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其实司马徽还说了4字

在《三国演义》中,存在着许多坚不可摧的君臣关系。比如周泰曾多次舍身保护孙权,而孙权也对周泰为救自己所受的伤如数家珍。

这样的君臣之情着实令人动容。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同样非比寻常。诸葛亮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可谓鞠躬尽瘁,最后死在了北伐的征程之中,至死都在努力地兑现他“兴复汉室”的承诺。

司马徽曾说过:“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可是他们都投靠了刘备,刘备却没能安天下。其实司马徽对这一结果也早有预测,只是书中一带而过,因此鲜有人知。

神秘的水镜先生

司马徽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位极其神秘的人物,对于他的描写并不多,但却是十分关键的人物。正是这位道号水镜先生的隐士,引出了徐庶、诸葛亮、庞统三位重量级人物。

而刘备与司马徽的相遇也极具戏剧性,刘备在前往荆州投奔刘表后,在一次与刘表的谈话中,因口不择言而招来蔡氏的忌恨。蔡氏设计要杀害刘备,但刘备得到伊籍的帮助,得到消息后当即骑马奔逃。

但是逃至半路有檀溪拦路,刘备只好涉险渡河。渡河过程中,刘备所骑的的卢马还在水中马失前蹄,使刘备落入水中。就在这时,卢马却驮着刘备一跃而起,一跃三丈,刘备就这样来到了对岸。

危机解除之后,刘备偶遇了一个牧童。在牧童的引领下,刘备来到了水镜先生的住处。在交谈之中,刘备得知了徐庶、诸葛亮和庞统的大名。正是这一次谈话,让刘备在网罗人才方面有了具体的目标。

不仅如此,水镜先生挽留刘备在自己家休息,当晚徐庶由于对刘表感到失望而来到水镜先生宅中,在经过司马徽一番点拨之后,徐庶改投在刘备的帐下。初到营中,便为刘备立下奇功。

自此以后,刘备对徐庶言听计从,视为自己的左膀右臂。而徐庶也对刘备的信任铭记于心,结果一件事情的发生打破了他们二人的亲密合作。

徐庶走马荐诸葛

在徐庶为刘备击破曹军之后,曹操将徐庶的母亲扣押,并模拟徐母的笔迹,将徐庶从刘备处诓骗至自己的麾下。徐母见徐庶中计,愤恨不已,自杀身亡。而徐庶从此之后,在曹营中也一计不发。

在前往曹营之前,徐庶为刘备举荐了诸葛亮,这才有了之后的三顾茅庐。徐庶走后,司马徽第二次与刘备见面,正是在这一次的见面中,司马徽对诸葛亮的命运做出了精准的预言。

在徐庶离开之后,司马徽来到刘备营中来看望徐庶。在得知徐庶临走时推荐了诸葛亮后,司马徽笑着说:“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来呕心血也?”

从司马徽的这句话可以看出,对于徐庶为刘备举荐诸葛亮这件事,水镜先生似乎不是非常认同。在他看来,徐庶的这一行为有些多此一举。

在刘备的追问之下,司马徽向刘备详细介绍了诸葛亮的情况。当听到诸葛亮自比管乐时,熟读《春秋》的关羽大为不屑,认为他言过其实。

而在司马徽的眼中,诸葛亮的此番言语也不太准确,因为这二人的能力与诸葛亮仍有差距,兴周八百年的姜子牙、旺汉四百载的张子房才可以与之媲美。此言一出,众人错愕不已。

在与刘备道别后,司马徽说出了极为重要的一句话:“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而这句话,正是诸葛亮一生命运的预言,也是对刘备兴汉大业的判断。

卧龙为何“不得其时”

从司马徽的这句话来看,他对诸葛亮和刘备的这一君臣组合表示赞成,认为诸葛亮辅佐刘备,是“卧龙得其主”,刘备正是诸葛亮值得辅佐的人。“不得其时”四个字,则可以看出司马徽对于这两个人的合作持悲观态度。

水镜先生的这一番话,就是说“诸葛亮能够辅佐刘备是很好,但是时间不对,可惜了!”那么,水镜先生所谓的“不得其时”,又有怎样的含义呢?

首先,刘备在赤壁之战之前,尚未形成自己的势力。曹操在官渡之战后统一了北方,东吴经过孙坚、孙策和孙权父子三人的苦心经营,已雄踞江南。其余诸如刘表、刘璋、马腾等诸侯,都有各自的势力范围。

反观刘备,此时则显得有些窘迫。几经辗转之后,刘备至今仍没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其他人早已兵强马壮,而他可以拿得出手的只有中山靖王之后,一个空有其名的皇叔身份。

此时诸葛亮跟随刘备,那么无异于白手起家。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以刘备当前的实力,即便有诸葛亮的辅佐也很难有所作为。

其次是此时的刘备内心还不够强大,这也是司马徽所说的“不得其时”的另一个原因。

在那个弱肉强食的年代,只有内心足够强大的人才能得以存活,而刘备此前的种种做法,表明他过于仁义,忽略了在最好的时机做最有利于自己的事,这样的性格对于一个要做大事的人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正因如此,诸葛亮在后来辅佐刘备的过程中,受到了极大的制约。刘备将名声看得极为重要,拒绝接受徐州、荆州,甚至在执行诸葛亮早已为其规划好的夺取益州的计划时,刘备也不赞成。

如此一来,诸葛亮即便有再多的智谋,也很难得以施展。

最后,司马徽说“不得其时”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对于这对搭档的惋惜。

此时的汉朝已是奄奄一息,曹操把持朝政,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同时,也推行了许多的改革,其中也包括对士大夫阶层的提拔和重用。如此一来,士大夫阶层和曹操的矛盾也有所缓和。

简单来说,就是曹操收买人心的计谋已初见成效,精英阶层对于汉朝的执念已经没有那么深了,皇帝姓刘与否,士大夫们已经不那么关心了。

如此一来,诸葛亮“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口号,号召力也将大打折扣。在司马徽看来,诸葛亮是在帮刘备阻挡历史的前进,这样的举动,下场如何自然可想而知。

如果刘备和诸葛亮的汇合能够提前几年,在人们对大汉王朝的认同感还没有被削弱的时候能够相遇,那么光武中兴有可能在他们二人的合力之下再度上演,延续汉朝国祚的梦想未必遥不可及。

事已至此,司马徽也只能发出“不得其时”的感叹而已了。

历史总是在向前飞奔,当人们的意识开始慢慢转变的时候,任何人都无法再修改历史的走向。

虽然诸葛亮是一位称职的丞相,然而即便是卧龙也无法阻止汉朝的灭亡。

所谓“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此言并无差错。只是“安天下”不一定非要安刘家的天下而已,“不得其时”恐怕同样也是诸葛亮一生最大的无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