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解说第3回董卓叱丁原李肃说吕

大家好,我是小白。

今天我们继续讲解三国演义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上一回讲到何进听从袁绍的建议,想要召外兵进京,诛杀宦竖,却遭到陈琳和曹操的反对,但是这俩人人微言轻,何进并不当回事,仍旧暗自将密诏发往各镇,想在京师来个英雄大会。看样子何进心中一定是有个武侠梦。

密诏发到董卓这里,这厮接诏后狂喜不已。话说董卓本来在破黄巾战役中获罪的,但是因为贿赂了十常侍,反倒任了极好的差事,来看看此时董卓头上的头衔:前将军、鳌乡侯、西凉刺史。好家伙,啥本事没有就是有钱,一样过得显贵。此时董卓统领西州二十万军队,本就有不臣之心,这密诏可谓正中他的下怀。本来想发兵都没借口,现在何进这个没脑子的竟然发诏来请。

董卓点起军马,带了哪些人进京师呢?女婿牛辅、大将李傕、郭汜、张济、樊稠,还有女婿兼谋士李儒。大家可以留意一下这几个人,后续章节中这几个人都有不少戏份。

之前我们提出过一个问题,董卓没什么本事还挺骄傲的,为什么能把持朝政呢?究其原因我觉得有两个:一是家里有钱,有钱买势,比他弱小的人就来依附;第二是董卓还是比较会用人的,别的不说,李儒作为谋士给他出了不少主意,他几乎也是言听计从。所以说,即使是个草包,架不住周围有能人异士举着他,让他也能站在风口上浪一把。

大家记住这个李儒,后面很多点子都是这个李儒出的,算是有些才华,就是跟着董卓心术不正。

这不,一发兵的时候李儒就对董卓说,虽然有密诏在手,但发兵总是有点造反的意思,不如上表陈奏,说明我们是去诛杀宦官的,不是谋反,这样也好名正言顺不是。董卓还真就听了李儒的建议,何进接到奏表之后还给大臣们显摆,看吧,各路英雄都来了,这些该死的十常侍们很快就要被诛杀殆尽了。咱也不知道何进是单纯还是傻,竟然真的相信这些外兵来只是为了匡扶正义、拨正朝纲的。

当下侍御史郑泰和卢植都劝何进,董卓不是什么好人,不能让他进京师,可何进不听啊,当下有包括郑泰和卢植在内的很多大臣都弃官逃走了,明眼人都不愿意跟着何进遭这个罪。

搞这么大动静,诛杀十常侍的计划无疑就泄露了,当下十常侍就商量,何进招外兵诛杀我们,咱们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啊,于是就撺掇何太后召何进进宫,假装要求情,实际埋伏好了就等何进进宫之后将他杀死。我估摸着何进这会儿一定被权力冲昏头脑了,自家妹子是太后,侄子是皇帝,自己又是手握重兵的大将军,简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谁也不敢对他咋地。

让他去他就真去,陈琳、曹操一个指出这是十常侍的计谋,一个说先把十常侍召出宫再去,都被何进拒绝了。最后袁绍说,要去也行,我们带兵护送大将军去吧。结果到了宫里,军队被拦在宫门外,何进被砍死在宫门内。

袁绍、袁术一看何进被杀,急了,带去的军兵们,放火的放火,杀人的杀人,只要看见太监,不管是谁,一刀一个,都做了刀下魂,连何进的弟弟何苗也被砍成了齑粉。十常侍里有几个已经被砍死了,剩下几个一看事态严重了,劫了太后、皇上和陈留王就往外跑。结果太后被弃官还没来得及走的卢植救下了,新帝和陈留王被张让、段珪劫跑了。

看看这皇帝做的,从小就这么心惊胆战,七灾接着八难。这俩人被张让、段珪劫持着,冒烟突火跑到北邙山上来了,结果遇见了河南中部吏闵贡,张让投河死掉了,皇上和陈留王不知道对方是来保驾的还是劫驾的,也不敢声张。俩人就在河边草丛里窝着,估计是从来没遭过这样的罪,又饿又累又冷。最后还是陈留王说:咱俩别在这里窝着了,出去找条活路吧。天黑路滑,最后还是上天派来了一堆儿萤火虫,引着这俩兄弟到了一处庄园,两兄弟精疲力尽,卧倒在草堆上睡着了。

庄主呢,晚上做梦梦见两个红日掉进自己庄后,于是起来看,见俩少年,就问你俩是什么人?皇帝此时吓得啥也说不出来,陈留王回答说:这是当今皇帝,我们遭遇十常侍之乱,逃难来到这里,我是皇帝的弟弟陈留王。

这里要夸夸陈留王了,虽然是弟弟,但是比起皇帝来说,显得更加沉稳,遇事更能想到如何去解决,不像皇帝这会儿吓得魂儿都没有了。

原来庄主是先朝司徒崔烈的弟弟崔毅,之前看不惯十常侍作威作福,买了个小庄园隐居在这里,当下就伺候两人吃喝,直到闵贡寻来。走的时候呢,因为庄上只有一匹瘦马,所以皇帝骑着瘦马,闵贡和陈留王共骑一匹马,情形惨烈。没走多久又遇到了前来寻人的王允、杨彪、淳于琼、赵萌、鲍信还有袁绍,一众人等簇拥着皇帝和陈留王回京。

以上就是著名的十常侍之乱,也是汉末战乱的导火索。怎么说呢,生逢乱世,总免不了你争我斗,最强大的胜出者才有资格坐上权力的至高位。

这帮人走着走着就遇到了董卓,我们来看下董卓跟陈留王的这段对话。其时董卓厉声问道:天子何在?皇帝估计是被吓怕了,哆哆嗦嗦不敢回答。陈留王勒马向前问道:你是来保驾的还是来劫驾的?董卓说我是来保驾的。陈留王说:你来保驾,天子就在这里,怎么还不下马拜见?董卓这才下马跪拜,陈留王还用好言安抚董卓。

看陈留王的架势,如果不是生在汉末,也许可以成为一位好的帝王,毕竟帝王的基本素养是有的。陈留王和董卓的这次见面在董卓心里种下了废帝的种子。董卓真的是为了汉室着想才推举陈留王做新帝吗?显然不是。心怀鬼胎的董卓只是为了通过废立来把控政权。不管是哪个做皇帝,到时候都是任董卓摆布的玩偶而已。

皇帝回宫后,宫人收拾宫中残局,检点物件,发现传国玉玺不见了。这里也是暗语吧,玉玺都不见了,汉家王朝还能持续多久呢?

再说董卓,把何进的旧部全部招到自己麾下,势力更加强大,进出宫廷禁地就跟出入自己家门一样。鲍信找袁绍和王允商议除掉董卓,结果俩人都让鲍信等一等,气得鲍信自己引兵往泰山去了。

董卓势力逐渐强大,渐渐的不臣之心就暴露出来了,他先私下里跟李儒商量想要废除少帝立陈留王。李儒当然明白他的意思,咱们现在兵强马壮,朝廷里何家和董家的外戚都倒台了,没个主心骨,此时不干,更待何时,赶紧的吧。于是董卓就在温明园召集百官,商议废立之事。文武百官一个个是敢怒不敢言,只有一人推案而出,直接跟董卓唱反调,这人是谁?荆州刺史丁原也。

董卓气急败坏就要来砍丁原,李儒眼尖,发现丁原背后站着一员大将,器宇轩昂,不是很好惹的样子。好嘛,随着时间的推移,又一位英雄登场了,这就是吕布。

吕布

我们来看原文中吕布的出场方式:

时李儒见丁原背后一人,生得气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

李儒赶忙打岔,今天是请大家来吃饭喝酒的,不讨论国政。丁原走了之后,董卓继续逼问百官,大家说我说的对不对?但又一个公然反对的人出现了,这人就是卢植,卢植说:你董卓自问是比得上伊尹还是霍光就在这里妄言废立?圣人说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明摆着指出董卓这是要篡位。董卓气得要杀卢植,被蔡邕和彭伯劝住了。王允也出来打哈哈,废立之事不宜酒后讨论,于是大家就都散了。

散席后董卓见有一人骑马在园外奔驰,就问李儒是谁,李儒回答:

此丁原义儿:姓吕,名布,字奉先者也。

第二天丁原引军战董卓,我们再来看原文中对吕布外形的描写:

两阵对圆,只见吕布顶束发金冠,披百花战袍,擐唐猊铠甲,系狮蛮宝带,纵马挺戟,随丁建阳出到阵前。

有没有齐天大圣孙悟空的既视感?怪不得人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总有道理的。

董卓被吕布杀的大败后,就动了挖人的心思了,吕布如此优秀的一员大将,要是能为我所用,岂不是如虎添翼?正好董卓手下有个叫李肃的,和吕布是同乡,这人口才还挺好,当时就接下任务要把吕布从丁原那里挖过来。我们来看下原文借李肃之口对吕布的评价:

某与布同乡,知其勇而无谋,见利忘义。

结果吕布还真就被挖过来了,董卓给了吕布什么好处呢?赤兔马、黄金一千两、明珠数十颗、玉带一条。开始董卓还有点舍不得赤兔马,李儒劝他:主公欲取天下,何惜一马!所以说李儒还真是董卓的智囊团,要是没有李儒在身边,估计董卓也嘚瑟不了几天。后面董卓和吕布决裂,也是因为董卓没有听李儒的话导致的。

再说吕布,仪表堂堂,勇则勇矣,但为人见利忘义、反复无常又贪财好色,也没什么正义感,优点和缺点对比起来,还是缺点更多一些。被李肃一夸,就有些飘飘然。但是你在丁原旗下,丁原认你为义子,待你也不薄,即使要另谋高就,也不必非得杀了旧日恩人吧?他却为了打开董卓这扇大门,将丁原的头做成了敲门砖。无怪他杀了丁原后,丁原旗下的军士走了一大半,人心向背啊。

吕布到了董卓那儿,又认董卓做了义父。想想丁原这个前义父的下场,董卓竟然也不害怕。吕布也是脸皮够厚的,也怪不得张飞总是骂他三姓家奴。吕布身上,总感觉缺了一些成就大业应该有的重要元素,有点太唯利是图,格局太小。

董卓得了吕布这员大将后,势力更加强大,再次设宴商讨废立之事,文武百官一个个还是怕得要命,不敢反驳,这次袁绍又跳了出来,和董卓俩人剑拔弩张开始对峙。

好了,第三回的故事脉络解析结束,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