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黄正甫本魔改趣谈1

《三国演义》有一个黄正甫刊本,据传是非常珍贵的明代孤本。据学者和爱好者的研究,它也不会是《三国演义》的原本,最多算是一个分支。虽然这个版本一直不能成为热门,但是它的编辑常有与众不同的改动,让人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究其改动原因,也是有趣的事。从此文开始,笔者将不定期作出对比分析,供大家一乐。关于张苞之死的原文:郭淮、孙礼弃马爬山而走。张苞望见,骤马赶来,连人带马跌落陷坑。后兵救起,将头面磕伤。忽成都军士来报,张苞破头伤风身死。叶逢春本:郭淮、孙礼弃马爬山。张苞望见,骤马追之,连人带马撞于涧中。后军救起,头面磕伤。孔明交送回成都养病,患破伤风身死。嘉靖本:郭、孙二人弃马爬山而去。张苞望见,骤马赶来,连人带马跌入涧内。后军急忙救起,头已跌破。忽报有人自成都而来,说:“张苞破伤风身故,敕葬于锦屏山。”毛宗岗本:郭、孙二人弃马爬山而走。张苞望见,骤马赶来;不期连人带马,跌入涧内。后军急忙救起,头已跌破。忽报有人自成都来,说张苞身死。别的版本,都说张苞跌入山涧,黄本却改成了跌陷坑。把意外变成了阴谋,算是那个时候的阴谋论吧。看来,阴谋论的市场,古来有之。黄本为什么这么改?笔者过去上编剧课时,老师说过,不要用“意外”来衔接情节,这是一种偷懒、甚至是笔法拙劣的表现。过去就有观众吐槽,说韩剧几乎必有车祸,一到关键就用来做转折。他们虽然没专门学习过编剧,但也能感觉到这种创作手法有点不对劲。也许黄本的编者也是不愿把张苞之死归为意外,就改成人为的陷阱。关于死因的描写,叶本和嘉靖本都说明了破伤风。黄本却改为“破头伤风”,很可能是不知“破伤风”是什么意思。据网上查的资料,最早提到破伤风的,是唐代的《备急千金要方》,当时称“七日风”。而“破伤风”一词的出现,是在宋代《太平圣惠方》。后世的编者们,有概率接触到这个词。所以,有的版本就沿用了。而黄本的编者,可能只知“伤风”,不知“破伤风”,这一改就成蛇足了。

此外,毛本的编者可能也不知破伤风,又判断不出这个词是否抄错,出于保险,就把它删掉了,改为“身死”。考虑到编辑对于严谨的要求,这样改可以理解。但因为编者知识的局限,造成改后的版本离原版更远,也是有点遗憾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9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