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虽然各方势力的争斗不如《三国演义》中那样场面恢宏,但是却也别具一格。
水泊梁山的军队虽说不是隶属于哪个国家的正规军,却也是“五脏俱全”。
不仅有正规化的编制,甚至连作战部署、规章制度都一板一眼,其军事实力,甚至与连宋朝的正规军相比都不遑多让。
梁山势力之所以能够从一个小小的“山贼团伙”演变成让宋朝朝廷都只能迫于招安的组织,有一个人功不可没,那就是梁山好汉排名第三位,有着智多星之称的军师吴用。
吴用的才能不仅体现在他在作战过程中的善用计谋、精密部署,更是体现在了他在整个梁山势力发展中所作出的诸多贡献。本文就来简单分析下《水浒传》中吴用的人物形象。
一、军师才能,职业素养
1、才思敏捷,计划周详
谈到吴用,很多人都知道他本是一个乡村学究出身,在上梁山之前,他也就是一个毫不起眼的私塾先生,平时主要负责给私塾的学生上上课,闲暇的时候帮助乡村里的老乡们答疑解惑。
谁也不曾想到,这个“平平无奇”的私塾先生却怀穿崇高的理想与抱负,而成就他的第一个契机便是为“梁山团队”谋取到了启动资金——“智取生辰纲”。
“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传》中,吴用所参与的第一个事件,也是对于整个“梁山团队”发展来说,最重要的一个事件。
如果没有这起事件,晁盖等人也不会被“逼上梁山”,而梁山团队也没有启动资金用于发展,也更不会有后面的种种故事。
在这起事件中,原本吴用并不是主要负责人,更不是“主谋”,但是当他听闻好友晁盖想要劫取生辰纲的时候,便主动提出入伙。
从这一点就不难看出,作为“一介书生”的吴用,骨子里一直有着“劫富济贫”的心理,并且已经对于宋朝官员的腐败作风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同时也体现出了吴用胆识过人、极富正义感的特点。
在智取生辰纲的过程中,吴用主动联系了行动的人手,并且对于整个计划做了精细的部署。
无论是作案地点、过程、人员分配都安排得井井有条,甚至是让自己人“先中毒”,用以迷惑杨志等人的种种手段都堪称经典。
智取生辰纲,并且带着所有人全身而退,这足以体现了吴用的智慧以及作为一名谋士的基本素养。
要知道吴用之前并未参加过任何“军事行动”,更不曾有过这方面的经验,而他第一次策划的行动,便能有如此佳绩,实属不易,只能说是与生俱来的才能,这一事件也奠定了吴用日后在梁山团队中的地位。
2、识人之智,为团队谋发展
在“智取生辰纲”之后,晁盖等人被官府追捕,正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正是吴用力劝众人上了梁山,为晁盖等人谋求了一条退路。
不过此时的梁山还是王伦的一言堂,与晁盖相比,王伦的格局无疑是小了许多。
虽说他接纳了晁盖等人,可对于他们的想法与提议却是处处掣肘。
如果仍然由王伦来领导梁山团队,那么对于晁盖等人乃至整个梁山未来的发展,都不是一件好事。
于是,吴用再次发挥他的智慧,他智激林冲火并王伦,并且成功推举晁盖坐上了梁山领导人的位置。
有些人认为吴用等人的行为是鸠占鹊巢,而他推举宋江坐上头把交椅,也只是因为他跟晁盖交情颇深,如果由晁盖掌权,会对他们以后的生活有所照顾。
其实这样的想法未免太过于片面,同时也把智多星想的过于狭隘了。
要知道,凭借着吴用的智慧,哪怕是王伦继续带领梁山,吴用也会有一个不错的发展。
可吴用加入梁山的目的,或者说吴用“落草为寇”的目的,并不是为自己寻找一处衣食无忧、颐养天年的去处,而是想要找到一个实现自己理想,为国为民的地方。
以王伦的个人能力来说,他并非“明主”,也无法将梁山发扬光大。
无论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还是为了晁盖小团队的未来,王伦必须从头把交椅上退下了。
而之所以推举晁盖上位,除了因为他跟晁盖的关系之外,更重要的是晁盖“心怀天下百姓”的理念以及他的人品被吴用所认可。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吴用的智,绝非体现在对于某一事件的筹划,更体现在他对未来的发展规划、以及识人的方面。
二、会识人更会用人,妙计百出
1、一人一方,用思维招纳人才
很多人都以为吴用的“智”仅仅体现在他算无遗漏、计划周详上。
实则不然,作为梁山的军师也是整个梁山团队的核心智囊,吴用将他的智慧充分应用到了各个方面,最直接的一点,就是在招募人员上。
有道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梁山团队想要发展壮大,仅仅靠着晁盖、阮家兄弟等人是完全不够的,因此吴用在成功地将晁盖推举坐上头把交椅之后,就一直在为梁山队伍壮大,而不断努力着。
在整部《水浒传》中,被吴用招揽上梁山的人有许多,其中对整个梁山影响最大的,就应该是有着及时雨之称的宋江了。
当时宋江因题诗被捕,判处死刑,万念俱灰,因为他所想的一直是凭借自己的能力报效宋朝朝廷,可谁知却即将被他心心念念的朝廷所斩。
这件事被吴用得知,吴用也知道宋江心中对梁山等势力并无好感,但是吴用深信,宋江是大才之人,有他相助,梁山的未来必将更好。
于是吴用精心谋划,不仅用计将宋江劫走,更是多番操作使得宋江不得不加入梁山。
不仅是宋江,诸如卢俊义、呼延灼、秦明等人,都是吴用主导招纳进梁山团队的。
只不过吴用招揽这些人的手段都不是常规手段,而是一人一方,对症下药,而他在招揽诸位好汉时所用的手段,也足以体现了他的智慧,以及他对人性的了解。
2、不仅会识人,更会用人
如果说识人之智是吴用智慧上的体现,那么用人之智则是吴用思维上的不凡了。
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各个经历不同、性格不同、能力也不同,但是却都是本领不凡之人。如何让这些自命不凡的英雄们和平共处,其中的学问可不简单。
可以看出,宋江一上梁山,吴用就将其推到了第二把交椅之上,这是因为宋江本就对梁山没有什么归属感,也不想在梁山落草,如果不给宋江安排一个重要的岗位的话,宋江可能随时就会走。
而他的能力与目标和吴用是完全一致的,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在晁盖死后,吴用力推宋江坐上头把交椅。
除了宋江外,在梁山大聚义时,吴用将一百零八位好汉的座次排定得十分讲究,将每个人的分工也安排得十分合适。
不仅让这些好汉们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更是让他们心服口服地承认自己的等级以及座次,其中的智慧就不得不让人赞服了。
三、有情有义,士为知己者死
提到吴用、晁盖、宋江这三个人,就有一个永远也绕不开的话题,那就是在宋江加入梁山之后,吴用就一改对晁盖的态度,转而变成对宋江十分亲近,那么到底是不是吴用背叛了晁盖呢?
通过“智取生辰纲”这件事,可以看出来吴用与晁盖的关系是十分亲近的,更何况晁盖的头把交椅,还是吴用亲自帮他夺得的,因此吴用被判晁盖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那么为什么宋江上山之后,吴用的改变那么大呢?只需要看吴用临死前说的话就能明白一二。
当时宋江早已离世,吴用自刎在宋江灵堂前曾说过:“吴用是一村中学究,始随晁盖,后遇仁兄,救护一命,坐享荣华。到今数十余载,皆赖兄之德。今日既为国家而死,托梦显灵于我,兄弟无以报答,愿得将此良梦,与仁兄同会于九泉之下。”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吴用是一个十分重情义的人,而且在他的心中晁盖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之所以他在结实宋江后,对宋江更为亲近,只因为宋江与他的理念跟志向更加吻合而已。
总结
《水浒传》中每个人都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而且很多英雄都智慧非凡,可要说唯一一个用智慧压倒众人的,那就莫过于吴用了。
无论是战场上的计谋,梁山集团发展的规划,以及知人用人方面,吴用的智慧都足以碾压众人。
因此《水浒传》中的吴用才是一个智慧超凡的形象,不过凡人究竟是凡人,纵使是有“欺诸葛”的智慧,但是在书中他仍然有失败的经历,这也使得他的形象更加的丰满,更贴近于常人、更贴近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