,从古至今除了《红楼梦》以外,还有哪本小说被当作一门“学科”,而且拥有如此多的人群,满怀豪情地去潜心精致的去研究它呢。究其所以就是因为它奇。如果你有兴趣,就会发现,所谓四大名著,不过就是四大奇书而已。不同的是最早人的把《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称之为“四大奇书”。只是自《红楼梦》面世以后,替代了《金瓶梅》而已。当我静下心来仔细一想,这《红楼梦》还真是点奇怪。曹雪芹花费了10年写成了一部书,而我们可能要花几十个10年,甚至是几代人的心血去研究它作者是谁?写作宗旨是什么?完成于哪个时代?内容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故事?等等这些似有似无定论的问题。作者故意在创作时间上跟我们打埋伏捉迷藏,把自己的身份紧紧的包在了谜底中,他是在保护谁,还是在愚弄谁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6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