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六大蠢人,吕布不入榜,曹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信 http://www.pfzhiliao.com/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描绘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群雄逐鹿的历史场景。在这部小说中,有许多聪明的人物,如诸葛亮、司马懿、周瑜、曹操等,他们以智取胜,成为千古英雄。但是,也有一些愚蠢的人物,他们因为自负、无知、贪婪、胆怯等原因,做出了让人啼笑皆非的错误决定,导致了自己和他人的灭亡。下面就来盘点一下《三国演义》中的六大蠢人,看看你是否认同。

第六名:蒋干

蒋干是曹操手下的谋士,在赤壁之战中,他可是为东吴立下了汗马功劳的!赤壁之战中,曹操非常忌惮周瑜,于是蒋干自告奋勇,表示他可以去说服周瑜投降,结果在他出使江东的过程中,非但没有说服周瑜,自己倒是数次中计!

蒋干第一次中计,就把曹操手下最厉害的水军将领蔡瑁张允给坑死了1,这使得曹军在水上的战斗力急剧下滑,以至于曹操后期不得不采用庞统的铁锁连环计!

蒋干第二次中计,直接让八十万曹军灰飞烟灭!当时庞统虽然想出了铁锁连环计2,但他并不认识曹操,没办法去向曹操献计,恰逢蒋干到来3,直接把庞统给带到了曹操身边,让庞统得以名正言顺的献出连环计,导致八十万曹军被一把火烧得精光,令众人大跌眼镜!

蒋干两次出使江东,不仅没有完成任务,反而两次中计,导致曹操在赤壁之战中被打得大败,令人惊叹,这也太愚蠢了!怪不得自此以后,蒋干就消失不见了,估计曹操都恨死他了……

第五名:糜芳

糜芳是刘备的小舅子。当年刘备在徐州时期,糜芳看中了刘备的潜力,不仅积极配合刘备拿下徐州,而且还把自己的妹妹送给了刘备。刘备被吕布暴打之际,糜芳也没有背离刘备,反而数次出资帮助刘备重整旗鼓!后来曹操为了安定徐州,想要结好糜芳,给他封官,结果糜芳拒不接受,仍然执意追随刘备,令人感动!

从糜芳前期的种种行为以及后续刘备的成功来看,糜芳其实是非常聪明的!然而在襄樊之战期间,糜芳直接把自己之前的路人缘给败光了,让大家看到了他的愚蠢!

当时关羽出兵樊城,将曹军打得狼狈不已,结果东吴突然从后面偷袭,杀入了荆州!按照正常的估算,只要糜芳坚守不降,过几天关羽就能赶回来击退吴军,而且江陵城非常坚固,以十万吴军都打不下合肥的战斗力来看,吴军根本不可能快速攻下江陵城!

可以说,这是上天送给糜芳的大功劳!可就在这种关键时刻,糜芳竟然选择了投降东吴,令众人大跌眼镜!

糜芳外甥就是刘禅,糜芳的哥哥还在刘备身边,颇受重用,糜芳自己也在荆州担任要职,他完全就是蜀汉的既得利益者啊!刘备越强大,糜芳的地位就会越高,而投靠东吴后,糜芳的地位肯定会下降,孙权就是再器重糜芳,也不能把他一个降将提升到皇亲国戚的位置吧?

所以说啊,糜芳投降东吴的行为,简直太愚蠢了,这不仅是自毁前途,而且是否定了前半生的一切努力啊,正常人根本干不出这种事!

第四名:王允

诛杀董卓,是三国演义中的神来一笔,而王允就是此事件的主导者,可见王允是多么的聪明!然而接下来对西凉军的处置,却暴露了王允的真正愚蠢!

当时吕布建议,只处理董卓集团的高层人物,放过董卓集团的中低层将领、士兵,因为这些人都不过是听命行事。结果王允不听,他非要诛杀李傕郭汜等人,而且他还迟迟不愿意下赦免诏书,不愿意放过普通的西凉士兵,结果这些人团结起来,背水一战,直接将王允打得大败,并最终诛杀

第三名:袁绍

袁绍是汉末四大诸侯之一,拥有冀州、青州、幽州、并州等地的广大势力,兵精粮足,人才济济,曾经是反董卓联盟的盟主,号称“冀州牧”。袁绍的出身也非常显赫,他是汉朝名将袁隗的曾孙,汉室宗亲袁氏的嫡长支。袁绍有着雄才大略,曾经在汉灵帝时期任司隶校尉,监察京师风纪。他也有着爱才之心,收罗了许多名士谋臣,如沮授、田丰、许攸、审配等。

然而,袁绍却因为自负、犹豫、优柔而成为了三国演义中的一个蠢人。他在与曹操争夺天下的关键时刻,屡屡失误,错失良机,最终导致了自己和他人的灭亡。

袁绍第一次失误,就是在官渡之战前。当时袁绍已经统一了冀州和青州,并且收服了幽州和并州的诸侯,拥有十一万大军。他打算南下进攻曹操,而曹操只有五万兵马,实力相差悬殊。然而,在决定出兵之前,袁绍却犹豫不决,听从了沮授的保守意见,认为不应该轻易开战,而应该稳固后方,等待时机。这样一拖再拖,直到曹操先发制人,率军北上攻打官渡。

袁绍第二次失误,就是在官渡之战中。当时袁绍率领十万大军围攻曹操的五千精兵所守的官渡城。本来这是一个必胜的局面,但是袁绍却没有抓住机会,反而因为内部纷争而分崩离析。他不听田丰的忠言,任用无能的颜良文丑为将;他不信任审配的忠心,反而受了许攸的诱惑;他不重视沮授的建议,反而听从了逃跑的高览的谎言。结果导致颜良文丑被曹操所杀;审配被困于乌巢;许攸投降曹操,并告知其乌巢粮仓所在;沮授被杀于军中;高览逃回本阵后又死于疾病。最后袁绍只能率残兵败将退回邺城。

袁绍第三次失误,就是在官渡之战后。当时袁绍虽然惨败,但是仍然有着强大的势力,只要他能够整顿军心,重新出兵,还有机会扭转乾坤。然而,袁绍却因为战败而心灰意冷,不思进取,只是在邺城内酗酒纵乐,消磨时光。他不听从儿子袁尚的劝告,也不理会曹操的挑衅,更不顾忠臣的忠言。结果导致他的部下纷纷离心离德,有的投降曹操,有的自立为王。最后袁绍因为忧愤过度而病死于邺城。

袁绍死后,他的两个儿子袁谭和袁尚争夺继承权,引发了又一场内战。曹操趁机出兵攻打袁氏势力,最终将其一一消灭。袁绍的家族和部下都遭到了杀戮或俘虏,他的基业也化为乌有。这就是袁绍的悲惨下场。

第二名:刘禅

刘禅是刘备的嫡长子,蜀汉的第二代皇帝。刘禅从小就受到了刘备和诸葛亮等人的宠爱和教导,他也有着孝顺、温和、谦逊、宽厚等美德。刘禅在位期间,也没有做出什么昏庸暴虐的事情,而是尊重贤臣,任用能人,保持了蜀汉国力的稳定。

然而,刘禅却因为懦弱、无知、软弱而成为了三国演义中的一个蠢人。他在面对曹魏和东吴的侵略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抵抗和反击的意志和能力,反而一味地退让和屈服,最终导致了蜀汉的灭亡。

刘禅第一次失误,就是在诸葛亮死后。当时诸葛亮在死前已经安排好了后事,任命姜维为大将军,并嘱咐刘禅要信任姜维,并给予他足够的支持和自由。然而,在诸葛亮死后不久,刘禅就开始怀疑姜维的忠诚和能力,并受到了杨仪、董允等人的挑拨和诬陷。他不听从姜维的建议,也不理会诸葛亮的遗命,更不顾忠臣的劝谏。结果导致姜维屡次北伐失败,并且与杨仪等人发生了激烈的内斗。

刘禅第二次失误,就是在魏军攻打汉中时。当时魏军以邓艾为主将,在诸葛诞起兵之际,趁机出兵攻打汉中,并且采用了偷渡阴平的奇袭战术,迅速突破了蜀军的防线,直逼成都。刘禅得知魏军来袭,惊慌失措,不知所措。他不听从姜维的建议,也不理会诸葛瞻的遗言,更不顾忠臣的劝谏。结果导致诸葛瞻在绵竹阵亡,姜维在剑阁被困,成都城陷入危急之中。

刘禅第三次失误,就是在魏军攻入成都时。当时刘禅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抵抗和反击的意志和能力,只是在宫中等待魏军的到来。他不听从黄崇的建议,也不理会刘谌的遗书,更不顾忠臣的劝谏。结果导致黄崇在城外战死,刘谌在城内自杀,成都城无人抵抗。最后刘禅在邓艾的劝降下,率领百官出城投降,并且将自己和他人的命运交给了曹魏。

刘禅投降后,被曹魏封为安乐公,并迁往洛阳居住。他对自己的投降毫无悔意和愧疚,反而感到轻松和快乐。他不思念故国,也不关心百姓,更不顾忠臣的忠言。结果导致他的部下和亲属都遭到了曹魏的杀戮或俘虏,他的基业也化为乌有。这就是刘禅的悲惨下场。

第一名:孙权

孙权是孙坚的次子,东吴的开国皇帝。孙权继承了父兄的遗业,统一了江东,并与曹操、刘备三分天下。孙权有着雄才大略,曾经在赤壁之战中联合刘备击败曹操,在合肥之战中击退张辽,在夷陵之战中击败刘备,在南征之战中平定南方诸族。孙权也有着爱才之心,收罗了许多名将谋士,如周瑜、诸葛瑾、陆逊、吕蒙、鲁肃、张昭等。

然而,孙权却因为自私、狂妄、背信而成为了三国演义中的一个蠢人。他在面对曹魏和蜀汉的合纵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同盟和协作的意志和能力,反而一味地借刀杀人和两面三刀,最终导致了东吴的衰落。

孙权第一次失误,就是在赤壁之战后。当时孙权已经与刘备结成同盟,共同抗击曹操。然而,在赤壁之战后不久,孙权就开始怀疑刘备的忠诚和能力,并受到了周瑜、陆逊等人的挑拨和诱惑。他不听从鲁肃的建议,也不理会刘备的诚意,更不顾忠臣的劝谏。结果导致他与刘备争夺荆州,并且派遣吕蒙偷袭刘备的属地夺取了关羽的首级。

孙权第二次失误,就是在夷陵之战中。当时孙权已经与曹魏结成同盟,共同抗击刘备。然而,在夷陵之战中,孙权却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协作和支持的意志和能力,反而一味地观望和等待,甚至还有借机割据的心思。他不听从陆逊的建议,也不理会曹操的请求,更不顾忠臣的劝谏。结果导致他与曹魏的同盟名存实亡,并且失去了曹操的信任和尊重。

孙权第三次失误,就是在诸葛亮死后。当时孙权已经与蜀汉重新结成同盟,共同抗击曹魏。然而,在诸葛亮死后不久,孙权就开始怀疑蜀汉的忠诚和能力,并受到了步骘、张温等人的挑拨和诱惑。他不听从诸葛瑾的建议,也不理会姜维的信誓,更不顾忠臣的劝谏。结果导致他与蜀汉再次反目,并且派遣陆抗偷袭蜀汉的属地夺取了诸葛亮的遗物。

孙权反复无常,背信弃义,最终导致了东吴与曹魏和蜀汉都失去了友好和信任,孤立无援。在他晚年时期,东吴国力衰落,内部纷争,外部困顿。最后孙权因为忧愤过度而病死于建业。

以上就是我认为三国演义中最蠢的三个人物,他们都有着自己的优点和才能,但是却因为自己的性格缺陷而导致了自己和他人的悲剧。他们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教训: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上,要想成功和幸福,不仅需要有才华和勇气,还需要有智慧和品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