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婳婳20作者:枫桦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读书还是件比较奢侈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学生来说,一是除了课本几乎接触不到其他书籍,二是购买课外读物的费用一般人也承担不起。我算是幸运的。我小舅舅是个文学青年,虽然高考落选,但他喜欢写写画画,经常写作投稿,可几乎没有被采用过。我小学五年级时,小舅舅终于顶不住各方面的压力,开始“投笔从戎”,放弃了别人眼里不务正业的文学梦,转去正常生产劳动了,而我,从小舅舅那里得到了一箱子书籍。记忆里,这些书籍有《小说月报》、《中篇小说》、《啄木鸟》、《丑小鸭》等期刊杂志,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等文学名著。它们伴随着我从小学到中学,给了我在那个特殊年代里难得的精神给养。年我考入了县中的初中部,13岁的我不得不从偏远的农村到35华里外的县城求学,除了年幼还有交通的不便,一个月也难得回家一次,孤独、想家还有一点点饥饿甚至由于陌生带来的恐惧。日子感觉过得很慢很慢,周末大把的时光里最幸福的事就是读书,这些课外书籍成了我最好的朋友。记得《丑小鸭》刊首语“丑小鸭是天鹅的童年,丑小鸭是作家的摇篮”,很是给我力量,给我希望,催我奋进,我也憧憬着自己华美的嬗变。读高中时,学校组织大家订阅课外报刊辅导资料,同学们都喜欢订阅《语文报》、《数学报》等等,我却为自己订阅了《杂文报》和《读书》杂志。《杂文报》是半月刊,文风很是犀利,又短小精悍,针砭时弊。《读书》是三联书店的月刊,多是一些书评,感觉很是高深!但不乏一些大家像丁聪、王蒙等的作品,特别是对外国文学多有介绍,从这些报纸杂志里,我熟悉了雪莱和他的《西风颂》:“西风啊/请吹起预言的号角/唤醒那沉睡着的人类/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熟悉了聂鲁达的《如果白昼落进——》:“每个白昼/都要落进黑夜沉沉/像有那么一口井/锁住了光明/必须坐在/黑洞洞的井口边缘/要很有耐心/打捞落下去的光明”,熟悉了意识流和朦胧诗等等,这些似懂非懂的诗句,给了“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我无穷的力量,少了孤独感,让学习也变得充满了乐趣。我喜欢把书刊里的好词好句用本子记录下来认真品味,也尝试模仿着去写,当时语文老师给了很高评价,常常把我的作文当范文在课堂上朗读,更加激励了我的学习。大学乃至毕业后参加工作,虽然再也不用为钱发愁了,想买什么书就买什么书,也偶或读读世界名著和文学史,包括报刊杂志,但始终找不到学生时代的那种饥渴。总以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为借口,浮躁地涉猎些所谓的心灵鸡汤、遗闻轶事,更多地时候沉浸在网络里浏览那些破绽百出的所谓文学快餐,写一些所谓的遵命文学作品,浪费着青春,任美好的时光在不经意间流逝。由于工作调动,我不得不把许多办公室书桌里支撑门面的文学书籍搬回家里。春节假期里,难得的闲暇,我整理我的书橱,突然发现了一本三联书店年的《读书》杂志,这是我大学毕业时在书店买的最后一本《读书》!读着熟悉的文字,回忆起求学时虽艰难但充实的岁月,竟模糊了双眼!时间过得真快,已过不惑之年的我,不逢《读书》的日子也已经20多年了!那一夜我想了很多,人是不能只是为了吃米才活着的,人是要有精神的!不能只是在浮躁的社会中沉沦,任光阴荏苒,我要《读书》!于是,我在网上认真搜索,一口气买下了—年的全部《读书》合订本!假期结束后,我陆续收到了这些书籍。随意打开一本《读书》,那种熟悉的墨香瞬间唤醒了沉睡的记忆!制定读书计划,找来读书笔记本,我暗暗思忖:一定要用读书唤醒蛰伏的精神,灵动那多彩的生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