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一部文学作品,不同人看有不同的感受,例如我们今天说的《水浒传》,黑白善恶要看从哪个角度去解读,因为世上本就没有什么事是绝对的。同时由于每个人的喜好不同,所以难免会在解读时带有一些倾向性,在这方面体现的最为突出的,便是书中一些人物的武艺水平。
一般来说,武评先看战绩,而且不应当单纯的以结果论,比如偷袭、冷箭等都不在考虑范围之内,我们看的只是公平斗将的过程和结果。其次是旁白描写和书中人物叙述,将这三者结合才是最大化的客观公允。带着主观情绪、断章取义甚至人云亦云,这些都是不可取的。随着网络的兴起,现在很少有人再抱着一本书反复去看,所以有这么一句玩笑——专家都在网络上。
今天就以一百二十回本《水浒传》为基准,和大家聊一聊我眼中几位被过度抬高,多少有些言过其实的《水浒》英豪。
刀法不在关胜之下的南离大将军石宝
石宝是方腊麾下斩杀梁山好汉最多的将领,再加上关胜曾给予其刀法不在他之下的评价,故而很多人将石宝视作书中顶级战将,是超越梁山五虎的存在。
我们不否认石宝的武艺,但是他真的强到那种程度了吗?我们先来说一说被其所杀的几位梁山头领,分别是索超、邓飞、鲍旭、马麟、燕顺。五将确实都是死于石宝之手,但是严格来说,几乎没有一场是公平斗将。
对战索超十余合后诈败而走,之后以流星锤将其打死,这是典型的诈败后突施冷箭,不能作为武艺强于对方的佐证。而邓飞眼见索超落马,拼命去救,结果石宝赶到面前,邓飞措手不及下被一刀砍于马下。这其中有邓飞的自身因素,我也承认石宝强于邓飞,但这确实与通常所说的公平斗将不符。
斩杀鲍旭是当时双方混战,石宝战马被李逵砍翻,之后石宝直接跑进自家队伍中,李逵带着三个副将追赶到城下,被滚木礌石阻挡。只有鲍旭因为走得快冲了进去,结果躲在城门后的石宝突然出现,一刀将鲍旭砍死。这一战也是很典型的偷袭,与武艺高低无关,但是必须要承认,石宝极有战斗素养,处变不惊完成反杀,这份能力比很多顶级战将都要强。
燕顺和马麟之死笔墨不多,马麟是被白钦用标枪刺下马,石宝赶上一刀斩杀,这属于捡漏,没什么可说的。唯独燕顺这里有可能算作有效战绩,当时他见马麟身死,飞马上前,结果被石宝用流星锤打死了。
所以尽管从结果看石宝很出色,但是这些战绩都不足以印证他的实力。至于关胜那句“石宝刀法不在关胜之下”其实并不是当时表达的重点,而是作为关胜断定石宝诈败的一个条件,从与索超一战明显能够看出石宝是不如关胜的,所以这句话和《三国演义》中关羽对张飞说张辽武艺不在他们二人之下异曲同工,但是张辽真的不在关羽和张飞之下吗?
最能看出石宝真实实力的其实是和吕方一战,五十合吕方抵挡不住。很多人因此说吕方后期进步很大如何如何,这是站不住的,因为这一前提是石宝有五虎以上的实力水平,但是如果这个大前提站不住,那么自然就不存在吕方的所谓进步。书中没有只言片语称吕方有奇遇或者突飞猛进,他一直是那个和郭盛伯仲之间的吕方,故而这一战不是吕方有多大进步,而是石宝压根没有很多人想的那么强。
另外,最后被官军围困时,石宝本想突围,但是听说把守的将领是关胜后便放弃了这个计划,横刀自刎,这也足以说明通过几次交战石宝明白有关胜在,自己绝难脱身,所幸“身死殉国”。
在我看来,石宝确实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勇将,而且智勇双全,灵活的头脑使得他拥有极强的实战能力,这样的人物放在战场取得怎样的战绩都不必大惊小怪。但是如果说硬实力,石宝最多就是略微优势索超,处于八骠骑中上水平,远达不到超越五虎的程度。从这个角度讲,他无疑被高估了。
力敌四勇将被偷袭致死的方杰
说到方腊麾下的顶级战力,除了刚才说的石宝,方腊的侄子方杰也是经常被提及的,他刺死了霹雳火秦明,更是被称作力敌关胜、花荣、朱仝、李应四将,最后战死也是因为柴进的偷袭,然后被燕青补了刀。能斩杀梁山五虎之一,又是合六将之力才战死,于是乎方杰一度被看做强于五虎,比肩卢俊义、史文恭的存在。
但是在我看来,方杰的上限超不过秦明。当时两人是于两军阵前公开斗将,三十合不分胜负,这时候南军将领杜微不讲武德,飞步而出,同时以飞刀掷向秦明,秦明连忙躲避,结果被方杰抓住空隙,一戟刺死。这一战确实说明对于秦明来说应付一个方杰足以令他无暇旁顾,任何外力的介入都足以改变战局。但是不能因为方杰杀死了秦明,就说他的武艺更高,因为秦明之死的最大功臣其实是杜微,而杜微的助战恰恰说明起码在他看来,以方杰一人之力是不足以战胜秦明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在没有特殊情况的情况下先助战一方逊色一线。
而所谓的力敌四将则完全是以讹传讹,开始与方杰对战的只有一个关胜,十余合后,梁山方面又派出了花荣。那么按照刚才所说,是不是说明关胜比方杰弱呢?并非如此。有人或许会说你这不是双标吗?别忘了,我们刚才有一个前提是没有特殊情况,而这里恰恰就是特殊情况。方杰对战秦明是双方拉开斗将,而关胜出战方杰的根本目的是除掉方杰后破城,也就是说这场战斗的根本目的是破城,而不是斗将,方杰武艺不俗,以关胜的武艺一时半刻拿不下他,既然如此,梁山便没有继续观望的道理,尽快将其拿下打破城池才是重中之重,于是花荣飞马助战,而方杰力敌二将虽然未败,但很快就落入了下风。而后李应、朱仝双骑齐出,这里也足以看出梁山的时间非常紧迫,甚至不惜群殴,毕竟战机稍纵即逝,而方杰见状自知万难抵挡,于是回马而走。
以方杰的武艺和眼界不可能不知道自己战不过关胜和花荣联手,之所以勉力支撑根本目的和梁山一样,梁山是急于破城,而方杰是尽力拖延,攻守皆是为了战役的胜利,而非个人得失,也就是此战的重点根本不在于几位将与将。直到看见朱仝和李应一起冲过来,方杰明白再不走就只有被秒杀的份,既然起不到拖延作用,那又何必枉送性命呢?至于被柴进和燕青所杀,纯属是没想到柴进是卧底而中了招。所以方杰其实根本不存在力敌四将或者说合六将之力才能将其斩杀。
与秦明一战,其实足以奠定方杰的武力定位,就是达到梁山五虎的水平,与秦明伯仲之间或者说不会高于秦明。那么超越五虎、比肩卢俊义无疑言过其实。
平呼延灼、擒秦明的师兄弟——孙立、栾廷玉
乍一看这是非常惊人的兄弟俩,孙立战平过呼延灼,栾廷玉生擒过秦明,这不是妥妥的五虎甚至更高水平吗?所以孙立的低座次和栾廷玉的死成了很多人心中的意难平,但是在我看来,兄弟俩的水平充其量是梁山八骠骑,而且是倒数的。
先来说孙立,战绩非常精彩,为什么说精彩,因为作者每每写到孙立斗将都不吝笔墨,与寇镇远一战甚至称得上书中描写最细致的一战。但是寇镇远的实力是个未知数,除了这一战,再无其他。所以此战精彩归精彩,却无法因而确定孙立的实力定位。
真正比较有说服力的便是战平呼延灼那一战,单鞭对双鞭,三十余合不分胜负,这确实可以说明将孙立置于地煞、十六小彪是不公平的,但若因此便说孙立可以比肩五虎还是缺少一定说服力的。首先,呼延灼对战孙立前有所消耗,而且三十合太少;其次,呼延灼的特点就是守强攻弱,生擒孔明尚且需要二十合,击败李忠也用了十余合。如果此战孙立可以做到五六十合依旧与呼延灼旗鼓相当,那么武力定位尚可提高一个层次。
有人说孙立用的是单鞭,有些吃亏,可问题是孙立除了枪,鞭只会单鞭,你再给他一条说不定反而表现得不好。所以单鞭、双鞭要看自己擅长什么,不是说多就一定强,董平使双枪,难道占了所有使枪的便宜吗?
其实对于孙立的准确定位,施耐庵几乎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祝家庄生擒石秀,书中讲明石秀是故意被擒,实际“不低似孙立”,结合前后描写和情境,明显看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石秀≥孙立,不知为何那么多人要进行强辩,更有甚者举例说孙立弓马娴熟如何如何,我们做武评,本就只说近身武斗水平,不然张清早就天下无敌了,还何必再做讨论?
总的来说,梁山确实屈待了孙立,但他最多也就是取代穆弘成为八彪之一,而且在八彪中武艺不如他的也就只有张清和穆弘,至于史进和朱仝在我看都不会比孙立差。
孙立至少还有战绩支撑,高估可以理解,但是栾廷玉只是靠诈败用计生擒了秦明,怎么就比肩甚至超过五虎了?面对秦明做到十余合不败即便是小彪中稍强些的都做得到,真不知这有什么好骄傲的,所以在我看来,栾廷玉被抬高只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出于对其结局的同情,一个是他有个本事不小的师弟。就战绩来说,栾廷玉真心乏善可陈。
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中豪杰扈三娘
扈三娘大概是与多数人印象中偏差最大的一个《水浒》人物,不仅仅是武艺定位,连人设都是如此。
在很多人眼中,扈三娘不仅貌美,而且颇有个性,王英娶了她这个家庭便呈现出女强男弱、阴盛阳衰的局面。然而实际上,扈三娘是受封建思想禁锢的典型女性,不说全无个性也差不多。纵观全书,只有一两句台词,一句是战彭玘前大叫花荣少歇,一句是见老公吃亏,大骂琼英。最搞笑的是,王英见了琼英心猿意马,主动出战还魂不守舍,结果扈三娘不怪自家爷们见色起意,反而从心里暗骂琼英。其实这也不奇怪,如果不是受封建思想毒害太深只晓得逆来顺受,哪会在全家被杀的情况下认贼为兄,还嫁给人品、武艺都奇差的王英?
当然了,这不是我们要讨论的重点,还是回到武艺上。很多人认为扈三娘位列地煞是被老公拖了后腿,不然妥妥天罡,还应该入选八彪,实际上扈三娘就是个十六小彪将中游水平。生擒彭玘,靠的并非武斗,而是套索,这个如果也算上,那花荣、张清甚至凌振就应该霸榜了。而在先后与欧鹏、马麟的战斗中,扈三娘都没占到什么便宜,考虑到战欧鹏时书中说欧鹏不能取胜,战马麟时体力受损,可以看作略微强过马麟,大于等于欧鹏。
另外,林冲的武艺很高这不假,但是十合便将扈三娘生擒,这水平恐怕尚且不如祝家庄的祝氏三杰。即便后来面对呼延灼挡下十余合,但书中也专门强调了呼延灼急切间未胜,而见好就收的扈三娘也没多做纠缠,回马便走了。
其实还有一个间接对比能看出扈三娘的武艺也就那么回事。清风山三头领中王英和郑天寿旗鼓相当,皆不如燕顺。而燕顺面对枪法平常的张清数合便被击败,再看扈三娘生擒王英足足用了十余合,由此可见即便八骠骑中近身武斗能力最差的张清也要强过扈三娘,那么扈三娘有什么资格入围八彪?武艺不行,功绩又没多少,怎可能成为天罡?
所以,扈三娘属于典型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即便抛开拖后腿的王英,最多也就是十六小彪将之一,远谈不上位列八骠骑。
当然了,就像开篇说的那样,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利波特,我认为的客观也未必就是正确的,何况在很多人眼中再充足的论据也不如心中的执着,故而上述内容是否准确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