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二回,读后的一点感触

董卓当日怠慢了刘备(董卓与黄巾军交战时,刘备等救了董),张飞性情冲动,想杀了董卓。刘备、关羽连忙阻止了;“他是朝廷命官,岂可擅杀?”张飞说:不杀了董卓,反而在他手下做事,实在不甘心!两位哥哥要留在这里,我自己投靠他人去了!”刘备说:我哥三义结金兰,同生共死,岂能相弃?不如一起投靠他人算了。张飞说:这样更好。性格决定命运,这话说的是有一定道理的。从上面一番对话,就可以看出刘、关、张、董的性格的不同,这也决定了往后的各自命运。董卓性情傲慢;刘备、关羽性情稳重,做事稳重;张飞性情冲动,直爽。在乱世还是在太平盛世,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遇事沉稳,做事深思熟虑是基本素质。我们从后面几人的结局,就可以验证这一点。俗话说:三岁看老;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话说刘备三兄弟离开董卓后,就投奔了朱俊,朱俊对他们非常好,两部人马合成一处,进讨张宝。而后张宝兵败,黄巾余部聚集数万军马,为张宝报仇,占据宛城。朱俊分兵四面围定宛城。城中断粮,韩忠使人出城投降。朱俊不答应。刘备说:“以前汉高祖刘邦得天下,都能招降纳顺,你为何要拒绝韩忠投降?朱俊说:“彼一时,此一时也。昔秦、项之际,天下大乱,民无定主,故招降赏附,以劝来耳。今海内一统,惟黄巾造反;若容其降,无以劝善。使贼得利恣意劫掠,失利便投降:此长寇之志,非良策也。”朱俊和刘备说的都没有毛病,如果这些情况要自己来做抉择,恐怕也非易事吧!倘若,答应叛军投降,那么往后有人造反,如果不成功便可以投降;倘若不招降,何以劝来耳。其实都很有道理,但要根据情况来做出哪样的选择。要是我是抉择者,我会将黄巾军赶尽杀绝,绝不手软。毕竟,如今不是群雄纷争的时代,绝不能给反叛者一个不成功刘投降的榜样!刘备哥三因平叛有功,封为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到任后克勤克俭,终日不倦。然好景不长,督邮的傲慢打破了这种局面,最后就出现了原文中的标题:张翼德怒鞭督邮。所谓好事多磨,如果没有张飞的直爽、刚烈性子,说不定刘备哥一辈子三碌碌无为也未可知。却说十常侍手握重权,互相商议:如有不从己者,就除掉他。赵忠、张让差人问破黄巾将士索金帛,不从者奏罢职。刘备的小官不做长久,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十常侍乱政,卖官鬻爵,民不聊生,天下人皆欲杀之。群臣进谏,皇帝不听,反而进谏之人都被十常侍所害。而后,由于宫争,要杀何进。关键时候有人告密,何进捡回一命。何太后的袒护,何进杀十常侍不得。看来何进也不是个干大事的人。欲干大事,妇人之仁是要不得的。单从诛杀十常侍,从参与的人来看,真是大有看点,曹操、袁绍、孙坚等从他们的言谈举止,就可知必能成一番事。这也给我们一些激励作用。都说我们现在是太平盛世,我却认为这种社会下,其竞争和残酷不亚于乱世,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干一番大事业,自我摸索不可取,成本太高。以史为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的更远,看的更高。这就是读书能带给我们的一笔财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7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