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作七步诗郭沫若作反七步诗,到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演义》中曹植在哥哥曹丕逼迫之下所作得《七步诗》大家肯定都耳熟能详了。其实在《世说新语》中这首诗的版本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据说这才是这首诗的原版。

年7月7日,身在重庆的郭沫若为了批判抗战时期文坛上“厚古薄今,尊崇先人”的风气,他大胆的迎流而上,翻起“以事求是,古为今用”的旗帜。一气呵成地写作了长达万言的史论宏文《论曹植》,这首《反七步诗》即附在此文之末。

郭沫若所作的这首《反七步诗》是以《世说新语》所载为准进行反作的,这首《反七步诗》的内容是“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大意是锅里煮着豆子,豆萁在锅下燃烧,等豆子熟透了的时候,豆萁早已化为了灰烬。熟了的豆子变成酒席上的佳肴,变成灰烬的豆萁则成了田中的肥料。如果不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怎么会愿意牺牲自己为兄弟奉献呢?

郭沫若也对此做了说明,他说自己研究历史人物,“主要是凭自己的好恶,我的好恶的标准是什么?一句话归宗:人民本位!”在此标准和原则的指引下,作者对于曹植,一面充分肯定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所占的地位;另一方面对曹植文人固有的傲气和任性进行批评。对于这首历代被人传颂的《七步诗》,郭沫若则一改世人兄弟骨肉相残的说法。愤愤地写道《七步诗》是站在豆的一方面说,固然可以感觉到萁的煎迫未免过火;如果站在萁的一方面说,不又是富于牺牲精神的吗?

千百年来人们不无例外的认为曹植的《七步诗》是用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同母的兄弟,用萁煎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但凡发生兄弟相残的事情人们首先就会想到这首诗。千百年来它促使人们对曹植怀着深深的同情,而在道德上对这位皇帝哥哥曹丕心怀厌弃,多有不满。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同情弱者的同时许多事情的本来面目,也会被我们的所谓同情心所蒙蔽。大家只看到“豆”在“萁”上的煎熬和无奈。却没有看到“萁”已经默默的燃烧殆尽,使“豆”成为了主人桌上的美味,赢得了主人的赞美。最后它的灰又可以变作肥料,给来年的豆子增加养料。

萁是具有成全他人,牺牲自我的精神的。它燃烧自己是为了成全同根而生的豆子,它身上有一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这难道不是兄弟互助友爱的生动表现吗?对于郭沫若的观点我是认同的,弱者固然值得同情,但我们也不能因为同情一味黑化强者,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谁说不是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8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