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三国,读过《三国演义》或看过三国电视剧的都知道,这是从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这将近百年时间的事迹。东汉末年的时候,由于当时皇帝昏庸导致宦官当道,致使天下百姓民不聊生,随后群雄纷起,逐鹿天下,一时间能人辈出。今天我们介绍的就是三国中三位奇才的故事!
一、曹魏的郭嘉
我们知道,一个阵营想要获得战争的胜利,强大自己的势力,那么必不可少的有些能人异士,他们就是在战争中起着能决定胜负作用的关键性的人物。一般称之为:以正和,以奇胜。而郭嘉和荀彧就是当时曹操阵营里的正和与奇胜。自从郭嘉来到了曹操的阵营之后,直到官渡之战以前,曹操的阵营打了很多胜仗,而郭嘉也是十胜十败定乾坤。后来在官渡之战的时候也是郭嘉建议曹操不要远征乌丸,靠着郭嘉的谋略突袭斩杀了乌丸的老大。因为有郭嘉的辅助,曹操几乎很少打过败仗,可惜郭嘉在37岁的时候就因病身亡了,此后曹操也迎来了赤壁之战的惨败结局。英年早逝的郭嘉用战绩证明了奇才的作用,后人对郭嘉的逝世也是唏嘘不已,甚至还说: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对于郭嘉的英年早逝,其实有部分原因还是在于郭嘉自己,郭嘉耗费了太多的精力在自己的谋略上了。他不仅要分析天下的大事,就连细枝末节也要深入考虑。例如他断言的孙策必定死于匹夫之手,这是源自于郭嘉对孙策这个人的优缺点的分析,加上当时江东各个势力的推理得出的结论,这当然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再比如他让曹操征讨乌丸,这个决定在当时只有郭嘉觉得可行,还制定了一系列的计谋策略。这都是从不可能中想出来的奇谋妙计,所以曹操离不开郭嘉。最后远征乌丸的艰苦环境成了压倒郭嘉的最后一根稻草,与其说郭嘉是因病而亡,不如说是累死得更为妥帖。二、蜀汉的庞统
庞统是刘备身边的奇才,庞统一开始是周瑜的人,后来在周瑜死后就到了刘备的身边。当时的刘备身边已经有了诸葛亮了,庞统加入后更是如虎添翼。刘璋邀请刘备入川的时候本来刘备是很犹豫的,最后是庞统促成了刘备入川一事,大家都心知肚明入川的责任和风险有多大。这就要庞统必须把入川后所走的每一步,做的每件事情全都必须做到算无遗漏。他给刘备这趟入川之行准备了上中下三套计策,刘备用使用庞统中策一路打到了涪城。后来在雒城对战的时候,庞统在指挥作战的时候被流箭射中,不幸身亡,而此时的庞统才36岁的年纪。从庞统的给刘备的入川计策便不难看出,庞统是一个把所有事情都做绝到滴水不漏的人,而刘备的入川的胜利也是绝处逢生。在雒城对战中庞统必定也是身先士卒,不然也不可能被流箭伤到。所以一个人如果把什么事情都做得太绝,自己也必定会被自己逼入绝境,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三、东吴的周瑜
说起周瑜大家更是熟知他,周瑜不仅仅是东吴的奇才,他还是当时三国的第一奇才。为什么说周瑜是三国第一奇才呢,因为周瑜是当时唯一一个被曹操,刘备以及孙权等人都为之忌惮的人。后来曹操为了除掉周瑜便挑拨孙权疑心周瑜,他跟孙权撒谎说赤壁之战的火是自己烧的,和周瑜并没有关系,让孙权不要被周瑜给骗了。而后刘备也插了一脚,说周瑜不是一个愿意久居人下的人,要孙权提防周瑜。原本在赤壁之战之后孙权就对周瑜有点忌惮了,因为赤壁之战虽然保住了孙权的江东势力,但是这一战也让周瑜的名声达到鼎盛。再加上曹操和刘备在中间的挑拨,孙权和周瑜的关系渐渐地从亲密的合作关系变成了互相忌惮了,否则孙权也不会转而信赖鲁肃了。甚至对于周瑜提出的进取西北,跟曹操南北对峙的战略,孙权都不再认可了。因为周瑜是赤壁之战结束后第一个要推行这个战略的人,孙权既害怕自己承担不起这个强大的战略,又害怕万一成功了,周瑜又立了大功,到时候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封赏他了。
结语:而这么一位强悍到让三国的三大霸主都忌惮的人物最后却莫名其妙地病死在他的巴丘。而孙权在周瑜死后,不仅任由庞统将周瑜的棺冢送回到江东以后,还任由庞统投奔刘备而去了。有才能的人固然都追求成为世上的强者,但强者却忘记了强者是要配雄主的,而自己本身却终究是属于适者生存的臣子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