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刘云涛 http://www.zherpaint.com/ylbj/本期的三国战争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发生在祁山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曹真、王朗、郭淮和诸葛亮。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姜维归顺诸葛亮后,献出夺取天水之策。姜维指出,天水城中的尹赏、梁绪与自己关系密切。可以故意将策反二人的信件射入城中,使马遵对二人产生猜忌,引发内乱,这样就可将该城拿下。诸葛亮依计而行。姜维将信件射入天水城后,被士卒捡到后交给马遵。马遵果然对尹赏和梁绪产生猜忌,夏侯楙下令尽快将二人处死。谁知消息走漏,尹赏和梁绪打开城门,将北伐大军放入城中。夏侯楙和马遵惊慌失措,只好带着数百人弃城而出,投奔羌胡。得知诸葛亮拿下三郡,魏明帝曹睿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司徒王朗建议由大将军曹真挂帅出征。曹睿连忙召曹真进宫,任命其为大都督。曹真保举雍州刺史郭淮为副将,得到曹睿的同意。司徒王朗表示,自己愿意和曹真一起前往祁山迎战诸葛亮,曹睿也一口应允。曹真来到前线后,摆开阵势,诸葛亮也亲自率部迎战。双方尚未交战时,王朗一马当先来到阵前,企图劝降诸葛亮,却遭到诸葛亮一通怒骂,被活活气死。王朗死后,郭淮认为诸葛亮必将于夜间偷袭曹军营寨,建议曹真兵分四路,等北伐大军发动偷袭时攻击诸葛亮大营。不过,郭淮的计策被诸葛亮识破。诸葛亮将计就计,巧设埋伏,结果重创曹真和郭淮。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提过,小说中提到的诸葛亮收降姜维的故事情节并非历史的真实。姜维投降后,也并未献出夺取天水的任何建议。另外,天水郡是当时雍州下属的一个郡,相当于如今的一个市,诸葛亮拿下的仅仅是该郡的郡治冀县,并非整个天水郡。小说中提到的马遵与夏侯楙一起投奔羌胡的说法,也不是历史的真实。前文说过,夏侯楙在此战开始之前被调离西北,前往中原任职。而马遵当时的驻扎地是在天水郡的上邽。马遵成功守住了上邽,为曹军的最后胜利奠定基础。至于小说中提到的曹真担任大都督及保举郭淮为副将一说,也是作者的虚构。在真实的历史当中,曹真一直坐镇西北,是曹军西北地区的统帅。郭淮则是在曹丕时期就已经担任雍州刺史一职,并在“一出祁山”时期坐镇上邽抗击诸葛亮。作为坐镇西北的曹军统帅,曹真的表现可谓是灾难性的。按照《三国志》记载,诸葛亮以赵云、邓芝为偏师,兵出斜谷道,目的是为了吸引曹真所率的曹军主力部队。结果,身经百战的曹真居然惊慌失措,轻易上当,率部抵御赵云,致使在诸葛亮主攻方向的祁山一线兵力空虚,这也是在战争开始阶段诸葛亮进展顺利的重要原因。曹真中计率曹军主力前往斜谷道后,身为雍州刺史的郭淮成为直接面对诸葛亮北伐大军的曹魏最高将领。与曹真相比,郭淮的作用至关重要。战斗打响后,郭淮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9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