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几乎所有人物的名字都是单字

《三国演义》中几乎角色名字都是单字,其中女性名字有双字(不排除是小名),较亲昵称呼如黄月英、孙尚香等都是闺名,供亲人间称呼,一旦出嫁则以氏为名,如孙氏、黄氏;也有个别女性名字为单字,譬如洛神美人甄宓。

重点说说男性历史人物的名字,毕竟三国是男人的战场。大汉朝立国后,从上至下偏爱单字名,汉高祖刘邦做了表率,24位皇帝全部使用单字名,汉昭帝刘弗陵在登基后避讳改为刘弗。正所谓上行下效,民间百姓为家中子女取名基本使用单字,双字名字尚未受到排斥。

直到西汉王莽篡位后,从民以食为天的土地到宣之于口的人名方方面面都在推行所谓的“新政”,其中“去二名”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改名风”,犯过罪的人用双字名以示惩罚。虽然王莽很快就倒台了,然而单字名的风气习惯却一直持续到三国末年。

历史的推动使得汉代文化中普遍认为取双字名是为低贱、低等人、罪犯之意令人所不齿的,除非迫不得已。

《三国演义》中的双字名屈指可数,不完全统计有:董承家奴秦庆童,黄巾军裴元绍、程远志,被赵云刺死的刑道荣,这些都是小说中的虚构人物,是罗贯中依据东汉名字文化创造而来的。

然而真正的三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几位双字名人物都赫赫有名,与犯人、低贱之流沾不上边。有蜀汉大臣郭攸之为人和善,才学名动一时,诸葛亮在《出师表》记载很高的评价“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有东汉大臣马日磾,经学大师马融孙子辈的人物,与蔡邕、卢植相交,连任三公,官至太傅。有中山马商张世平,曾是资助刘备起家的商人之一。有黄巾之乱的首领之一马元义,最后因为弟子唐周的告密被捕惨死。

还有东汉神童的周不疑,他是刘表别驾刘先的外甥,年少时赴许都与曹冲是至交好友,其聪明才智深受曹操的喜爱,可惜曹冲早夭,周不疑的才华无人能够掌控,因此深受忌惮被刺杀。

因此在三国末年人们取的“双字名”,其中所带贬义意义已经基本消除了,王莽新政所产生的影响在消退,因此那些高官显贵堂而皇之地使用双字名也无人言说不是。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貌似渐渐流行起“双字名”来,现今耳闻能详的书圣王羲之、王献之,杰出的文学家谢灵运本名谢公义,东晋才女谢道韫,还有化蝶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

文化作为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在不同时机、不同风气的影响下形成的特色,至于效仿与否端看个人,这就好比是有人喜欢时尚,有人喜欢复古,没有对错之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