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对于《三国演义》来说,众多英雄人物,就是这样陆陆续续闪亮登场,有相继被浪花淘尽的一个过程。而小说最成功的地方,就是以“拥刘反曹”为基本立场,就是塑造了大量鲜活生动的人物,而这些人物大多数都以悲剧收尾。
没办法,《三国演义》的各位主要人物,他们的人生理想都是自己或者帮助自己的主公一统天下,可是最终实现这个理想的人又是司马懿的孙子,而司马炎又不可能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因此所有人追求一生的目标,都无法实现,这还不是悲剧人物的结局吗?
但是,在这些悲剧人物中,主角们总是有自己的高光时刻的,特别是对于各位征战沙场的名将而言,他们的沙场英姿,斩将杀敌的成绩,就是他们留给读者最有印象的标志,也正是因此,大家对《三国演义》中各位名将的武功高低,始终都有一套自己的评价和看法。正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民间流传的“三国24名将”的概念才越来越广,对此争议的人也越来越多。
总之,除了吕布之外,所有名将的粉丝们,几乎都觉得自己的偶像所处的位置不是公平的选择,然而在这些所有的“不公平”之中,如果评选出一个遭遇不公平最多的人,东吴名将太史慈,应该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人选。
这样说的道理很简单,一方面在于,太史慈的武力和影响力本来都是很高的,可是受到《三国演义》的主流线索曹刘争锋的影响,东吴势力似乎总是欠缺了点什么,特别是对于刚刚接触三国的人而言,东吴的存在感,似乎除了赤壁大战之外,就更找不出什么亮点了。所以受此影响,太史慈明明是三国年间实力强劲的猛将,可是他却在各种武评棒中都无法名列前茅,这对太史慈来说公平吗?另一方面,由于小说的作者对太史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