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10万字量子波动速读让我明白,科

近日,量子波动速读法爆红网络,引起了很多人质疑,原因在于,这种读书法太玄幻。

在视频中,孩子们哗啦啦翻书,就立刻记住了书中内容,据说几分钟之内,就能看完一本10万字左右的书。

按照这个速度,四大名著,通读一遍顶多1个钟头;金庸全集,通读一遍不过半天;二十四史,通读一遍也就两三天。即使读书破万卷,也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

读书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印书的速度。

这很值得人类欣喜,在下棋方面,人类输给了电脑;而读书方面,人类却战胜了那些复印的机械。

这种读书法,源自于深奥玄妙的科学原理,那就是量子理论。简单来说,就是书中的文字看似是静态的,实际上在以波的形式,一直在运动传播。

静态的文字以波的形式运动,其实是有传说记载的。记得很多传说中,说某人捡到一副画,挂在家中,画里的人便会成精,为这个人做饭、打扫,甚至还给他当媳妇。

所以,静态的文字以波的形式运动,按我们俗话来说,就是这些文字成了精。而且,不是如同白骨精那样的彪悍,而是好似杏仙那般的温柔,静静的躺在书中,等着我们降妖伏魔。

至于降伏的手段,就是靠大脑中的松果体。松果体,道家称为天眼,佛家则叫做识海。

量子波动速读法,就是靠松果体,去接收那些成精的文字发出的信息,并将之转变为图像、声音,让书中的内容犹如电影一般,呈现在大脑中。

所以,量子波动速读法,是科学与神学的有机结合,它既是提升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更是修炼成仙的至上法宝。

学会量子波动速读法,就相当于《凡人修仙传》中的韩立,进入筑基期,踏上修仙路。从此,俯视凡尘,飞升仙界。

在古代的传闻中,确实有很多关于博闻强记的传说。

《三国演义》里,杨修拿着一本《孟德新书》,向张松显摆。张松翻过一遍后,便全部记住,并嘲笑杨修:“此书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诵,何为‘新书’?此是战国时无名氏所作,曹丞相盗窃以为己能,止好瞒足下耳!”接着,便把这本书,从头到尾,背了一遍。让杨修十分的惊讶。

另外,相传王勃写《滕王阁序》,抢了组织者阎都督女婿的风头。闫都督的女婿吴子章过目不忘,为报复王勃,他看完《滕王阁序》后,讥讽王勃是抄袭自己的,然后把全篇背诵了出来。正在围观群众起疑心时,王勃说此文还有序诗,并且飞快写了出来,这才保护了自己的原创版权。

还有,在《射雕英雄传》中,黄蓉的母亲冯蘅,具有强大的记忆力,看了一遍《九阴真经》,便抄下来给了黄药师。黄蓉也遗传了自己母亲的记忆力,不仅能记住洪七公传授的武功,还在和瑛姑较量时,很快记住了一百一十三只茶杯、一百一十三根竹签的位置。

这些小说或者故事,其实从某种角度上,所体现的是,人们对于博闻强记的渴望。但是,正是因为无法拥有,才充满渴望。

绝大多数人都知道,现实不是故事,也不是小说。对比那些神话般的人物,作为凡人,别说脱胎换骨,得道成仙,就是打通任督二脉,都是天方夜谭。

也许,亿万年后,随着人类的进化,成为灭霸那样的高级星际种族,或许能够学会量子波动速读,但是,在现有自然规律下,这种神功距离凡人的世界,还太过遥远。

凡人的速读法也有,而且很多,但比较靠谱的,都是通过快速阅读,掌握书籍的内容框架和主要思想。

日本的脑科学家茂木健一郎,曾写过一本《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书中介绍到“茂木式速读法”,主要分为三个要点:

一是浏览目录,掌握整本书的框架。

二是发现自己感兴趣的标题,将此处作为阅读重点。

三是翻看全书,掌握书的大致内容。

对于速读法来说,有得必有失,虽然读书速度上去了,却无法顾及到书中的细节。有研究表明,在速读时,不管多么厉害的人物,对于内容的理解程度是会降低的。

至于快速记忆,日本另外一位脑科学家柿木隆介,写有一本《记忆的常识》,记忆可以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其中,长期记忆的形成,一般要满足印象、重要性、重复性3个要素中的一项。

读书时,重复性最为重要。所以,想提高对书籍的记忆,并没有什么捷径,最好的办法就是复习、复习、再复习。

在《记忆的常识》一书中,也提到了记忆术。

记忆术,一般是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特意实施的特殊方法,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位置法、变换记忆法、谐音记忆法等记忆术,原理就是将抽象的数字或字母,转换为具体的事物。

练习记忆术,可以提高记忆效率,但无法提高人脑的记忆能力。

一个人,可能通过某种技巧,很快记住π小数点后的个数字,却还是经常会忘记手机放在哪里。

在量子波动速读法引起质疑后,有教育机构发声,说存在质疑,是因为认知程度不够。

广大群众确实认知不够。因为,广大群众没想到,有人会用如此荒诞的方法行骗,更没想到,竟然还真有人去学。

其实,教育机构的这些把戏,和传销的心理影响有些类似,都是利用的群体心理特点。群体心理特点之一,就是极易接受暗示,相信谎言。

在十字军的一次东征中,十字军云集在耶路撒冷。突然,一位士兵说他看到圣·乔治在墙上显圣,于是,所有的十字军官兵都在墙上,看到了圣·乔治的显灵。

在《乌合之众》中,古斯塔夫·勒庞总结出谎言传播的三个阶段:分别是谎言的制作、被肯定和扩散。谎言通过以上三个阶段传播后,便会产生集体幻象。

西方曾经进行过一个实验,实验对象包括少量参与者,以及很多的托儿。在实验中,实验者出了一个很简单的选择问题,所有的托儿首先选择,并且全部给出错误答案。之后,那些真实的参与者开始选择,结果大多数,选择了托儿们选择的答案,也就是那个明显错误的选项。

所以,谎言被说一万遍,真的可能成为实话。

当然,只是看上去比较像而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