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一笔带过的人物,却是三国时期真正

三国演义里有这么一个人物,整本三国演义中一笔带过,却是三国时期真正的国士无双。假如把文武双全当做评估标准,可以和诸葛亮相提并论,甚至比诸葛亮更优秀。那么这个三国时期的真正国士无双是谁呢?这个人便是陈登,这个名字相对于诸葛亮庞统等人确实比较陌生,其人的名气比不上他们,这是由于书中没有详细描述陈登的形象,读遍小说也不会看出陈登有何与众不同的才华和能力。想要认识陈登的全面形象,还是得翻到史书,在史书里去寻找。陈登诞生在江苏省的涟水,这个小县虽然没有盛名,但却是出了不少名人,其中有王义方,他就是那个开启了海南儒学教育大门的人。而陈登出身于名门,家族中有许多人是当任官员的,比如陈珪、陈球、陈亹、陈瑀以及陈琮等等,他们大多都任职太守之职。陈登在少年时,就已展示出不同凡人的才能。他品质高贵,儿时便颇有有君子风度,此外小小年纪却有了大人老练的性格,遇事十分冷静,在他的脸色几乎看不出一丝丝的慌张之色。这也许也是因为他博览众书,学识渊博,有智有谋的原因。所谓少年强则国强,陈登作为一个少年心中便怀有远大的理想,他想能够救百姓出水深火热之中,想让天下太平,人人生活安定。像陈登这样的不俗之才自然会被人所识,于是他在25岁之时,就被举荐为孝廉,他被任职为东阳县长。但是之后的战乱与时局的动荡,陈登便不仅仅是当任县长了。作为东阳县长,陈登的政绩和名声都很好,百姓也信服着这个父母官,后来陶谦就将陈登提拔到典农校尉一职,但这个官职有点可惜了陈登的出众能力,虽然陈登还是将徐州的农业工作开展得很好,解决了饥荒,甚至还使得百姓们大丰收,极大程度地改善了百姓的生活,被人们所拥戴。后来陶谦病死后将徐州交给了刘备,刘备能官至徐州牧,不仅仅只是由于陶谦,还因为陈登。陈登被人们敬重,而陈登又拥戴着刘备,所以没有陈登的话,刘备还是很难在徐州立足的。前期的陈登比较看好刘备,而刘备对陈登也是赞不绝口。但陈登还没开始和刘备合作,刘备刚当上徐州牧就碰上了吕布这个烫手的山芋。原本想耍聪明,借吕布来对抗曹操,没想到农夫救蛇,却被蛇咬了,刘备带兵抵御袁术时,吕布就趁机把刘备的老窝端了,击败了张飞,占领了徐州,还拐走了刘备的妻子。徐州最终易主了。新主人也就是吕布,他知道陈登十分有能力,就十分器重陈登。但陈登看不上吕布这个人物。本可雄踞徐州的吕布却被曹操扳倒了,这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陈登所致。陈登是吕布命中的克星的说法也不完全对,主要是陈登将吕布玩弄于股掌之中,吕布全然没有察觉,只能说吕布没法和陈登斗。当时吕布本来要和袁术进行联姻,一旦联姻成功,那么我们可以知道,吕布和淮南袁术就成为了盟友,一纸婚书便是盟约了,最终他们联立的话,实力就大大增加,别人很难成功去征伐他们,一旦征伐一方,另一方亦会全力协助,并且他们成为盟友,征伐他人的难度也大大减少。但这件好事却被陈登搅黄了,陈登甚至还为曹操提供了灭吕之妙策。曹操听完灭吕之策后,便是满心欣喜,立马让陈登任广陵太守,而陈登当上了这个太守的官位,便是吕布败亡的开端。在任广陵太守期间的陈登依然是民心所向,受尽爱戴与拥护,他还用自己的智慧计谋将薜州的武装归附到自己手下,重新组建后加以训练,成为可为己所用的一队精锐士兵。后来曹操出兵攻打吕布,在曹军还没到达战场之前,陈登率着自己手中的这队精锐士兵离开了广陵,作为先锋杀进了战场,将吕布打败,并将困在下邳城中。陈登打败了曹操的肉中刺眼中钉吕布,曹操便十分欢喜,于是陈登凭借灭吕布的功劳被曹操封为了伏波将军,同时陈登还能继续当他的广陵太守。由此可以看出曹操对陈登的器重与信任,而陈登在为曹操效力期间,也没有让曹操失望过,陈登出彩的表现惊艳了天下,他曾经连续打败孙策两次,要知道孙策可是三国最杰出的将士,人人称赞孙策为三国的战神,他无数次在沙场上驰骋,败绩寥寥无几,也在极短的时间里便开拓了江东,他的成绩十分骄傲。那么为何孙策会败给陈登呢?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孙策如此优秀,但也免不了成为一个枭雄,野心的庞大让他不满足于江东一处,勃勃的野心让他想吞下中原之地,他也想要把天下归于自己掌中。所以,孙策为了拿下中原,便有所行动,他选择南北连接的门户之地广陵作为突破口。孙策命令孙权带上部队,而这部队的人数是广陵守军的十倍之多,然而最终一片惨淡,孙权并没有如他所想的一样将广陵拿下,队伍甚至还被陈登打了个狗血淋头。于是孙权心有不甘,孙策也同意了他再次去攻打。陈登知道,大军将至,而广陵的守军不多,死守被攻城的可能性非常大,于是陈登又想出了一条好主意,他派了手下在自己援军到来的必经之路上,每隔十步就堆一些柴,到了晚上就点燃它。后来孙权军营以为是陈登他们的救兵来了,于是十分惊慌,陈登料到了孙氏军营一定会乱套,便率领手下的精锐径直杀入了孙权大营,孙氏的将士满心恐慌,最终再又惨败了一回。经历了两次失败,孙策对陈登心生恐惧,后来都不敢奢望占领陈登所驻守的地方。看完陈登的故事,小编不得不说,陈登的才能真是出众,读者们是否也是这么认为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