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儿帮着刘备,一会儿帮着曹操,孙权如何

卷首语在三国时期,要说能左右逢源的人,也只有吴主孙权了。因为摇摆于蜀魏之间,孙权既帮过刘备,也帮过曹操。而最终随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孙权更登上帝位,占据江东,虎视天下。即便曹魏政权在中原如何强盛,却也始终对孙权统治的东吴无可奈何。而蜀汉政权,却也只得承认孙权的帝位。可是孙权在蜀魏之间如此摇摆,却也让有些朋友怀疑孙权的人品。不过,笔者更觉得,孙权能够在混乱的三国时期,保存东吴的实力,这本就很了不起了。毕竟孙权不是像刘备、曹操(字孟德)一样的开基立业之主,他是继承父兄基业,是个守成之主。那么,一会儿帮着刘备,一会儿帮着曹操,孙权如何在蜀魏之间左右逢源?咱们一起来看看吧!吴主孙权画像为自保,赤壁之战,帮刘备拒曹操在赤壁之战的时候,孙权是帮着刘备抵抗曹操。毕竟曹操携大军而来,先是扬言要捉拿刘备,实则为进取江东。而此时的孙权可才继承东吴基业,面对曹操大军进犯,孙权又是怎么做的呢?赤壁之战地图《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记载:“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惟瑜、肃执拒之仪,意与权同。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近,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 也就是说,孙权力排众议,全力抗曹,这样才有周瑜在赤壁大败曹军。而经过赤壁之战,曹操也看到了东吴文武的厉害,不仅没捉到刘备,吞并东吴,反而铩羽而归。而孙权呢?保住了江东基业不说,更与刘备形成孙刘联盟,共抗曹操,使得三国鼎立之势形成。而笔者在想,如果面对曹操大军进犯,孙权屈膝投降,那么三国又将是一种怎样的局面呢?可赤壁之战虽然取胜,孙刘联盟也形成,但是因为荆州之争,却也使得孙权又去帮助曹操了。并且还杀了刘备的大将,关羽!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夺荆州,杀关羽,削刘备羽翼孙权部将吕蒙“白衣渡江”取荆州《太平御览·卷一百一十八·偏霸部二》记载:“二十四年,关羽围曹仁于襄阳。权内惮羽,外欲以为己功,飞笺于曹公,乞讨关羽。闰月,权征羽,遂定荆州。” 在这段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孙权为了夺回荆州,不惜背弃孙刘联盟,杀关羽,投降曹操。其实孙权这样做,倒也不能完全怪他。毕竟是刘备、关羽先霸占荆州不还。而且从地图上我们也可以看出,荆州就是江东的门户,而刘备让关羽守着荆州,自己则待在益州,遥控荆州,孙权难免如鲠在喉,说不定哪一天,关羽就打过江东来了。当然,以当时孙刘联盟的合作而言,刘备倒不会让关羽对付孙权。但是,荆州本来就是江东的,当初也是孙权借给刘备暂时作为栖身之地,可刘备得了益州之后,仍不肯归还荆州,这自然也就惹恼了孙权。为了夺回荆州,孙权也只能投降曹操,杀关羽,削刘备羽翼了。可这引来的严重后果就是刘备伐吴。夷陵战,火烧连营,败刘备,守江东刘备伐吴,起因就是孙权杀关羽,而刘备出兵为关羽报仇,此时孙刘联盟已彻底破裂。而刘备把建立西蜀政权积攒的军事力量,统统指向东吴。此时的东吴,真正面临生死存亡,不亚于赤壁之战。而孙权统率的吴军又是怎么抵抗刘备的呢?咱们还是来看史料吧!夷陵之战地图《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记载:“逊随轻重以兵应拒,自正月至闰月,大破之。临陈所斩及投兵降首数万人。刘备奔走,仅以身免。”这段史料就是夷陵之战,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击败刘备的记载。原先陆逊在东吴诸将中声名不显,甚至众将都觉得陆逊不会领兵。而在刘备大军压境,东吴生死攸关时刻,孙权大胆起用陆逊,在夷陵之战大败刘备,终于保住了江东基业。可见孙权还是在用人上,还是独具慧眼,且十分果断的。而夷陵之战,火烧连营,孙权不拘泥于原先孙刘联盟的格局,为了守卫江东,即便是他原先的盟友刘备来犯,孙权依然毫不客气,大败蜀军。如此,又挽救了东吴的危机。可是,夷陵之战并未改变三国的大格局。魏强而蜀吴弱,蜀亡吴必亡,所以吴蜀联合抗曹,仍是必然之势,不可改变,那孙权又会怎么做呢?邓芝来吴,联合刘禅,结盟西蜀,三国鼎立老版《三国演义》邓芝影视形象《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记载:“遣尚书(郎)邓芝固好于吴,吴王孙权与蜀和亲使聘,是岁通好。”这段史料就是记载吴蜀在猇亭之战后,刘备病逝,刘禅即位,西蜀、东吴重归于好,孙吴联盟再次形成的事。这个时候,我们又能看到孙权的眼界。他也认清了孙刘联盟的重要性,索性也就和西蜀重归于好。因为以当时三国的格局而言,西蜀若被魏国消灭,那么东吴肯定难保,所以孙权也才会和西蜀重新联盟。而自从这次吴蜀联盟再次形成后,也就没有变过,孙权左右逢源,也至此结束。毕竟此后魏国势力在中原一天天增加,而吴蜀要想不被灭国,也只能联合,倘若吴蜀联盟再破裂,或者说孙权再要左右逢源,那么东吴也只能走向灭亡。卷尾语吴主孙权画像一会儿帮着刘备,一会儿帮着曹操,孙权如何在蜀魏之间左右逢源?通过以上介绍,我们能清楚看出孙权的政治智慧,或者说守成之道。而孙权左右逢源的最终目的也不过是为了守住东吴,守住他从父兄那里继承来的基业。可能我们后人会鄙视孙权的为人,毕竟杀关羽,败刘备,这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都成了孙权的污点。可如果从孙权的角度而言,生于乱世,他却又不得不如此,毕竟他的父亲孙坚、兄长孙策也创业不易,对于父兄的基业,他不能不珍重,您说,是不是呢?感谢阅读,笔者就写到这里,再见! 参考资料:《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太平御览·卷一百一十八·偏霸部二》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9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