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诞生的真实历史背景

我是卓言,我们一起终身学习,第天。

每天一本书,今天我们来读《水浒传的诞生》(上)

关于作者

孙述宇,知名文史学者、翻译家、文学评论家,年生于广州,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物理系,香港新亚书院外文系,后在美国耶鲁大学获得英国文学博士学位。孙述宇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执教多年,主持创设翻译系。专著有《古英语》《〈金瓶梅〉的艺术》《〈水浒传〉的诞生》等。

关于本书

这本书是孙述宇先生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本书打通文学和历史学,通过精细的史料分析,揭示《水浒传》诞生的历史背景。作者认为,《水浒传》的故事源自两宋之交的宋金战争,书中角色与真实的历史人物间存在诸多隐蔽的关联,且梁山泊首领宋江很可能影射岳飞。

核心内容

宋金战争中的“忠义人”是一个怎样的群体?他们和岳飞有什么关系?

前言

在我们通常的印象里,梁山好汉本来都是有本事、有气节的人。实在是因为生不逢时,统治者太腐败,他们才被逼上梁山,做了强盗。

但是按照这种解释,《水浒传》里有个现象就很难说得通。你想想看,这伙人明明已经当了强盗,和官府为敌,为什么还总惦记着忠君报国呢?梁山好汉天天盼着招安。等到招安来了,他们为朝廷卖命,还真是毫不含糊。超过半数的梁山好汉都是在帮朝廷打仗的时候战死沙场的。既然他们追求的是这样的理想,当初又何必落草为寇呢?他们的这种忠君思想还不是招安以后才有的。我说一个小细节:后来上梁山的阮氏三兄弟,当初犯了王法,准备跟前来抓捕他们的官兵决一死战。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他们唱了一首歌,歌里有句词是“忠心报答赵官家”。这可不是句玩笑话。阮氏三兄弟是真心想要报效宋朝皇上。问题是,一面唱着这样的歌,一面和官府打仗,你不觉得这有点太矛盾了吗?

梁山好汉为什么要忠君报国呢?在这个问题上,咱们今天要说的这本书提出了一种新鲜的解释。作者认为,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搞清楚《水浒传》里的故事是从哪儿来的。我们一般都认为,《水浒传》讲的是北宋徽宗年间一伙强盗的故事。这伙强盗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们的事迹也就是《水浒传》故事的原型。但今天这本书的作者认为,《水浒》故事的起源要更晚一些。《水浒传》明面上写的是北宋徽宗年间的事,实际上讲的是两宋之交,宋朝和金国的战争。《水浒传》里的很多角色,都对应着那段历史上真实的人物。而忠君报国的思想,也是从这些真实的历史人物身上来的。这本书里还提出了一个惊人的猜想:《水浒传》里的宋江这个角色,很大程度上,影射的是岳飞。

我们先来说说宋金战争。按照孙述宇老先生的说法,这段历史是《水浒传》故事诞生的土壤。我们就先来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土壤。

我们知道,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在北宋末年,北方的金国大举入侵中原,攻破了北宋的都城,俘虏了当时的皇帝宋钦宗和他爸爸宋徽宗。北宋自此灭亡。因为那一年是宋钦宗靖康二年,这件事在历史上就叫做“靖康之难”。金庸先生写《射雕英雄传》,主角郭靖和杨康的名字,就是打这儿来的。靖康之难以后,宋钦宗的弟弟宋高宗即位,又和金国断断续续打了几十年。最后,宋朝失去了北方黄河流域的领土,退守南方的长江流域。这就是所谓的“南宋”了。

在两宋之交的这段乱世里,诞生了一个特殊的人群。在史书上,这群人叫做“忠义人”。忠诚的忠,道义的义。“忠义人”是什么意思呢?刚才我们说到,金国占领了宋朝在黄河流域的大片领土。虽然宋朝的朝廷跑到南方去了,北方的老百姓却是跑不了的。他们不愿意忍受金国的统治,内心还是认为自己是宋朝人。所以他们就在北方的山林里结成了一些武装集团。目的是在金国的势力范围内保全自己,等待南方的宋朝打回来。这些人的事迹传到了南宋的朝廷里,皇帝当然很感动,在官方的文件里,还有后来的史书里,就把他们叫做“忠义人”。

你想想当时的情况就明白,忠义人是不好当的。他们在敌后的山林里和金国人打游击,没有作战经验是很难生存下去的。但从史书上零零散散的记载来看,这些忠义人在敌占区至少活动了半个多世纪。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这是因为他们中间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打过仗的老兵。

这些老兵是哪儿来的呢?很多都是靖康年间被金国人打散的宋朝官兵。他们原本就经受过正规的训练,也上过战场,可惜被金国人打败了,就在北方的战场附近游荡。这些人里还有家可回的,很多都解甲归田了。可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家都在被金国人占领的北方,回不去了。那怎么办呢?有些人撤退到南方,加入了南宋的部队。又有些人干脆就落草为寇,靠着武力在随便哪个山头上混口饭吃。还有些人当了汉奸,加入了金国人的部队。剩下的人只有一条路可走:他们冒险留在金国人占领的地区,加入了父老乡亲在山林里的武装,成了忠义人。

好,到这里,“忠义人”这个概念,我们已经搞清楚了。你听到这儿,有没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有一群好汉,因为种种不得已的原因落草为寇。他们中间有不少人以前当过军官。他们在山头上盖了一间大堂,大堂门口的匾额上写的正是“忠义”这两个字。没错,在孙述宇老先生看来,宋金战争期间出现的忠义人,很有可能就是《水浒》人物的原型。这个说法,我们在稍后的第二部分,再结合一些史料来仔细地论证。现在,我们来说说宋金战争中的一位历史巨人,岳飞。孙老先生认为,岳飞对《水浒传》的影响是绝对不可忽视的。

岳飞是历代中国人心目中的大英雄。他20岁参军,22岁就赶上了宋朝和金国爆发战争。岳飞是历史上罕见的军事天才。他带出来的岳家军作战勇猛,纪律严明,很快就成为南宋战斗力最强的一支军队。岳飞率领岳家军平定了很多地方上的割据势力,还三次北伐金国,收复了大片失地。只可惜,岳飞的抱负和南宋皇帝的利益并不一致。宋高宗是想要退守南方,和金国达成长期和平的。所以,就在岳飞判断时机成熟,准备一举夺回中原的时候,宋高宗连下十二道金牌召他班师回朝。不久以后,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被下狱赐死,终年38岁。

这位悲剧英雄的事迹,我们是比较了解的。但其实,关于岳飞的资料,大多在宋高宗时代就被秦桧这帮人毁了,留下来的非常有限。得亏孙述宇老先生的研究做得仔细,才得出了一些有意思的新发现。他发现,岳飞和我们刚才说的忠义人有很深的渊源。

岳飞早年还是个下级军官的时候,曾经深入敌后,联络黄河流域的忠义人和金国作战。有一回打了败仗,岳飞还撤进了太行山区,和金兵打了几个月的游击。在这期间,他的部队很可能和山里的忠义人有联系。从太行山区出来,岳飞又来到汴京一带。这时和他并肩作战的,很多都是宋朝官军收编的忠义人。岳飞自己的岳家军也是靠忠义人起家的。他手下最得力的六员大将,都有过在山林里做忠义人的经历。

孙老先生还从历史资料里看出了岳飞的一些战略构想,都和忠义人有关。简单来说,岳飞明白,要想复国,单靠他的岳家军是不够的,还得联合沦陷区的忠义人。岳飞的岳家军有十万人,都是能打的精兵。但真要收复中原,岳飞的设想是二十万兵力。岳飞是身经百战的将军,他自己估出来的这个数,我们是应该信的。当时的金国精兵不止十万,还有很多战马,以及收编的辽国军队和汉奸部队。单靠一支岳家军,复国确实很难。

但是有了忠义人,情况就不一样了。在岳飞那个时候,沦陷区里的忠义人据说有百万之多。虽然这些人纪律涣散,组织混乱,算不上理想的部队。但他们常年在山里打游击,艰难地生存下来,战斗力应该是不弱的。岳飞心里有一个大战略,就是联络这些敌后武装,和金国人打一场大仗。这个战略他曾经多次和他的幕僚们说起过。史书上也有零星的记载。有一次,岳飞的一个幕僚劝他联络河北的忠义人一起收复中原。这里说的“河北”,指的是黄河以北的沦陷区。岳飞回答他说:这正是我的计划。而且我已经联络好了。关口的车夫、渡口的船员,还有旅店的老板,都是我们的人。我还联系了卖彩色布匹的商家。一旦打起来,到处都是我们的旗帜。我们跟河北的忠义人联合起来,一仗就可以恢复中原,下面是原文,你看,这真是一个踌躇满志的将军说出来的话。

此正吾之计也。相州之众,尽结之矣。关渡口之舟车,与夫食宿之店,皆吾之人也,往来无碍,食宿有所。至于彩帛之铺,亦我之人,一朝众起,则为旗帜也。今将大举,河北响应,一战而中原复矣!(《金佗续编》卷二七)

岳飞为他的这个战略努力了很多年。他派人到敌后的山寨里,给那些忠义人送钱送粮,许诺他们复国之后的封赏。到他第三次北伐的时候,岳家军和忠义人的联盟应该已经粗具规模了。岳飞的一个参议官在一封奏折里说,岳飞的这个战略是个“十年之谋”。后来,岳飞被十二道金牌召回的时候,他面向南宋偏安政权的都城临安府的方向,喃喃地说了一句话。他说:“十年之力,废于一旦。”后来的人看不到完整的历史资料,不了解岳飞联合忠义人的大战略,也就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岳飞的“十年之力”背后有多少期待,“废于一旦”又是怎样的惋惜。

基于这些历史,作者认为,《水浒传》里的故事,主要来自两宋之交的宋金战争。很多梁山好汉也都和宋金战争中真实的历史人物有关。其中,宋江的原型很可能是岳飞。正是因为《水浒传》起源于宋金战争,书里的好汉才有鲜明的忠君思想。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您的点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67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