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感到愤怒和无奈,这场战斗并非他擅长的野战或攻坚战,而是他未曾准备过的水战。于是,曹操下令坚守不出,不与东吴进行水战,让孙权感到无能为力。
这场战斗也让曹操留下了一句著名的三国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句话引发了一场三国的“梗”之争。有人说这是曹操对孙权的赞扬,有人说这是曹操在口舌上占孙权的便宜,还有人认为这是曹操的“神预言”。
公元年,曹操在汉中兵败,关羽又给他来了一次猛击,连迁都都提上了日程。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孙权却偷袭荆州,杀死了关羽,解了曹操的围。
这不正是儿子救老爸的真实写照吗?看来曹操当年说的话并不只是空谈。
需要强调的是,这只是一种幽默的调侃。由于孙权曾经偷袭荆州并杀害关羽,所以将这个“生子当如孙仲谋”的三国典故进行了颠覆性的改编。
那么为什么我在开头就提到了这个三国典故呢?只有一个目的,让大家知道孙权背信弃义,在盟友背后下手,最后让曹魏获得了最大的利益,而蜀汉和东吴却成为了输家。
这样的行为理应受到谴责,甚至被人唾弃。然而实际情况却是,人们更喜欢批评关羽,甚至指责刘备和诸葛亮。这成了三国历史上的一大奇闻。
那么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难道真的是因为关羽骄傲自大,刘备虚伪狡诈,诸葛亮自私自利吗?
一、荆襄九郡的由来荆襄九郡,指荆州管辖下的九个行政单位,它们是南阳、南郡、江夏、长沙、武陵、零陵和桂阳,这七郡都是东汉时期设置的。
后来又加入了新设置的章陵郡和南乡郡,形成了荆襄九郡。人们更习惯用前七个郡来代表荆州。曹操在赤壁大战后,把南郡给了曹仁,然后自己回去修养。
周瑜则开始了对南郡曹仁的围攻,长达一年多。此时,刘备从江夏南出,一口气夺下了武陵、零陵、长沙和桂阳这四个郡。
《三国演义》中,经典的关黄对刀发生在长沙,赵子龙拒娶樊氏发生在桂阳。而零陵上将邢道荣也是一位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
他先是把诸葛亮气得翻白眼,然后又搞笑假投降。总之,输赢不重要,重要的是出戏,邢道荣堪称这方面的典范。
经过刘备拿下四郡,周瑜还在与曹仁作战时,刘备选择支援周瑜,导致曹仁撤出江陵,固守襄阳。自此,荆州瓜分战结束,形成三分态势。
孙权控制江夏和南郡,曹操占据南阳,刘备则拥有武陵、零陵、长沙和桂阳,成为赤壁之战后最大的赢家。这让周瑜非常不满,导致他借道伐西川,刘备坚决反对,双方关系紧张。
直到周瑜病逝,鲁肃接任后,紧张的关系才得以缓解。就在这个时期,刘备提出要与孙权见面,商讨如何讨伐曹操。
因为刘备发现了一个严重问题,接下来,请看下面的地图,了解荆州的具体情况。
刘备一心想要跟曹操决斗,然而孙权占据的江夏和南郡却成了难以逾越的障碍,使得刘备无法直接对曹操发起攻击。
对曹操并无敌意的孙权,却无奈地横在刘备与曹操之间。为了打破这个僵局,刘备一方面请求自领荆州牧(刘琦去世后),另一方面则去见孙权进行沟通。
鲁肃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他意识到,与其让东吴直接与曹操对抗,不如把刘备推在前面。因此,他劝说孙权暂时借给刘备荆州,以便共同抵抗曹操的进攻。
这样做可以让刘备先占据主动,而东吴则可以在后面进退自如。这就是著名的刘备借荆州事件,也是孙权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通过这种方式,刘备和曹操之间的冲突得以缓解,而孙权则可以静观其变,等待最佳的时机。这便是鲁肃和孙权的借荆州给刘备的小计谋。
刘备的行为让孙权十分失望,他原以为刘备会与曹操对抗,没想到他却突然转向西川,夺取刘璋的地盘。这让孙权愤怒不已,他称刘备为“狡猾的家伙”,认为他是一个不讲武德的小人,只是在欺骗他。
孙权的愤怒导致了三件大事的发生,其中之一是向关羽求婚,但遭到了拒绝。在《三国演义》中,关羽还说了句著名的话:“虎女岂能嫁给狗子!”
实际上,关羽并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他是个非常精明的人,他知道孙权想通过提亲来离间我们,因此他对此有所警惕。
但是,《三国演义》中的这句话深入人心,导致人们误以为关羽太狂妄,把孙权的阴谋洗白了。第二个问题是,孙权一方面想和我们提亲,另一方面又把他的妹妹孙夫人接回家,而且还带上了阿斗,这直接引发了张飞和赵云的“截江救阿斗”。
虽然我们同意孙夫人回家,但必须留下阿斗。
三国时期的湘水之盟,是刘备与孙权之间的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在此之前的两件事,孙权成功地分化了刘备和关羽,同时也解决了自己的后顾之忧。
于是,他决定向刘备发起攻击,要求归还南郡。刘备为了保持与曹操的接触,同意了这个要求,并提出以湘水为界重新划分各自地盘的建议。
最终,刘备同意将长沙和桂阳两郡给孙权,以换取南郡。孙权同意了这个协议,湘水之盟就此达成。
尽管孙权责备刘备是"狡猾的贼子",但实际上他本人在道德上更不具备。荆州究竟谁也没有真正拥有过,刘备如何能被指责为借荆州?
而且最后的湘水之盟,孙权从中占了很大的便宜。照理说,到此孙权就应该收手了。首先,刘备继续挡在他前面,而他仍然躲在后面,这正是当初孙权借给刘备南郡的初衷。
其次,虽然他把南郡给了刘备,但他转而得到了长沙和桂阳两个郡,因此收益丰厚。然而,当关羽在前方打击曹操时,他却偷袭荆州并杀死了关羽。
然而,孙权的这种行为最终却被认为是关羽、刘备和诸葛亮的错。这是为什么呢?
《三国演义》惹的祸。罗贯中塑造关羽的本意,无疑是凸显出二爷的忠诚和英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手法在今天看来过于夸张,比如前面提到的“虎女焉能嫁犬子”,这是对东吴的蔑视。
毕竟,谁都能看出东吴就像搅屎棍,曹操眼看要一统天下,东吴却在赤壁之战中干扰他,刘备趁风起势,关羽势不可挡,再次出现一统之势,东吴却偷袭荆州杀死了关羽。
《三国演义》中,鄙视东吴是一种普遍现象。连周瑜这样的东吴英雄,都被诸葛亮气死了,这无疑是对史实的无视。
而关羽,作为鄙视东吴的代表人物,曾在书中被赋予了这样的台词。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孙权却在今天被洗白。虽然许多人认为关羽是找死,但实际上是孙权在背后耍阴谋,离间刘备和关羽。
此外,对于蜀汉集团的惋惜也是不可忽视的。刘备原本有可能一统三国,但却在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中先胜后败,这无疑是一个大起大落。
毕竟,胜败才是评判英雄的唯一标准。
人们开始在蜀汉内部寻找救援失败的原因,但却忽视了客观因素,比如从西川救援关羽需要走多远,以及信息传递需要多长时间。
因此,刘备和诸葛亮被迫背锅,而孙权却被淡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