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识愁滋味,四处搜书借来读孔夫子旧

彭洋出诊时间和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5974543871359540&wfr=spider&for=pc

作者

姑苏枕河

来源

孔夫子旧书网动态

少年不识愁滋味,四处搜书借来读。

很小的时候,大约七八岁,我受爷爷的影响,就开始读书,因我老家是农村,比较偏僻,书的来源渠道比较少,想方设法搜书来看就显得很有必要。

爷爷有几本旧书,现在来看都是很平常的书籍,都是演义小说,也不知从哪里来的,就放在爷爷家堂屋的旧桌桌洞里。这个旧桌我很有印象,是红色的桌皮,红色的油漆刷的,后来时间变长,红色就变得更暗了,最终变成了斑驳的暗红色。此桌有两个抽屉,其中一只拉开来,在角落里叠着放有几本书,书都是旧书,但不是线装书,价值不高,但意义重大。

这几本书印在我记忆深处,所以都可以说出来,一本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一本是钱彩的《说岳全传》,一本是施耐庵的《水浒传》,一本是《杨家将》,还有一本是《说唐》。这些都是常见的演义小说,爷爷就经常来读,我就经常在旁边听,听着听着就慢慢地长大了。然后自己一本一本地拿过来读,读着读着就熟悉了,熟悉了就想读更多的书。

大约十来岁,十一二岁,我在三年级四年级时,这一段时间对学习了无兴趣,对课外书就非常沉迷。那时特别流行武侠小说,我也陷了进去,经常手拿一本书来读,简直书不离手。有时在吃饭的时候,不看书是吃不下去饭的,亲戚朋友们都称我为书呆子。看书多了,书不离手,自然成了呆子,这不是一个好字眼,它和呆头呆脑有些联系。

那时候正好父母在外做小生意,把我交给爷爷奶奶来照看,爷爷奶奶不清楚我的学习状况,还觉得我一天到晚看书是好事。是好事不是好事,当时看不出来,现在看来也算是喜忧参半,因为我算是有此一段经历,最后爱上了读书,最后又上了大学,最后又用知识改变了命运。但和我类似的两个同伴,一人不谙世事,心中唯我,婚姻也处于破裂边缘。另一人读书多了,真成了呆子,现在年近四十,精神处于分裂的边缘,孑然一身。

但当时我尚年幼,只思考如何搜书,搜书不容易,得多跑跑,多问问。东村的小舅新得了一套书,被我知道了,我要去借。小舅最疼我,我有四个舅舅,只有小舅和我年纪相仿,只打我五六岁,小时经常一起玩。这次他从朋友那借到一套书,是一套武侠书籍,一共四本崭新的,都一次性借给了我。

书名我忘了,作者我也忘了,但肯定不是金庸先生的作品,金庸书籍是我的最爱,不至于不记书名。这套书我把它带到了学校里,期间就是一次带一本,但我的同桌王学亮也是个书呆子。但他只是受我的影响,倒没有沉下去,他也从我这借来看,看着看着出了麻烦,某次我和他放学一起往家赶,刚出学校大门,有一处烧砖厂,他和我开玩笑,一下把书扔到了砖窑上。

老家的小时候盖房子,砖都是自行烧制的,弄块地方,取土成坯,再围成几十米高的砖窑烧制。王学亮把几本书包在一起,憋了一口气,嗖一声甩上去,我口呼别开玩笑。他也以为开玩笑,砖窑那么高,怎么可能扔得上去,但这玩笑开大了,书真就嗖的一声上去了,不偏不倚,正好上窑。书的命运我倒不知,大多数可能是熊熊烈火之中,化为灰烬。王学亮表示很抱歉,我表示能理解,不理解也没什么用,书来的不容易,又能怎么样。但小舅的书是还不了了,也不知他如何向朋友解释。

得轮家有不少书,他也是个读书迷,书也是一本本搜来的,他是个爱书的人。我曾经去过他家,低矮的房子三四间,东屋里有一个柜里存放着他的书籍。他的书从不轻易示人,从这方面来说他是一个比较吝啬的人,得轮不太好相处,有些一根筋,应该也没什么要好的朋友。他和我都喜欢书,有时就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聊书,聊得多了,有点交情,有一天带我去看他的书。

他的书保存的好,书籍类型大概分两部分,一部分武侠小说,一部分是连环画。我记忆中武侠小说有一套是《狂侠天骄魔女》,连环画我都忘了,大概有二三十本。他的书我都没看过,他从不借书给别人看,他把能得到的每本书都当成了宝贝。书倒是保存的非常好,有的书还包上了书皮,从对待书籍的角度看,绝对是个讲究人。但从读书读的效果来看,倒是真没真明白,书读的越多,人越内向,读来读去,读了个一地鸡毛,生活中不知变通,家庭生活也屡现红灯。

三叔读了几本书,其中有两本书《大八义》和《小五义》,我想借过来读,但是没成功,倒不是他不愿意借,而是这几本书传着传着找不到了。那时的农村人就喜欢读书,只有谁家有本书,基本都是借来借去,借着借着书就找不到了,这都很正常。那时的农村不富裕,但精神生活并不贫乏,有的读书,有的练武,有的下地棋,不像现在,一到过年,村里打工的回去,不是吃喝打麻将,就是炫富吹牛皮。

村里三队有一个读书人,叫张希望,他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小时候就是爱读书,读书读的很漂亮,成绩出奇的优异。每当我村的小朋友不学习,大人都会说你看看人家张希望,和人家张希望比一比。张希望成了我们小朋友的梦魇,到现在也挥之不去。但后来不知怎么了,张希望读书读傻了,精神出了问题。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有益,也或有毒,辩证地看问题。多读有益的书,懂得变通,如果迂腐,还不如不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0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