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文:三国武将中谁是最强家乡代言人?常山赵子龙?
赵云虽然不是《三国演义》的主角,但“常山赵子龙”绝对是《三国演义》里最响亮的名号。
那么为什么《三国演义》要树立“常山赵子龙”这个品牌呢?一个可能是,在之前的历史中“常山赵子龙”也已经小有名气了,只是没有南阳诸葛亮那样出名罢了。如果抛开这个,那就只能是出于罗贯中对赵云和常山的喜爱。
在众多三国人物中,赵云在《三国演义》里的戏份并算不上特别多,但从罗贯中给“常山赵子龙”的特殊待遇来看,他无疑是非常喜爱赵云的。笔者在这里为大家梳理一下《三国演义》中“常山赵子龙”五字连在一起出现的15处地方,看看都是怎么描写的。
第一处是在赵云长坂坡七进七出之时。面对曹将询问,赵云大喊:“吾乃常山赵子龙也!”曹操评价说“真虎将也”。这是赵云在《三国演义》里的成名之战,从后面的多次叙述中可以得出,赵云在此“一战成名天下知”。
第二处是在罗贯中对此事的赞诗中。诗曰:“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这首诗塑造了赵云最鲜明的形象。
第三处是在赵云乘船接“借来东风”的诸葛亮之时。面对东吴追兵船只,赵云大喊:“吾乃常山赵子龙也!”之后,在夜黑风高的情况下,赵云一箭射断敌船上的篷索。敌将丁奉与徐盛说,“赵云有万夫不当之勇,汝知他当阳长坂时否?”
第四处是在赵云抢在周瑜之前取了南郡之时。赵云在城上对城下周瑜大喊:“吾乃常山赵子龙也。”气得周瑜大怒。这就是一气周瑜的现场了。
第五处是在赵云拦截零陵邢道荣时。赵云大喊:“认得常山赵子龙否?”邢道荣料敌不过,下马请降。这时赵云已经自认知名度颇高了。
第六处是在刘备甘露寺相亲时。刘备向吴####国太介绍“常山赵子龙也”,国太的评价是“真将军也”。
第七处是在赵云迎接从西川到荆州的使者张松时。张松说:“莫非常山赵子龙乎?”这说明赵云的声名已经传到了西川。
第八处是在争夺汉中截击张郃时。赵云大喊:“常山赵子龙在此!”张郃大惊,引败军夺路望定军山而走。
第九处是在汉水边救黄忠之时。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曹操问此将是谁,被告知“此乃常山赵子龙也”,曹操急传令“所到之处,不许轻敌”。这里还说,赵云所到之处,敌兵但见“常山赵云”四字旗号,尽皆逃窜。按此曹操应该是急传令不许“畏”敌倒退,而不是“轻敌”。在这里,以曹操、张郃、徐晃夸张到不合常理的举动凸显了赵云的英勇无敌。
第十处是在此事之后罗贯中的赞诗中。诗曰:“昔日战长坂,威风犹未减。突阵显英雄,被围施勇敢。鬼哭与神号,天惊并地惨。常山赵子龙,一身都是胆!”用“鬼哭神号”“天惊地惨”来衬托赵云的勇武也是极具夸张的手法了。
第十一处是在刘备夷陵兵败被围之时。一彪军杀入,刘备大喜,视之,乃常山赵子龙也。陆逊闻是赵云,急令军退。赵云一枪刺朱然于马下,杀散吴兵,救出刘备。
第十二处是在随刘备南征截击孟获之时。孟获正奔走间,一彪军拦住,为首大将乃常山赵子龙也。赵云冲杀一阵,蛮兵大败,生擒者无数。
第十三处是在赵云力斩韩德四子之后的赞诗中。诗曰:“忆昔常山赵子龙,年登七十建奇功。独诛四将来冲阵,犹似当阳救主雄。”
第十四处是在赵云奉诸葛亮之命袭击天水城时。赵云对城上高喊:“吾乃常山赵子龙也!”结果这次威风没有抖出去,却是中了姜维之计。
第十五处是在赵云随诸葛亮出祁山奉命劫曹寨之时。忽然号角齐鸣,一彪军截住去路,为首大将乃常山赵子龙也。这里赵云并没有什么特殊表现,只是又增加了一次“常山”的出镜率。
可以看出“常山赵子龙”五个字,多数都是出现在表现赵云英勇无敌的时候。由此,当人们读到“常山赵子龙”时,仿佛就能感受到赵云的凛凛威风。不仅在三国,就是在整个古代演义小说中可能都找不到第二个读起来让人如此精神倍增的名号了。
这里面“常胜将军”赵子龙自然是力量的主要来源,但“常山”二字的含义也是非同一般。笔者认为罗贯中给赵云树立“常山赵子龙”这个响亮品牌,除了对赵云的喜爱,对“常山”的看中也是另一方面原因。否则,他为什么不树立“涿郡”张飞,而要喊出“燕人”张翼德呢?就网络调侃所言,如果是“石家庄赵子龙”,罗贯中老先生是绝对不会大肆宣扬的。
“常山”是赵云的家乡,在地理范围上确实与现在的石家庄市高度重合。
赵云是东汉末年常山国真定县人,按现在的行政区划就是石家庄市正定县人。正定县在汉初之前叫东垣县(邑),刘邦在此平定叛乱后,改东垣为真定,取真正安定之意。当时县城就在现今石家庄市区北二环附近,现在那里正在建设石家庄市区最大的公园——东垣古城遗址公园。
真定县之上的常山国(郡)及相关联的恒山郡、恒州、镇州等,在从汉到唐的一千多年时间里,都是与现在石家庄市相对应的同一级行政单位。
这些名字都是源自这片区域北缘的一座大山——恒山,也称大茂山。从春秋直到清朝初期,这里都是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所在。所以常山不是一个普通的郡国名,还代表着北岳。而北岳或者说五岳,都有昂扬自强、顶天立地的象征意义。这应该就是赵云和罗贯中都喜欢喊出“常山赵子龙”这个名号的重要原因了。
可惜,在《三国演义》成书多年后,因为北岳(大茂山)位于京都之南,北岳改祀便成了朝堂上的争议话题。另外,建于大茂山上的原有庙宇因为战乱等损毁严重,而浑源天峰岭有悬空寺等庙宇、神殿,也让改祀派有了更多说辞。到清初顺治年间,可能因为满清入关不久并不了解实际情况,朝中改祀派占了上风,终于改祀北岳恒山于山西浑源了。
不仅以“常山”为名的郡国在这片土地上消失了,而且以“常山”为名的北岳,竟然也搬家到了别处。“常山赵子龙”还能找回家吗?笔者不禁都要为赵子龙有些惋惜和不平了。
未完待续:“常山赵子龙”是如何变成“石家庄赵子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