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的苦读经历

文/谢夏晴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五霸七雄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撒种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每当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先生用他那略带沙哑、极富个性的嗓音说出这段开场白,想必就会引起不少人合唱。

也许很多人还不知道,单田芳先生不仅是一位评书演员,也是一个酷爱读书的人。他在评书艺术上取得的成就,极大地得益于几十年如一日的读书习惯。

单田芳先生原名单传忠,祖籍山东德平,年12月生于天津一个曲艺世家。从小酷爱读书。那时家里穷,买不起书,他只能租书。父母每天给他一毛零花钱,他吃早点时节省一点,一天省下几分,日积月累,攒下了钱就去租书。

单田芳先生读书涉猎较广,从小人书,散文集,到武侠小说,侦探小说都有读过。年,高中毕业的单田芳先生同时收到两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因种种原因被迫弃学。第二年,单田芳先生正式拜师学艺,开始了他跌宕起伏的评书生涯。

年,单田芳先生成家之后,精心营建了自己的书房,收藏了不少书,特别是历史书。谈到自己“嗜书”的原因,单田芳先生坦言,“有时读书也是被‘逼上梁山’。说书靠的是口传心授,但口传心授是要有基础的。你说到一个典故,就要知道它的出处,必须讲出所以然。我一开始说的是传统书,事先都会查查历史上是怎么回事,弄明白哪些是虚构的,哪些是史实,看看能够加工到一个什么程度。”

然而,文*革开始后,原来安定的生活被打乱了,除了书被没收了,全家还被下放农村,超负荷的体力劳动以及常人难以承受的精神重担没有压倒单田芳先生,即使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他仍没有放下手中的书,没有放弃钟爱的评书。

他一边劳动,一边在脑海里背书。因为背书起码能注意力,让他完全沉浸在‘书’中,暂时忘记农活的苦与累。就这样,他居然背下了《三国演义》、《隋唐演义》、《明英烈》、《童林传》等书,他在为重新回到评台舞台时刻准备着。

后来,他凭《隋唐演义》一炮打响。单田芳先生以其扎实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表演魅力征服了观众……同行们都很惊讶,说他脑子真好使,这么多年一点都没忘。他们哪里知道,单田芳先生这些年是天天都在背书。

每天4点多钟就起床,点上一支烟,沏一杯茶,就开始备课。今天要从哪儿讲到哪儿,头怎么开,尾怎么收。大概每天10点钟之前,三段书就录完了。下午,开始准备明天的书。周而复始,一万多集的评书就是这么说出来的。

谈到读书的方法,单田芳先生认为读书不能一刀切,既要有重点地读,又要博览群书。重点看的书,一般都是逐字逐句地读,好的篇章尽量背下来,而不是浮光掠影地一带而过。对于那些参考性质的书,也不能一味地‘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还要综合考虑书的质量和自己对内容的消化能力。

单田芳先生这种读书方法,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昔人虽已逝,芳名永流传。单田芳先生的离去,标志着一个时代结束,倘若我们能把大师的“苦读”学习精神继承一二,又何尝不是对大师的最好的怀念。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