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三国IP如何改编游戏才够味天美策划详

北京中科白瘕风级别 http://pf.39.net/bdfyy/dbfzl/171129/5888067.html

文/Cindy

本文首发“腾讯天美工作室群”知乎机构号

四大名著是游戏化改编的常客,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能看到“西游多如狗,三国满地走,水浒n声吼,神话处处有”的盛况。

对于游戏行业而言,《三国演义》等经典IP之所以如此备受青睐,一大原因在于版权的公共性质(shěngqián)——没有版权独占,也无需为版权付费。许多经典IP早已属于公共版权的范围,大众可自由取用。

其次,经典IP改编的另一大优势在于自带影响力,它们拥有广阔的受众基础,相当于自发的文化传播和用户教育,人人耳熟能详,人人都能侃侃而谈。

远到上古神话四大名著,近到世俗文学小说话本戏剧,中有儒道释上下五千年文化传承,外有希腊罗马神话西方文化历史。经典IP可谓是游戏化改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宝库。

尽管经典IP的优势毋庸置疑,但作为一把双刃剑,如果对它们的改编不当,则很容易招致批评与反对。

同时,随着内容的同质化与审美疲劳,《三国演义》或《西游记》一家独大的地位注定难以永恒,各个IP也总会迎来“风水轮流转”的一天。

因此,相比“西游多如狗,三国遍地走”的现状,更长远的问题在于如何将更多经典IP盘活,发掘它们的潜力,创作出更受大众喜爱与认可的作品。

如何将经典IP合理化用到游戏中?如何确保改编得传神到位?如何做到“改编不是乱编”?我们邀请了来自天美的

Cindy为大家分享经验。

一、蓝本分析

经典IP化用第一步:蓝本分析。

话说拆解这个词儿,大家都老熟悉了。但是我们还是来简单探讨一下拆解的方式方法。

1.1基础蓝本解析

基础蓝本通常指本身的原著正本,例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本身的原著小说,研读蓝本,汇总整理后,会让游戏化用的过程变得更加高效,建议使用以下三种方法对基础蓝本进行分析拆解:

针对整个蓝本:穷举针对独立的故事事件:5W1H针对人设:人物小传

1.1.1整个蓝本:穷举

很多经典IP都是鸿篇巨制,动不动洋洋洒洒几十万字,甚至百万字都打不住。做IP的游戏化用时,用起来不是那么趁手。

怎么办呢?

提炼!

首先第一步,梳理自己想要穷举的蓝本维度。

给大家举个亲身经历的例子,我曾经穷举梳理过《三国演义》,当时经验尚浅,从应用的角度,梳理出来的维度相对而言比较简单,主要集中在三个点上:武将、事件、物件。

武将的提炼维度如下:

人名初次出场回合原文对于角色的介绍(姓、名、字、籍贯、人物生平、外貌……)备注(简述人物关系、性格特征,或当时自己有什么灵感,就备注一下)

事件的维度如下:

事件名(例如涿郡征兵、桃园结义、怒鞭督邮、青梅煮酒……)事件知名度(S/A/B/C)事件类型(文化类,战争类……)出现回合数

物件的维度如下:

物件名物件分类(物品/名马/盔甲/地名/科技/谋略类……)物件知名度(S/A/B/C)出现回合数原文简介(主要是原文当中对于该物件的简述介绍)

蓝本的穷举,是毫无疑问的体力活,彻头彻尾的笨办法。

整本《三国演义》梳理下来,大概花了几个月,我大约统计了80%,当时还有一位世界观同学,一起梳理,大约完成了剩下的20%。

最后的统计结果是:梳理了《三国演义》当中的个事件,位出场人物,件三国的武器/马/物件等条目。

这样梳理下来的好处显而易见:

第一、对于整本《三国演义》这个IP的理解非常扎实,那些看小说时不求甚解,专注看情节看故事看热闹时,不由自主被忽略的细节,变得清晰。

第二,任何时候使用《三国演义》这个IP中的细节内容,无论是找一个搞风搞雨的战场,还是新装备需要一个合适的包装,只需要打开对应的表格,分类搜索浏览,总能有一个更清晰的视图,比去64万字的原著里大海捞针找细节,更方便应手。

只是当时梳理的维度不多,如果是现在再做类似的工作,还会提取更多通用的维度,方便工作中应用。大家使用这个方法梳理的时候,也可以从自己IP的实际情况出发,多考虑考虑自己的日常搬砖中,还有哪些信息是需要提取的,多多益善,反正都得拉通来一遍。

废体力的穷举法,安利给大家。磨刀不误砍柴工,一边看蓝本原著,一边把梳理做了,做不了吃亏,做不了上当,每次用都会赞一句真香!

1.1.2独立的故事事件:5W1H

刚才提到的整本蓝本的穷举,只是一种工具的梳理。

真正选定了使用经典IP中的独立故事事件时,使用穷举的提纲肯定是不够用的,太简略,太粗糙。穷举提纲表示它太难了,纤细的身板儿撑不起这么大的责任。

这个时候也简单,面对独立故事事件到时候,就不再是大海捞针啦,好歹是有的放矢。

就好比现在已经盯准了海里的一条肥美大鱼,只需要捞出来,这块是大腹,那块是鱼腩,切肉拆骨,庖丁解鱼,看准部位下刀就行。

应用独立故事事件的时候,推荐使用最简单的5W1H法来拆解蓝本。

Why:这事件因何而起?故事的缘由是什么?What: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件事的起承转合到底是什么?简述整个事件的流程,最好是能标记出核心标志事件对应的情绪曲线。Where:这事件发生在何地?历史地理风貌如何?有没有标志性的视觉表现元素?When:此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季节和气候如何?如何呈现?是否经过了昼夜的切换,在使用的时候是否需要做对应的表现切换?Who:谁参与在了该事件当中?角色在该事件中都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进行该事件的驱动力是什么?角色有没有“高光”时刻?是否适合单独抽离出来做重点呈现?How:事件如何解决?是否需要介绍前后的因果?是否需要和其他事件做叙事上的承接?

经典IP的事件,偏多是符合时间顺序或者事情发展顺序来进行叙事的,进行这样的拆解之后,基本可以掌握独立事件的全貌,便于进行游戏化用时候的移植。

举个栗子,年底,《QQ三国》推出的年终资料片,通过评估,最后选定合淝之战作为年终资料片的新副本,为了更好地对合淝之战战役进行事件的应用,当时对于整个事件进行了拆解。

Why:

曹操平定汉中,东川情势稳定,刘备担心曹操西下蜀地(得陇望蜀),诸葛亮献计,让伊籍前往江东游说孙策,表示愿意归还江夏、长沙、桂阳三城,请江东出兵合淝,吴蜀联盟,共抗曹操,展开了一系列吴魏之间的战事。

What:

第一战皖城之战(攻城之战):吴军吕蒙献计,攻城皖城,对阵曹魏朱光。

第二战逍遥津之战(埋伏战/水上桥战/接应舟战):曹魏张辽与李典、乐进在逍遥津对阵吴军,乐进诈败而走,反而让孙权在小师桥被围,幸亏孙权纵马越过,逃得一命。曹军获本战大半赢面。

第三战濡须口之战:凌统领三千军出濡须口去哨探,遇曹军先锋张辽,斗五十合,不分胜败。孙权恐凌统有失,令吕蒙接应回营。

第四战百骑劫曹营(突围战,甘宁人物高光时刻):甘宁请命,带一百精锐吴军劫曹营,饮酒插鹅翎,甘宁以百骑杀入曹营,左冲右突,引得寨中曹兵,惊慌踩踏,而后杀出,无人敢当。孙权令周泰引兵接应。甘宁率百骑回到濡须,操兵恐有埋伏,不敢追袭。

第五战濡须口再战:凌统领兵五千出战,对阵乐进,两人斗五十回合,不分胜败。曹操令曹休暗放冷箭,正中凌统的马,马把凌统掀翻在地,乐进持枪来刺。枪还未到,甘宁一箭正射中乐进面门,救下凌统。两军各救一将回营,鸣金罢战。

第六战周泰救孙权:吴魏双方均出兵,在濡须口再燃战火。孙权被曹兵困在濡须坞中垓心,曹操令许诸把孙权军冲成两段,彼此不能相救。周泰从军中杀出,到江边,不见孙权,勒回马,又杀入阵中人最多处,找到孙权,奋力冲突在前,一路杀到江边,回头又不见孙权,再入重围,找到孙权,不畏曹军弓弩齐发,身被数枪,箭透重铠,救出孙权。

结局:势均力敌,孙权求和,吴魏暂缓战事。

Where:

皖城:江南城市

小师桥:战场孤桥

曹营:军寨营地

濡须坞:水寨战场,战船云集

When:

没有特别的季节要素

甘宁白骑劫曹营需要夜晚的切换,更加符合当时的氛围

Who:

三大亮点角色高光时刻

小师桥孙权纵马一跃甘宁百骑劫曹营周泰救主

How:

因吴魏两军势均力敌,孙权求和,吴魏暂缓战事。

拆解完毕后,我们把没有特色的部分去掉,核心制作了如下四关的关卡:

第一关:皖城之战攻城战

第二关:小师桥水下之战

第三关:百骑劫曹营夜战

第四关:濡须口决战江船阵/多Boss混战玩家中需要一人扮演周泰,保护孙权

基本上所有的核心战役、核心地图、核心战场角色、主要玩法要素点、主要剧情重点,当时的蓝本事件拆解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后续关卡的制作提供了扎实的依据。

1.1.3人物小传

拆解蓝本和事件之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拆解点,人物。

游戏世界观构建,最核心的内容是故事和人设。一个经典IP往往最出彩的点,也是故事和人设。

相信我,一个完备的人设,你可以放心大胆地和ta说:你已经是个成熟的人设了,可以自己给自己写故事了!

人设最强大的地方就在于他的核心逻辑自洽和推动故事的能力。

面对一个相同的困难,不同人设能做出的反馈和行为是完全不同的。而使用经典IP的很大一个价值,在于填补空白,尽人物未尽之事。(这个我们后面的章节展开说)

这个时候,对于人设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认识,那真是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的重要!

所以当需要使用一个核心人物的时候,就需要把握人设,做人物的拆解,推荐使用如下一个常见人设的拆解维度:

姓名性别年龄外貌特征家庭经历/或主要社会关系(家庭经历主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