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探秘:孙坚到底有没有“跨江战刘表”?
说古论今三国事,拍案奇书小虫子
《三国演义》中有《孙坚跨江战刘表》之说,字面意思,也就是孙坚曾跨过长江攻打刘表,此说的逻辑如下: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后,难逃分崩离析的命运,在此期间,孙坚得到了传国玉玺,十八路诸侯之首、盟主袁绍意欲讨要,却被孙坚给拒绝了,小气吧啦的袁绍在心怀恨,便支使刘表在孙坚会江东大本营的路上对其进行设阻,结果便是根基不劳的孙坚损失十分惨重的回到了江东,后来呢,袁绍同弟弟袁术也产生了龃龉,最终闹翻,弟弟袁术想要向刘表借粮以备攻打哥哥,但是遭到刘表拒绝,同样小气吧啦的袁家人袁术也在心怀恨,便修书一封,挑唆孙坚渡过长江去攻打刘表,而孙坚从自己的考量出发,也便跨过长江攻打了刘表,结果渡劫有亏,飞升失败,落得个惨败身亡的局面。就连到底被谁杀死,黄祖or吕公,还是一笔糊涂账。
今日咱们不谈孙坚到底被谁所杀,只谈其跨江战刘表之事。按照《演义》,刘表派遣江夏太守黄祖迎战孙坚在樊、邓之间,被孙坚大败之后,才有的襄阳血战,此中逻辑清清楚楚:孙坚是从江东出发,“跨江涉湖”经过江夏然后进军襄阳的,也就是从东南向西北行军。然后却在樊城、邓州一带同黄祖作战?就很让人不解,毕竟樊城与襄阳隔着汉水,且邓州在襄阳的背面,军事素养不差的孙坚怎么可能会从东面跑到北面之后再南下进攻刘表嘞?
要知道,考据诸史,坐拥江东百万之众的诸侯从来都不是孙坚,而是其子“小霸王”孙策,且那也是孙坚战死襄阳之后,孙策奋发所为,江东顶多算是“孤寂发微”的孙氏孙坚的故乡旧地而已,其势力中心此时并不在江东,所以本身从江东发兵攻打刘表的行军路线就是错误的。
那孙坚当时在哪儿呢?说到这里,有一件事还需要从历史的角度感谢一下孙坚:说当年“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逼得老贼火烧洛阳,搞的昔日繁华东都妖风阵阵、焦土片片的,替董卓收拾残局的,正是孙坚,“坚乃前入至雒,修诸陵,平塞卓所发掘。讫,引军还,住鲁阳。”[①]也就是说,孙坚收拾了洛阳残局之后,回的并非发迹之地江东,而是回到了他真正割据的大本营、战略要地鲁阳。
这下一切就豁然开朗了:孙坚战刘表,并非从江东出发,而是从鲁阳出发。鲁阳地处南阳郡,离得邓州并不远,从鲁阳出发攻打刘表,压根儿用不着“跨江涉湖”,而是从北向南的正常的进军路线,无需绕圈子进行攻战。所以,结论便是,“孙坚跨江战刘表”乃演义虚构之情节。只恨此战凶险,孙坚难逃乱箭射死之局,当得起“惨烈”二字啊,令人唏嘘。
所以啊,虽说罗贯中写演义于正史有所据,但毕竟还是“演义”啊,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还要愈辩愈明的啊,小伙伴们觉得呢?欢迎留言同小虫子一起讨论哦。
[①]刘莉.《三国演义》在泰国的文化传播探究[M]//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四川西部文献编译研究中心,:-.
全文参考了论文《史实·虚构·影响——来龙去脉说“三国”》中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