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是和诸葛亮一样,是三国时代顶级战略家。在《三国演义》中庞统巧设连环计,一把火把曹操的几十万大军烧的灰飞烟灭,一举奠定了三国时代的势力范围。
诸葛亮的《隆中对》非常有名气,让半生碌碌无为的刘备有了战略目标,按照诸葛亮的战略目标,刘备占据荆州,夺得四川,在汉中称王。似乎马上就可以看到征服曹贼,兴复汉室的希望。要不是关键关羽丢掉荆州,天下的走向还真不好说。
那么在这样几乎已经证明了孔明的策略是正确的情况下,庞统却说出荆州并不重要这种话,到底是有人故意抹黑庞统,还是庞统真的否定过《隆中对》?
诸葛亮的《隆中对》是他的凭空想象,还是他借鉴了别人的经验?
历史挖坑机,挖出真相,今天我们就深挖一下《隆中对》,看是否真的被庞统否定过!
一)《隆中对》的时代背景
《隆中对》出现的时间是建安十年,公元年,而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年。这个时间对刘备来说,非常紧迫。
当此时的荆州已经不包含宛城,这个对《隆中对》非常重要。因为诸葛亮的《隆中对》不是他自己凭空想象出来的,还是有真实的历史事件。
诸葛亮的《隆中对》统一天下的两条路径:
第一:遣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这个宛就是南阳盆地的宛城,今天的南阳。为什么南阳能打到长安,因为刘邦当年就是从宛城出发,先入长安的。这一条线就是当年刘邦的行军路线。
第二: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这一条线也是当年刘邦从汉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又一次打到长安的行军路线。
因此我们现在可以看出,诸葛亮的《隆中对》的战略目标,就是当年刘邦夺天下的行军路线图。不是诸葛亮凭空想象的,而是刘邦实际操作过的。可行性极高。
那么现在回到《隆中对》时荆州的态势。荆州在刘表治下前期,是包括宛城的。因此当时的荆州是从南阳盆地一直到今天的江西边界,包括河南南部,湖北大部,湖南大部,相当于现在三个省的面积。
不幸的是,宛城后来被张绣献给曹操了。张绣是骠骑将军张济的侄子,职务建忠将军,封宣威侯。张济是董卓的下属,董卓死后,在长安过了一段好日子。后来被打散后,就带领着部下打劫刘表,可惜死在了荆州。
刘表大人有大量,没有趁势消灭张绣,反而招降了张绣,命令他镇守宛城。
因此,张绣其实是刘表的部下。但后来我们看张绣和曹操交战时,完全看不到刘表的影子,就知道刘表安的什么心,就是让张绣做炮灰。
当张绣投降曹操后,刘表又派刘备驻守新野。新野就在宛城南面一点。其实作用跟张绣差不多。这就是当时的时代背景。也就是说,如果这个时候,刘备拥有荆州,向北拿下宛城,刘备以南阳盆地和江汉平原做依托,是非常有利的。因为如果此时曹操要南下,其实是非常难的。
因为此时阻挡曹操南下的不是刘备的精兵良将,而是秦岭淮河天险。这时的荆州,跟关中地区很像,易守难攻。
二)赤壁之战后的荆州
让诸葛亮非常遗憾的是,在赤壁之战前刘备没能从刘表手中接管荆州。因此让曹操非常顺利的拿下了荆州。虽然曹操最后在赤壁之战中被孙刘联军打败,损失了大量的军队。但曹操并没有完成放弃荆州,而是死死的扼守住荆州的门户。
从后来的历史中我们发现,要想越过秦岭淮河天险,其实难度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后面的几次全国统一战争中,有一个地方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如果拿不下这个地方,南征就是一句笑话。
这个地方就是襄阳。因为秦岭淮河天险沿线,从地图上来看,有一个缺口,就是没有山脉横断,这个缺口处有一个城池,就是襄阳。这是一个让纵横天下的蒙古铁骑梦碎的地方。
曹操虽然失败了,但曹操留下曹仁守襄阳。虽然孙刘联军拿下荆州的大片地区,从荆州到江陵都被孙刘联军收回。但只要曹仁守着襄阳,那么荆州就无险可守。这也是为什么要关羽镇守荆州的原因,因为只有关羽这样的帅才才能守得住荆州。
一般的人还真不一定守的住。就因为襄阳不在刘备的手中,无险可守。这对曹魏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什么时候想打荆州,只要一出襄阳,一马平川,可以说是一日千里。
那么为什么曹仁守着襄阳那么艰难,差点被关羽打败。因为关羽厉害,在三国后期,关羽根本就没有什么对手。如果不是曹仁守荆州,换别人还真早就被关羽拿下襄阳了。
关羽拿下襄阳之后,面对的南阳盆地就是无险可守。关羽可以直接打到宛城。如果南阳盆地被蜀汉拿下的话。荆州的战略防御就有了层次。
只要守住盆地周围有限的几个关隘,曹操想再打进南阳盆地,真比登天还难。当年的张绣战力比关羽差远了,还是让曹操打的费神费力。如果换成关羽,让曹操只能头痛。
那么孙权呢,关羽拿下南阳盆地后,就有了战略纵深。也就是说,即使孙权拿下襄阳以南的任何地方,只要襄阳没有丢。无论是关羽,或者刘备诸葛亮,只要缓过神来,收复荆州易如反掌。
因此襄阳对荆州至关重要。眼看关羽要收复襄阳,曹操和孙权一起紧张了。然后他们就联合在一起了。不是关羽不够强大,任何人都无法战胜曹操和孙权的联手。不是关羽大意失荆州,而是蜀汉根本就没有想明白关羽拿下襄阳的意义。这不但对曹操有威胁,对孙权更是一种威胁。
而此时的刘备只想到自己的好处,拿下宛城后,可以沿刘邦的路线图进入关中。
人不但要考虑自己的收益,还要考虑对你的收益对别人的威胁有多大。
三)庞统的谋划
以刘备的能力,能不能也采用后来我军的策略,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目标?
答案是不能。因为刘备的对手曹操不但是军事家,还是政治家,更是文学家诗人。因此刘备虽然得人心,但曹操更得人心。曹操统治的北方此时人民已经安居乐业。曹操的“摊丁入亩”和“屯田制”很受欢迎。
因此刘备急需一块地盘跟曹操打持久战。荆州此时门户大开的状态,就很不适合做根据地。曹操有纵横天下的军队,孙权有长江天险,刘备啥也没有。
如果刘备固守此时的荆州,北部要放着曹操,而曹操守着荆州南下的门户-襄阳,南边要盯着孙权,而长江天险和孙权共有。刘备两头都不占便宜。以荆州四站之地的态势,所有兵力都不能轻动,只能用于防守。
因此,如果以荆州为根据地,刘备根本就没有自己的后方,会整天疲于奔命。
什么是根据地,就是以很少的人驻守,就可以阻挡敌人的百万大军。如果像北宋一样,弄几十万禁军在无险可守的开封。就像砧板上的鱼,随时都会有可以被吃掉的风险。
因此,庞统不傻,所以让刘备拿下西川。有一块像样的根据地。而庞统所说的拿下雍凉,就是今天的六盘山以西,甘肃地区。也就是当年的凉州,陇西。也是有天险可守的盆地。
庞统说的是不是正确,有一个人为庞统证明,这个人就是六出祁山的诸葛亮。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战略目标就是庞统所说的雍凉。
诸葛亮拿下天水等三郡,胜利在触手可及的时候,一路关键的大军来救援。这个就是张郃率领的五万大军。很少有人会注意张郃是从哪里来的。今天我告诉大家,张郃就是从宛城来的。如果关羽当年拿下了宛城,是不是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诸葛亮进攻雍凉,关羽帅军从宛城直捣关中,两路大军最后的会师点就是长安。
关中指日可下,大汉复兴有望!因此,庞统的谋划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诸葛亮的《隆中对》是对当时状态下的天下局势,做出了战略判断。而后来天下局势发生了变化。荆州失去了重要的战略关口,变成了四战之地。因此,庞统对原有的战略目标做出了微调,并没有改变最终的目的。
因此,伏龙凤雏不愧为当时天下的精英,对天下局势的变化有细致入微的观察。而庞统调整后的目标,更容易实现。对拿下益州有非常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