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将(下),吴国篇名将
1、“短命二郎”孙坚
孙坚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性格耿直,非常具有正义感,这一点在讨伐董卓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来。但是孙坚的缺点在于贪心太大,私藏玉玺,最后死在了上面。
2、“小霸王”孙策
孙坚长子,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三国时期孙吴的奠基者之一。《三国演义》中绰号“小霸王”。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而屈事袁术,后脱离袁术,统一江东。在一次狩猎中为刺客所伤,不久后身亡,年仅二十六岁。其弟孙权接掌孙策势力,并于称帝后,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
3、“紫髯伯”孙权
说实话,不管是《演义》中的孙权,还是历史上的孙权,都没有其父“江东猛虎”孙坚的勇敢刚毅,没有其兄“小霸王”孙策的盖世锐气,没有一代奸雄曹操横扫北方、诗盖寰宇的震撼气魄、没有乱世枭雄刘备艰难创业、布衣起家的传奇经历。可能唯一使他显得卓尔不群的就是那“碧眼紫髯”的另类相貌。其实,若仔细透视这个历史人物,就可发现,作为“二十四年兴大业,龙盘虎踞在江东”的一代乱世君王,孙权是一个拥有非凡政治才华的大英雄!
4、“笑面虎”周瑜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以其经典名言既生瑜何生亮为演义党所不齿。原因很简单,因为其没有正确的心态。面对一个才能和智谋都高过自己的人他不是去讨教,而是选择了嫉妒和想方设法的与之争斗甚至陷害,这种要不得的心态终究使自己心愿难遂下英年早逝。这是三国演义为了凸显出诸葛亮高大形象所虚构的一句话,历史上的周瑜心胸宽广深受孙权及文武百官乃至后世英雄的敬重与怀念。
5、“双枪将”太史慈
东汉末年江东军团武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于赤壁之战前病逝,死时才四十一岁。身长:七尺七寸(约合现今1.78米)
6、“双鞭”黄盖
黄盖姓黄名盖字公覆,是孙坚手下的猛将,孙坚死后,黄盖辅助孙坚长子孙策,后随策弟孙权,辅助东吴三代帝王,可谓元老,但黄盖从不居功自傲,赤壁之战,苦肉计骗曹操,虽然年老,作战却很厉害,综合评价,85分
7、“混江龙”甘宁
建安十三年(年),甘宁率部投奔孙权,开始建功立业。先后随孙权破黄祖据楚关,随周瑜攻曹仁取夷陵,随鲁肃镇益阳拒关羽,守西陵、擒朱光,率百余人夜袭曹营,战功赫赫。孙权曾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相敌也。”他为人仗义疏财,深得士卒拥戴,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
8、“拼命三郎”周泰
我个人认为周泰最杰出的战役是在赤壁之战时候!话说周瑜把水军主力分为五路、第二路水军统领就是周泰!!此战中他表现也极为英勇直捣曹操中军水寨、最先破寨的好像就是他……比起单纯的武勇、他的带兵能力也不可小视啊!
9、“神算子”陆逊
陆逊虽置身行伍,却还有一套治国安民的谋略。他任海昌屯田都尉时,政绩明显,深受百姓拥戴。他从当地土地贫瘠且连年干旱的实际出发,一方面开仓赈济贫民,一方面“劝课农桑,鼓励生产”,“百姓蒙赖”,称他为“神君”。他还曾上书孙权,对国家的严法苛刑提出批评,指出:“峻法严刑,非常王之隆业,有罚无恕,非怀远之弘规。”(《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他建议孙权要像西汉刘邦那样轻刑便民,用黄老之法治理国家,要尽量少动干戈,务以养本保民为要,只有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才能富国强兵,统一天下。这些主张说明陆逊并非“一介武夫”,而是一个文武兼备的政治家、军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