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我觉得水浒传排在末尾是正确

最近看到一个话题,《水浒传》是否应该被剔除出四大名著之列。首先我觉得原来不是我一个人对这部从近现代就被列为四大名著的梁山好汉们有意见。

中国的古典名著,以小说来说,《红楼梦》自然是巅峰,即便到了今天,我喜欢金庸和其他作家,依然觉得《红楼梦》无可替代,所以它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榜首,当之无愧。

而四大名著的说法,不是自来有之,至少在清朝的曹雪芹写作《红楼梦》以前,明代的李渔还有着“四大奇书”的这样一个说法,这“四大奇书”即为《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但在曹雪芹的《红楼梦》成书后,《红楼梦》就取代了《金瓶梅》的位置,“四大奇书”也改称为“四大名著”。

再到后来数百年来,没有更改,当然古代除了这几部还有其他小说,也非常精彩,至少相比之下影响力和文学风格上确实有所差距。

不过,即便如此,我还是不喜欢《水浒传》,不是它文学魅力不够,不是它内容不精彩。而是我总觉得《水浒传》里并没有什么英雄好汉,跟后来武侠小说推崇的英雄和大侠几乎不沾边。

我们常常说逼上梁山和杀富济贫。逼上梁山者大多数不是受苦受难的人,你看《水浒传》里有几个不是因私人恩怨以及个人利益受到迫害而上梁山呢?至于“杀富济贫”和“替天行道”来说,更是谈不上。

我一直觉得这两个成语用在所谓的梁山好汉上面实在有些不合适,或者说有点夸大了。

因为从头到尾,基本上没有看到梁山好汉有什么“杀富济贫”和“替天行道”的事情。即便是好人好事咱们也看得不多。鲁智深拳打镇关西,也算管人家的家务事了。但是,我总觉得鲁达还算是个人。

一开始的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遭高俅陷害,携老母逃往延安府,路过史家庄时老母病倒,王进就住在史家庄教史进武艺。也属于职场跟上司不咬弦,九纹龙收留他只是因为武功比他强,这个有钱的富二代不过是青春热血,想成为史家庄陈浩南罢了。他们怎么会劫富济贫呢?

倒是武松因为喝酒没有误事,反而除了虎患。说白了,梁山好汉,除了一部分不得志的体制外聘用人员,大多数是社会闲散人士,还有一些本来就是打家劫舍和开黑店的江湖边缘人士。除了玉麒麟卢俊义以外,林冲也憋屈得很。细数下来,及时雨宋公明宋江,也是广结善缘为了自己的名头谋划更高的位置。说白,如果用今天的标准去衡量他们的情操,那是扯淡的事情。

他们跟官府作对,劫持生辰纲无非是铤而走险,也不是拿来救济穷苦的老百姓。武松打蒋门神也是跟兄弟出头,谈不上惩恶扬善。至于李逵更是痴汉,非常适合宋江来摆布。

总之,梁山聚集的一众人士,不像人,倒是妖魔一般的存在。这倒是印证了当初开头放出来的天罡地煞合计将。虽然是小说的夸张描写,也定了基调。

显然我不认为施耐庵是歌颂他们,反而隐藏着教化和劝人改邪归正的道理。好好接受招安,要是改不好就统统让他们死去,或者退隐。

水浒传的文学价值当然是不能抹杀的,很多描写都非常精彩,即便不少人没有读过原著,都能说出个来,但是就社会价值而言,即便它真实反映了部分宋代的风貌(也可能有小说的夸张),然而整个三观是混乱的,当然这是我们用后世的眼光来看,就是它其实很残酷也很残忍,那种同情和认可度非常低。到了今天,为什么有人会对潘金莲愤愤不平,也就是这个原因吧。

最后,我想说,剔除不剔除谁说了也不算,时代要淘汰你,耶稣也留不住,时代需要你,天打五雷轰也弄不走。反正我觉得有些时候《水浒传》就是古代的《古惑仔》系列,江湖道义这些东西,其实都是笑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