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期喜报青岛广水路小学入围教育

喜讯

新征程,再出发

《提升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路径与策略研究》课题,是由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立项的年度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课题,4月27日—28日,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在潍坊召开了“中小学生阅读素养、人文素养及影视戏剧教育”课题项目开题活动会,青岛广水路小学成功入围试验校。

学校开展阅读素养教育工作总结与成果

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民族进步,都与阅读素养有着紧密联系。它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基本要素,是孩子实现社会发展和精神发展的奠基石。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PIRLS)认为,“阅读素养是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应该掌握的最重要的能力”。只有掌握了阅读的能力,孩子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知识,才能更自信地融入社会,满足生活、工作甚至生存的需要;只有学会了如何阅读,才能提高鉴赏能力,接受全方位的信息,满足个人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阅读素养也是一个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根本,国民精神力量对于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和最终的竞争力都起着关键的作用。而精神力量的获取和培养,则需要通过阅读。培养有素养的社会成员,能够提升社会的整体素质水平,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

(一)以四大名著通识课程,实现读写诵深度融通

四大名著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一部分,在孩子们心中有着很深的文化烙印。年4月17日,“六小龄童”章金莱老师莅临青岛广水路小学,与师生、家长一起品读西游文化。学校紧紧抓住这一教育资源,设计开发了基于国际视野的《丝路?西游》文化课程,将丝路文化与《西游记》融通整合,通过两条主线、六大课程逐步推进实施。

一是指向“梦想”的浪漫文学之旅,依托品读西游、漫画西游、戏说西游、趣谈西游四大课程,通过读、画、说、演、赛等形式,引领学生深入阅读《西游记》,感受文学成就,培养阅读习惯。二是指向“现实”的丝路文化之旅,这部分内容是整个课程体系的核心,重点通过古丝路探秘、新丝路寻踪两大课程,带领学生感受一带一路的伟大成就。配合《丝路西游》研学手册,家长共同参与其中,有效培养了孩子的民族情怀和国际视野。

现在,学校着力完善四大名著通识课程,将“四大名著”分散到各个学段,分别是低年级品读《西游记》,中年级品读《水浒传》,高年级品读《三国演义》和《红楼梦》。力求在课程开发中充分发挥四大名著的教育作用,不断开拓教师的课程视野,更新课程观念,激发师生创造性思维。

(二)以二十四节气文化课程涵养学生文学素养

团队教师以诗词为心,以自然化情,以民俗悟本,以成长循迹。将二十四节气与诗歌、二十四节气与文物、二十四节气与民俗、二十四节气与节令鼓、二十四节气与美食、二十四节气与服饰按学段学情,分散到1-6年级的校本课程中。例如,“白露”节气课程,低年段开展“‘摸摸’露珠,体验白露清晨的温度”以及“观察、记录草丛中露珠的变化”课程;中年段孩子可以在诗词的吟诵中慢慢体会节气的变化,去观察物候的变迁;高年段孩子则可以试着去做“白露茶”,学习“白露”的民俗文化。二十四节气文化课程抓住了节气的自然本质与儿童率真的契合点,从生活出发,用艺术的表达方式,演绎学生对二十四节气的感悟。

(三)丰富课程体验,激扬学生生命活力

为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学校开展了以“阅读,让童年不一样!”为主题的开学典礼,开启孩子们的阅读之旅。将语文课堂延伸到必修《经典诵读》,选修“小记者俱乐部”、“童书阅读”,以及融合课程“绘本创作”,“古诗唱读”发放阅读手册和十二生肖阅读积累卡。实施中,以实践带动感知,“儿歌绘本进课程”入学仪式;“爱尚?阅读”读书周;“行走的书箱”“我们的文化自信——清明”等点面结合的活动课程,使孩子们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成为幸福的学习者。青岛《今日》、半岛都市报、市文明网等媒体予以报道。

青岛广水路小学的教师团队对“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从以往研究的重形式轻内容转变为从内容入手同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