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一个名叫韩浩的小人物,他是长沙太守韩玄的弟弟。在天荡山之战中,韩浩为了替兄长报仇,与黄忠交战,结果一个回合就被斩杀。然而,在真正的历史上,韩浩却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深得曹操的重用,曹操就是听取了他的计策,才实现富强的。那么历史上的韩浩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一、解救夏侯惇
韩浩字元嗣,是河内郡人。东汉末年,为了保护乡里,韩浩拉起了一支队伍,并且被河内太守王匡召为从事,并且跟随王匡起兵讨伐董卓。当时韩浩的舅舅杜阳担任河阴令,结果被董卓抓住,“使招浩”,但是韩浩不为所动。袁术对韩浩很钦佩,“以为骑都尉”。夏侯惇得知此事后,也对韩浩非常欣赏,“请与相见,大奇之,使领兵从征伐”。
年,陈宫、张邈联合吕布偷袭兖州。夏侯惇率军与吕布交战时,吕布“遣将伪降”,趁机劫持了夏侯惇,“惇军中震恐”。关键时刻,韩浩站了出来,他从容镇定,一方面稳定军心,“召军吏诸将,皆案甲当部不得动,诸营乃定”,另一方面亲自呵斥那些劫持者,准备动用武力。最终将夏侯惇救出,事后曹操称赞道:“卿此可为万世法。”
二、献策兴屯田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百姓流离失所,所以土地荒芜,导致许多军阀都没有粮食。比如袁绍在河北的时候,“军人仰食桑椹”,占据淮南的袁术“取给蒲蠃”,曹操的情况也不太妙,一度因缺乏粮食,导致不能彻底击败吕布。在这种情况下,韩浩、枣祗于年向曹操提议实行屯田制,“是岁用枣祗、韩浩等议,始兴屯田”。
所谓屯田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军屯,一种是民屯。军屯就是用士兵来耕种土地,而民屯是官府提供土地,招募民众前来耕种,收获的谷物按比例来分配,用官牛的人,官六民四,不用官牛的,官五民五。屯田制在实行的第一年就大见成效,“得谷百万斛”,解决了粮食的问题。经过几年的时间,“仓禀皆满”,使得曹操“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
三、深得曹操信任
屯田制取得了成功,曹操非常高兴,加封韩浩为护军,负责率领护卫亲军,跟随在曹操的左右。官渡之战后,曹操平定了河北袁氏集团,他想继续北上,攻打柳城。领军史涣认为“道远深入,非完计也”,想和韩浩一起劝阻。韩浩没有同意,他认为曹操“神武,举无遗策,吾与君为中军主,不宜沮众”。
在攻破柳城后,韩浩改任中护军。年,韩浩跟随曹操西征,消灭了割据汉中的张鲁。曹操在撤兵前讨论镇守汉中的人选,人们认为韩浩“智略足以绥边,欲留使都督诸军”。但是曹操没有同意,因为他离不开韩浩,说道:“吾安可以无护军?”几年后,韩浩病死,曹操非常伤心,让韩浩的养子韩荣继承其爵位。
参考资料:1.《三国志》;2.《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