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时期,当时明明有四个国家,罗贯中

《三国演义》是一部十分成功的作品,作者罗贯中把三国时期的谋略和纷争,及其乱世群雄勾勒得淋漓尽致。三国是描述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的故事,这部作品是根据事实改编的。想来有一些人会有疑问,东汉末年不是有四个国家,最后罗贯中为何只写了三国?第四个国家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吗?

东汉末年时期天下混乱,多方诸侯表面上尽管对汉朝的皇帝敬畏之心有加,可是他们私下里早已野心勃勃都想分到一杯羹。因此就有董卓挟天子令诸侯的事件发生,那时董卓手握着实权。在吕布的为虎作伥下,董卓一时间变得更加的猖狂,乃至后来会拿一些朝中大臣开刀,因此一时之间朝中大乱,大臣们心惊胆战。

因此在那个时候还没什么名气的曹操想要暗杀董卓,然而事情东窗事发后只有逃跑,被董卓的手下追的猖獗而逃,当化险为夷以后曹操开始招兵买马,在有了属于自已的兵马后。而董卓那里得到的是十八路诸侯的征伐,由于吕布的存在造成此次征伐失败。在百般无奈下,王允就想到利用貂蝉施展一套连环计。

他用貂蝉施展了美人计,选择离间董卓和吕布的关系,最终让吕布把董卓给杀死了,自此除掉了汉朝一个大患,此后打开了新时代。那时候的刘备还只是一个无名的小兵,和两个弟兄四处投奔有实力的帝王,在这过程处处栽跟头。而孙策被暗杀以后,孙权登上了东吴的皇位,此时三个国家的君王都在给自己的江山筹谋。

那时曹操发展最快,他攻占下很多蜀地,手上有非常多的军师和大将,而东吴孙权手下也是有一杆猛将和军师,仅有刘备带领他的几员虎将到处碰壁,受尽了曹操和袁术的欺压。

一直到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他的人生道路才反转。诸葛亮出山以后开始训炼士兵,为刘备出谋划策,后来乃至舌战群儒得到与东吴联盟的机会。

因此才会有后来著名的草船借箭,和赫赫有名的赤壁大战,使曹操惨败,此次战争以后彻底开启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到这便是三个国家的战争,这也是《三国演义》小说里面的故事梗概。

实际上除开蜀国,东吴,魏国以外也有第四个国家,可是罗贯中并沒有把这个国家写进三国里。

在《三国志》中提及了第四个国家,那麼这个第四国究竟是什么国家?实际上这个国家便是辽东的燕国,辽东地区从西周时候开始就变成华夏的一部分,在东汉末年时期,燕国的位置在北方地区和匈奴交界处,还与朝鲜,胡人地区接近,因为它的所在位置比较特殊,又由于当地的民风彪悍,因此这个地方变成汉朝军队组成的重要来源。

那时辽东刘虞的权力最大,他在胡人的心里有很非常高的声望,最开始在十八路诸侯征伐董卓时,很多人都想要拥戴刘虞当皇上。后来他们的心意刘虞没有接受,他把自己定位成汉朝的忠臣,从来沒有想过要称帝。那时他在辽东地区拥有最高的权力,只要有他在一天就不会侵略中原。

这位对汉朝赤胆忠心的大臣本应当受人尊重,然而他的结果被公孙瓒杀掉,杀掉他是为了一己之私,刘虞死后,北方地区势力开始对中原蠢蠢欲动起来,总是想要占领中原,而公孙瓒在意识到这种危害时,早已于事无补。

后期公孙度主持辽东大局,然而别的君主都忽视了辽东这个地方,尽管那时候的公孙度生活不易只有依靠曹操,可是辽东的经济实力自始至终是独立的,可是公孙度一直也没有发起过战争,直至条件成熟以后公孙度创建的辽东燕国,换句话说那时候有蜀国,东吴,魏国,及其燕国四个国家。

而燕国的君主便是公孙度,他在当政期间杀伐决断,名门望族都臣服于他,当初在官渡之战的时候,曹操一直想要拉拢他,遗憾那时候有蜀地的他拒绝了曹操。在官渡之战的时候他判断曹操和袁绍会两败俱伤,因此他想渔翁得利,遗憾的是他这次判断错误了。

总结:公孙度去世以后他的孩子公孙康继承帝位,在位期间他统一了北方地区。到三国后期的时候,司马懿变成后期权力最大的人,而燕国也伴随着更新换代以后走向衰落,最终被司马懿拿下,统一了天下。

因此三国时期是有第四个国家,可是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并沒有写到辽东的燕国,或许相对而言这个国家沒有其他三国阵营大,亦或是沒有其他三国具有戏剧性,因此沒有在《三国演义》中展现出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