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皇帝在明朝皇帝中是比较有争议的一个,有说他是昏君,有说他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
我们撇开这些评价,单单挑出他对四大名著的传播贡献来说,嘉靖帝的功劳当推首功。
由于堂兄朱厚照没有子嗣,嘉靖捡了个大便宜继承了皇位。可是他继位时才十五岁,谁也没把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放在眼里,朝政大权都首辅杨廷和说了算,后宫张太后说了算。
嘉靖日子过得水深火热,可偏偏嘉靖不是任人揉捏的主,他想夺回皇权。
首先他拿追封生父朱祐杬为帝,生母蒋王妃为太后来试水,结果实力不够强大,遭到了朝臣的一致阻挠。搞得嘉靖非常郁闷。
可嘉靖帝不放弃,东边不亮西边亮,他把目光移向了文学。他想做什么呢?
孝宗朱祐樘同父异母的兄弟有十三个,朱厚照像嘉靖皇帝这样的堂兄弟就更多,当时嘉靖帝也是靠着严嵩的计谋,化装成囚犯第一个到达京城,战胜了另两位皇叔汝安王、寿定王,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许多的藩王还是蠢蠢欲动,还在想把小皇帝拽下来。而嘉靖帝是独子,父亲四十多岁就去世了,有个姐姐也早亡了,孤儿寡母的。皇室宗亲齐刷刷地站到了张太后一边,后党势力强大,让嘉靖皇帝如火灼一般,浑身不舒服。
政治上暂时不占上风,兴王府的旧人大管家骆安向嘉靖帝献上一计。
一天,嘉靖皇帝把武定侯郭勋叫到跟前,郭勋是明初开国勋臣武定侯郭英六世孙,能文能武。嘉靖命令他找几个饱学之士,由皇帝亲自带着他们修改《三国志演义》,然后官刻付梓。
郭勋听了嘉靖皇帝的话,非常意外。当时的印刷术很落后,刊刻一部几十万字的图书谈何容易,除了国家的施政典册非要由国家官刻外,一部流传在大街小巷的民间话本小说,嘉靖皇帝为什么要这样慎重?
郭勋提出了疑问:“请皇上明示,为什么要对民间的一部话本小说这么慎重?”
嘉靖皇帝风轻云淡地告诉他,他从小有读书爱听弹唱的习惯,觉得《三国志演义》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想把它修改得尽善尽美,也想官刻官卖,为国家增加点收入。
郭勋心里感觉很可笑,觉得小皇帝真是异想天开,想通过官刻官卖一部小说来增加国库收入,但皇帝的命令还是必须要执行的。
这里我们就来提提《三国志》,它是后来多种演义版本的蓝本,它是属于二十四史之一,作者陈寿是晋朝朝臣,而晋朝是继承魏国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
陈寿雕塑《三国志》为曹操、曹丕、曹叡分别写了武帝纪、文帝纪、明帝纪;而《蜀书》则记刘备为先主传、刘禅为后主传;孙权称吴主传,记孙亮、孙休、孙皓为三嗣主传,均只有传,没有纪。
三国志也就是说《三国志》是颂曹抑刘、孙的。因为曹操手里有汉献帝,他名义上也是汉相。所以,曹操代表汉献帝讨伐诸侯安定天下是名正言顺的,刘备和东吴孙氏是犯上作乱的贼子。
曹操剧照根据《三国志》改编的话本小说《三国志演义》则有点颂孙抑曹。原因是作者罗贯中跟元末农民起义首领张士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他的寓意很明显,张士诚就是东吴孙权,造反有理。
除了嘉靖的几个心腹外,没有人知道嘉靖皇帝为什么会对《三国志演义》感兴趣。所以,郭勋找了几个知名人士交给嘉靖皇帝,由他折腾去了。
由嘉靖皇帝亲自参与修改后的《三国志演义》更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主题变了,旗帜鲜明,变为颂刘抑曹。书中不但把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写得特别传奇,还着力渲染他们的忠君思想。
《三国志通俗演义》于嘉靖元年()七月,由朝廷刊刻问世,面向全国发行。嘉靖皇帝还规定,凡说书、弹唱的艺人,说、唱《三国》时,必须以《三国志通俗演义》为准,否则严惩。
由于《三国志通俗演义》根据正史、采取小说文体、文辞优美、通俗易懂,又是由朝廷刊刻面向全国大力推行,社会影响巨大,一时间刘皇叔、刘先主成了统治集团正面人物的代表,曹操成了乱世奸雄。
直到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反应过来:这不是嘉靖皇帝在暗喻自己是刘备嘛!当时权臣江彬已经把正德皇帝朱厚照当成了傀儡,想以义子的身份篡夺大明江山,江彬跟曹操有什么区别?嘉靖皇帝大义凛然,不顾个人安危,得知了正德皇帝崩逝,立即赶到京城除奸诛恶,其丰功伟绩理应彪炳青史。秉承“兄终弟及”的祖训,以嫡亲嫡长的身份继承皇位更是天经地义,他嘉靖皇帝就是刘备,大家就应该像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一样忠于他。
而如今张太后把持了朝政,让嘉靖帝伸展不开手脚,大家都应该来支持嘉靖,他才是正统。许多官员到此终于明白了小皇帝的深意,自此看待嘉靖皇帝的眼光就不一样了,许多人的心理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有许多官员开始默默地站到皇帝这边了。
《三国志通俗演义》后来演变成了《三国演义》。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不是罗贯中一人的智慧,而是经过许多人千百次的修改才达到了艺术巅峰。
如《三国演义》的开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就是杨廷和之子杨慎所作。但是,若论修改者的功劳,十五岁的嘉靖皇帝当推第一人。
后来,嘉靖持续不断与张太后斗争,终于在21岁夺回皇权。
他的心思又开始活动了,他想把生父陵墓搬进北京帝陵。这又一次震惊了张太后,她表示了全力反对,包括很多大臣也觉得不可思议,朱祐杬是后来追封,并没有真正做过皇帝。在张太后的示意下,许多大臣开始了又一轮与嘉靖的抗争。许多官员为此贬官流放,或者杖毙,最终还是以嘉靖帝认输结束。
鉴于“大礼仪之争”涉及人员太多,打击面太广,给社会带来了极不安宁的负面作用。为消除影响,收聚人心,嘉靖皇帝故伎重演,在大赦“后党”群臣同时,又让武定侯郭勋纠集一班文人,对民间话本小说《水浒传》进行修改,着重宣扬宋江一心要为朝廷出力,坚决接受朝廷招安的忠君思想,更名为《忠义水浒传》,也由官府刊刻问世。
因为有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例子,《忠义水浒传》一问世,大家就明白了嘉靖皇帝心里在想什么。
鉴于社会局面越来越稳定,官府对治安的力度越来越大,人们越来越向往安宁祥和的生活,当土匪已经难以坚持下去,许多山大王就趁着这个机会自动走下山来,或向官府自首,或接受官府招安。一时治安形势大为好转,社会凝聚力空前提高。
虽然嘉靖帝为了统治需要才去把民间话本小说当成官方事情来做。但我们不可否认,如果没有嘉靖帝的官方刊刻出版,《三国演义》、《水浒传》或许就消散于民间中,就没有后世的熠熠光彩,成为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给我们后世提供了珍贵的精神食粮,也成为我们中华文化的骄傲。这一点,我们真的要感谢嘉靖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