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曹操、孙权等拥兵自重,各据一方。为了一统中原,他们个个求贤若渴。当时有一位号为“水镜先生”的高人司马徽,他有三个弟子——诸葛亮、庞统、徐庶,相传得其一就能得天下。诸葛亮就是其中最出色的一个。他当时隐居隆中,被人称作“卧龙先生”。最终,“卧龙先生”选择了实力最弱的刘备,愿为之效犬马之劳。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让我们随同刘备、关羽、张飞前往隆中“三顾茅庐”,去一探究竟。
1、了解作者及《三国演义》的文学常识。
2、体会一波三折的情节。
3、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4、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培养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趣。
罗贯中(约-约),名本,字贯中,山西并州太原人,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今存署名由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传》等。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长篇历史小说,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到西晋初这一历史时期曹魏、蜀汉、孙吴三个统治集团间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复杂斗争。通过这些描写,反映了汉末大分裂时代的苦难和明君仁政的愿望,揭示了“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发展规律。结构宏伟而又严密精巧,语言简洁、明快、生动。战争描写是《三国演义》突出的艺术成就。《三国演义》代表着历史演义小说的辉煌成就。
“三顾茅庐”中“三”为确数。《三国演义》记述了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故事;“顾”,动词,“拜访”之意;“茅庐”是对诸葛亮在隆中住宅的称呼,意指“朴素”“简陋”之所。
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拜谒(yè) 侥(jiǎo)幸 纶(ɡuān)巾鹤氅(chǎnɡ)
末胄(zhòu)谬(miù)举迄(qì)无所就汉沔(miǎn)
①愧赧(nǎn):因羞惭而脸红。
②存恤(xù):爱惜,体恤。
③箪(dān)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浆。
④思贤如渴:形容求贤的心情十分迫切。
⑤经世奇才:旧称治国安民的才能。经世,治理天下。
⑥顿开茅塞(sè):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⑦三顾茅庐:比喻诚心诚意,一再邀请。顾,拜访。
概括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包含“人物、事件、结果”三个要素。
明确:本文叙述了刘备带领关羽、张飞第三次拜访诸葛亮并最终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
1、刘备第三次欲再访孔明,关羽和张飞对于这件事是什么态度?从两人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两人有怎样不同的性格特征?
明确:关羽和张飞认为诸葛亮没有真才实学,刘备被诸葛亮的虚名所迷惑,诸葛亮不值得刘备亲自去拜访。
关羽比较儒雅、冷静,张飞则较粗暴、蛮横。
2、刘备拜访诸葛亮时的虔诚表现在哪些反面?
明确:①拜访次数——三访;
②拜访前——“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恐惊扰先生,对先生尊重有加);
③拜访时——得知先生未醒,不让童子通报,“拱立阶下”,半晌后,“犹然侍立”,“又立了一个时辰”(耐心等候);
④拜访后——“泪沾袍袖,衣襟尽湿”;
⑤拜访前后语言:斥责张飞无礼;自降身份,言辞恳切。
3、请结合课文分析刘备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①仁心爱人:刘备求贤若渴,非是为了一己之私,在诸葛亮未应出山时,刘备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是为苍生计,以此可见其仁人之心。
②诚心求贤:刘备为见得诸葛亮,不顾贵胄身份,“凡三往”,可见其求贤之诚。
③虚心求教:刘备自知谋略不足,因此请见诸葛亮,言“开备愚鲁而赐教”,可见其请教虚心。
④待人宽和有耐心:在张飞表现出急性子时,刘备表现出的是耐心与宽厚。
⑤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刘备认为自己既然“身为汉胄”,就有责任“匡扶汉室”,“伸大义于天下”。
4、作者塑造刘备的形象采用了哪些方法?
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侧面衬托(用张飞、关羽对诸葛亮的态度烘托刘备求贤的诚意)。
5、小说人物常见的出场方式:一、“单刀直入”(开篇就让人物出场);二、“先声夺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三、“铺垫渲染”(千呼万唤始出来)。
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诸葛亮的出场属于哪一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诸葛亮的出场属于铺垫渲染。首段刘关张三人的不同意见;路遇诸葛均;阶下侍立等昼寝的诸葛亮醒来等。
在出场前对诸葛亮的烘托、渲染,增加了故事的张力和神秘感,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6、诸葛亮是从哪些方面分析天下形势的?
明确:一论曹操:拥兵百万,挟天子以令诸侯,诚不可与争锋;
二论孙权:据有江东、国险而民附、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论荆州:用武之地、其主不能守,将军可取(交通发达,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只能做外围,不能作为主要根据地);
四论益州:民殷国富、沃野千里,但刘璋暗弱不懂存恤贤才,如有贤明者可得。
五论刘备: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览英雄,思贤如渴。
7、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
明确:“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
8、第3段结尾“真万古之人不及也”一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明确:议论。作者高度评价诸葛亮,表达了对诸葛亮未出庐便知天下大势的赞叹,深化了主题。
9、诸葛亮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塑造诸葛亮采用了什么方法?
明确:淡泊名利,高雅不群,谦虚低调,为人谨慎,足智多谋,关心人民疾苦。
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侧面烘托(司马德操、徐元直、刘备等人的评价)。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