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本所学篇目《鸿门宴》,因其是古文且篇幅较长,给学子留下了深刻印象。楚汉之争项羽错失先机,没有听从范增的建议在鸿门宴杀了刘邦,放虎归山有了汉朝的历史。在《三国演义》中,鸿门宴经常在上演。
鸿门宴战场之上可放心大胆的杀掉敌人或奸细,战场之下就不能这么明目张胆。这时,较好的方式就是设宴请客,悄悄埋伏刀斧手,号令一响,便一扑而上。为何《三国演义》鸿门宴所埋伏的大多是刀斧手?出现一次不足为奇,频频出现就让人好奇了,一起来看看吧!
当时军事实力的限制
《三国演义》主要是从东汉末年开始讲述的,是大一统王朝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初期,发展是落后的。当时人们的重心都在农业这块,民以食为天,不吃饱饭怎么有力气去想其他事,更何况是离自己较远的军事问题。
战争双方交锋统治者对军事建设是重视的,以皇权为尊的时代不缺钱财和工人,但技术是落后的、物资是非常有限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限的资源和技术是限制军事发展的一大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宴席之外埋伏刀斧手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有计划的布置有前例可供借鉴
项羽设下的鸿门宴用舞剑来伺机刺杀,相对来说,刀斧手更为简单粗暴,成功的几率也会更大。在《三国演义》最开始的用也刀斧手,后续中刀斧手频频出现也像是意料之中的,毕竟有例子可以借鉴。
《三国演义》用刀斧手埋伏的事例相对来说是较多得,但成功的一只手都能数过来,不是被机智化解,就是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未能出手。但有例子借鉴始终是好的,至于能否成功就看命是否该绝了。
埋伏的刀斧手力量型选手
刀斧手可说是力量型选手,光是挥动那百八十斤的刀斧便需要一定的实力,能将其用好的就更是难得。选用刀斧手,只要号令一出,成功的几率是非常大的。
《三国演义》里选用刀斧手多为五十或一百人,纵使你用万夫不挡之勇,在喝酒又不设防的情况下只能在刀斧中化为肉泥。那时的兵器种类不多,刀枪棍棒皆可用,但要想选择保险又永绝后患的方式,刀斧手是很好的选择,简单粗暴而决绝。
刀斧手一扑而上人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但《三国演义》的粉丝各年龄段的都有,其中的跌宕起伏的情节吸引读者眼球,每一个片段都可引起思考。刀斧手在书中频频出现有人好奇,为什么会选择用刀斧手呢?有人无感,用刀斧手就刀斧手吧!有人质疑,刀斧手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为什么不考虑用其他的?
在刀斧下身亡《三国演义》所描述的是几千年以前所用的方式,在几千年后的现在,军事技术大大进步,选择更多。若三国中的选择也和现在这样多,作者还会对刀斧手偏爱至此吗?
你对《三国演义》中采用刀斧手是怎么看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