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天画戟是《三国演义》中吕布拿的兵器。吕布是三国武功排位第一的大将,号称“万人敌”的关羽、张飞两人夹攻,都打不赢他。最后是刘备手持双股剑加入战团,才勉强把他打败。作为武功最高的大将,他的装备自然也不同凡俗,骑的是赤兔马,拿的是方天画戟。赤兔马是三国第一名马,方天画戟自然也是三国第一武器。
(吕布)那么,这种武器,在真实的历史中,究竟有没有人拿过呢?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先讲讲艺术作品中的方天画戟。
除了《三国演义》中吕布使用方天画戟外,清代小说《薛仁贵征东》中,薛仁贵用的也是方天画戟。此外,《水浒传》中,吕方、郭盛用的也是方天画戟。《西游记》中,狮驼国武功最高的金翅大鹏用的也是方天画戟。
这些手持方天画戟的艺术形象,除了吕方、郭盛外。无论是吕布、薛仁贵,还是金翅大鹏,都是武功最高的那个人。这也就是说,使用方天画戟的,都是水平相当了得的人。
艺术作品中,主要都是武功最高的人使用方天画戟。那么真实的历史上,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
事实上,真实的历史中,并没有任何武将使用方天画戟的记载。《西游记》中的金翅大鹏是虚构的人物,不说了。吕布是历史上真实的人物。不过他只是一方诸侯,武功如何,历史上都没有明确的记载。他用的武器,《三国志》只是说他用过“手戟”。“手戟”是短武器,显然并不是方天画戟。薛仁贵用的武器,《旧唐书》中也有记载:“仁贵自恃骁勇,欲立奇功,乃异其服色,著白衣,握戟,腰鞬张弓,大呼先入,所向无前,贼尽披靡却走。”也就是说,他拿的是一种“戟”。
但是,戟和方天画戟显然是不一样的。戟是一种戈与矛相结合的武器。
戈是先秦时期大量使用的武器,主要配合车战的需要。在车战中,既能在两车交错的一瞬间,用力地击伤敌人,又能顺势勾住敌人的铠甲战袍,把敌人从车上拖下来。
(战国时期的武士)矛则是从古至今普遍使用的武器,无论是车战、马战,还是步战,都比较适合。不过这种武器也有一些弱点,当敌人逃走的时候,就只能追击,或者让他逃走,并不能像戈那样,把敌人给勾住击打。
也正是在这样一种考虑下,把戈和矛的特点结合起来的戟,就被发明出来了。这种戟,既可以刺伤,也可以击伤,还可以勾伤。
西方国家也有这种武器的结合体,叫做瑞士长戟。这种武器,是把矛和斧结合起来。也就是在中国戟中放戈的地方,放上了斧。在战场使用中,其重力击伤的效果,显然比中国戟更加明显。
不过,方天画戟在战场上的使用效果,似乎是不太明显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方天画戟除了前面的矛以外,武器的两边,还一边有一个向内凹的月牙刀。恰恰是这两把月牙刀,是很让人疑惑的。
其一,这种月牙刀并不是戈,弧度是向外弯的,在战场上并不能起到勾住敌人的作用。
其二,这种月牙刀两边都有,显得有些浪费。
其三,这种月牙刀与斧是不一样的。斧的刃口弧度是往外的,很容易就砍在敌人身上。这种月牙刀的弧度却是往内的,无论是砍,还是击,还是砸,都着不上力。
既然着不上力,勾不住,砸不死,砍不伤,因而就发挥不了冷兵器该有的作用。如果一个将领在战场上使用这样的武器,显然就有点自讨苦吃了。
(游戏中的方天画戟)由此可见,古代将军上战场的时候,应该没人使用这种武器。古典小说中的描写,主要是为了让人物的形象更鲜明,是一种艺术夸张而已。
那么,是不是古代就没有这种武器呢?
肯定是有的。《水浒传》中对吕方、郭盛形象的描写,实际上已经证明了这种武器的存在。因为这种武器很花哨,很华丽,因此,拿在手里,特别有仪式感。就像我们在一些电子游戏中看到的那种武器,很有仪式感一样。正因为这种武器很有仪式感,因此,在仪仗队中使用,就显得特别气派,特别有威仪。
当然了,方天画戟的作用,在古代也仅仅就是这一点罢了。
(参考资料:《旧唐书》《三国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