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浒传》的众多外号中,“病关索”杨雄的外号无疑是令人感到十分生疏的,与“旱地忽律”、“活闪婆”一样,都属于现代人比较陌生的概念。别的以他人名字为号的外号,像吕方号叫“小温侯”,林冲又称“小张飞”等,起码吕布、张飞都是十分武勇的人物,他们使用的兵器也沿袭吕布、张飞。孙立、孙新号叫“病尉迟”、“小尉迟”,和门神尉迟恭一样,使用铁鞭,也是贴切的。而杨雄是什么人,他是一个刽子手。书里只说“因为他一身好武艺,面貌微黄,以此人都称他做病关索杨雄。”大概是宋朝人早已熟稔“关索”这一人物形象,是以没有进行更多介绍。但“关索”对于后世的读者来说,是个比较陌生的形象,这让杨雄的外号也显得有些不明不白。喜读四大名著读者一般会联想起《三国演义》里的关索。《三国志》里关羽只有关平(亲儿子)、关兴两个儿子。关索是虚构出的关羽的第三个儿子,在诸葛亮南征的时候突然出现在诸葛亮阵中,说是“自荆州失陷,逃难在鲍家庄养病。每要赴川见先帝报仇,疮痕未合,不能起行。近已安痊,打探得系吴仇人已皆诛戮,径来西川见帝,恰在途中遇见征南之兵,特来投见。”但是虽说身为关羽之子,戏份远不如关兴,而且没有任何个人表现,南征之后连封赏也没有,之后的章节里也没他的身影。后来蜀汉灭亡,庞德的后代庞会为了报杀父之仇,去杀关家后人,当时的汉寿亭侯却是叫关彝,乃是关兴的庶子,“关索”更是不知去向。——以罗贯中对蜀汉、对关羽的青睐,“关索”这角色的登场太不庄重,退场太无声无息,以至让人怀疑这一段为后人修订时增插——很可能就是毛宗岗批点的版本里插入的。然后我们来看《水浒》故事最早的源流——《大宋宣和遗事》,这是记载宋江等人起事的最早话本,其中有人物“赛关索王雄”。王雄是运送花石纲的制使之一,因杨志卖刀杀人惹祸,与花荣、徐宁等人杀了押送杨志的官差,共十二人一起落草去了。王雄没有个人事迹,也没有解释“关索”的意思。倒是在同时期记载市井生活的《梦粱录》、《武林旧事》等笔记中,出现了“赛关索”、“小关索”等名字,他们都擅长角抵,也就是摔跤手。其中并未涉及任何关于关索身世的内容。在宋代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人物与《宣和》有出入)中,也有“赛关索王雄”,云“关索之雄,超之亦贤。能持义勇,自命何全。”从中我们知道宋朝的“关索”是十分雄健之人,并且擅长摔跤。另外“大刀关胜”的赞词是“大刀关胜,岂云长孙。云长义勇,汝其后昆。”可知宋人确实崇拜关羽,并且赞赏像关羽的人。可是,在当时有人说过“关索”和关羽有什么关系吗?又不是只许一家姓关。《水浒传》的读者都知道,杨雄并不擅长摔跤,他擅长砍人。而且他的相关故事也没有体现出他有多么过人的武艺,反而显得十分窝囊,胆识也不如他兄弟石秀。而论马上步下功夫,征战功劳,也没见有多突出。杨雄在《水浒传》的主要故事,就是他老婆潘巧云和和尚裴如海偷情被石秀发现,俩人一起把潘巧云和裴如海杀了。这倒是元代《水浒》相关戏中很常见的惩治“不守妇道者”的剧情——和《宣和遗事》完全没有关系,和摔跤厮扑更没有关系——那这外号到底有什么意义?因为在这里出现了一个时间造成的错觉,宋朝的“关索”和明朝的“关索”,可能根本就不是一个意思,明朝民间流传的“关索”也不是《三国演义》里的“关索”。《三国演义》成书在《水浒传》之后,我们首先就不能用《三国演义》里的“关索”形象去套《水浒传》里的“病关索”。施耐庵在创作“翠屏山”故事时,应该是考虑过“赛(病)关索”外号的内涵的,而这个内涵,应该从当时的戏曲故事里找。“关索”故事主要流传在西南,这和《三国演义》里他参与诸葛亮南征是一致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本子就是《花关索传》,年在上海一处宣姓人家的墓葬里发现了一册明代刻本,其中就有《花关索传》,讲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后,刘备为让关张二人不挂念家小,不生二心,命关张二人互杀对方妻儿,但张飞不忍杀死关羽有孕在身的妻子胡金定,让她逃出,后生下一子。胡金定抚养此子到七岁,观灯时却走失了。后来孩子被一家姓索的员外收养,到九岁时由异人花岳传授本领,十八岁时回到胡家,与母亲团圆。因为他父亲姓关,养父姓索,师傅姓花,便取个名字叫花关索。后来花关索同母亲一起去西川认父,一路上打败盗匪,并娶了鲍家庄的鲍三娘和芦塘寨的王桃、王悦姐妹为妻。与关羽相认后,还破了曹操的鸿门宴之计。而在另一个剧目《龙凤巾》中,关索则与孟获的女儿花鬘喜结良缘。《三国志12》中的关索你得理解戏曲观众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