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视知TV旗下的脑洞电影院推出一期视频,为大家介绍军师的来历和官职。由于视频篇幅有限,很多读者表示看的并不过瘾。(想看视频可以戳这里→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虎啸龙吟》里的军师真的是很大的官吗?丨脑洞电影院)今天,我们给大家准备了更多关于军师的故事。如今人们对军师的膜拜与向往,还要归结于古代文艺青年们的笔底乾坤。接下来你将看到:●吃公家饭的军师到底是怎么出现的?●古代文青们持有自带“放大属性”的笔●对军师的美好向往,是中国文人的梦也有军事梦的文艺中年特约编辑/老梁吃公家饭的军师到底是怎么出现的?-+-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军师”一词最早出现在两汉之际。那时政局动荡,西北军阀隗嚣聘请方望担任军师,让后者帮忙出谋划策。看起来,这时的军师类似军阀中临时聘请的资深顾问。初期大家合作还是愉快的,不过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后来两人因政见不合,以方望写辞职信而关系破裂。尽管如此,设置军师的传统还是保留了下来。隗嚣的同道袁绍就聘请卢损为军师。唯才是举的曹操当然不甘人后,他大概是将军师职位制度化的关键人物。曹操的军府中就有军师、中军师、左军师、右军师、前军师,还弄了个军师祭酒(首席参谋长)。●《军师联盟之虎啸龙吟》军师祭酒郭嘉曹丕建立魏朝后,军师在较高官阶的军府中多有所见。譬如,河南籍的杜袭、辛毗两人都曾担任过大将军曹真的军师,又是后来司马懿的军师。他们的同乡赵俨,先前是征东大将军曹休的军师,后来也任职于大司马府的军师。所以,唐朝人杜佑总结说,曹魏时的军师“凡诸军皆置之,以为常员”。过了若干世纪的清朝人洪饴孙讲话也不客气,说“魏氏官制,名与汉同,而实变之。……公府之属增至百余,军师之名遍列诸署”,大有感叹军师之职泛滥成灾之意。其实这也好理解,毕竟其时的军师官阶位列第五品,乃三公、常设将军等人的属官,离“高干”还是有一定差距。那么,军师是干啥的呢?自然,当好军事参谋,做个优质幕僚是军师的第一要务。按照杜佑编纂的《通典》说法,三国时期的军师又职掌“军国选举及刑狱法制”,也就是遴选文武官吏兼承担司法工作的活。不过,那时军师的权力之手还进一步伸长,扮演了“如朕亲临”的监军角色。陈寿的《三国志》里记载蜀国的诸葛亮进犯曹魏政权时,“大将军司马宣王(即司马懿)数请与亮战,明帝终不听。是岁恐不能禁,乃以(辛)毗为大将军军师,使持节。六君皆肃,准毗节度,莫敢犯违”。司马氏夺取曹魏政权建立晋朝后,家族里有名叫司马师的,为避讳的考量,军师的官名便改成了军司。●军司羊侃有学者说,尽管军司与军师有明显的继承性,但职责还是有差异,最大的不同是军司往往是领军主帅的第一继承人。然而不管怎么说,连军司一词在南北朝时的史书中已罕见记载。那么,吃公粮的军师在正史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也是情理中事。只有在反社会的江湖故事和颠覆政权的农民起义中才会出现,前者如明清时期的通俗小说,后者则以晚清的太平天国为代表。不过,此时的军师已与三国两晋时代不可同日而语。古代文青们持有自带“放大属性”的笔-+-从军师的源头上说,不能肯定它是三国时期官职的创举。实际上,商周时期的姜子牙恐怕是文献中提到的军师的较早记载。《史记·齐太公世家》中说,周文王打猎时,遇到姜子牙,“载与俱归,立为师”。《史记》又讲了齐国的军事家孙膑,说“(田)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后来齐威王准备委任孙膑为将军,围魏救赵,为后者婉拒,“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看起来,替统帅出谋划策,充当军事助手,的确是军师的最初形态。上文提到的正儿八经的军师方望,在写给隗嚣的辞职信中,明言他就是以战国时的燕国大臣郭隗为榜样,预备当好参谋,招揽贤士。●郭隗说燕昭王求士不过汉魏时期的军师,毕竟走在体制化的道路上,与《史记》笔下的原初军师,无论是在地位、级别还是权属方面,都有着不小的差距。清康熙年间写《女仙外史》的吕熊就认为,军师应该具备如下“高大上”的特质:“善用兵者,有军师名将之别;折冲樽俎,军师之职也;智勇兼备,名将之任也。不但为六军之师,直可以为帝王之师者,方称得上‘军师’二字,若名将则专主军旅而已。尚父(即姜子牙)为军师之祖,继之者子房(即张良)、孔明与青田(即刘伯温)也。”所以,有研究者说,若干世纪后明清小说家笔下的军师似乎更符合当初司马迁书写的军师形象。我们且拿最为人熟知的《三国演义》来说。正史中记载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句子非常简短:“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在罗贯中的笔下,抓住“三往”两字,洋洋洒洒写成五千字的求贤故事,试图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高冷神秘风的诸葛孔明。后者自入刘备政权后,小说写道,刘备“待孔明如师,食则同桌,寝则同榻”,又说“自得孔明,以师礼待之”,尊崇之意跃然纸上。实际上,历史上的诸葛亮其地位和权力也是逐步提升的,并非一飞冲天。赤壁之战后,任军师中郎将,秩比二千石;四年后,升为军师将军,秩二千石;再从著名的隆中对算起,到登上丞相高位,费时十五年。小说将诸葛亮出山时的地位拔高,将“军师中郎将”、“军师将军”简化为“军师”,当然是不准确的,更有甚者,为凸显主角的光环,同期的庞统本为“军师中郎将”,又变成写书人笔下的“副军师中郎将”。●《军师联盟之虎啸龙吟》诸葛亮虽说那时的中国是一个人治社会,但官家的编制却是相对固定的,哪有啥“副军师中郎将”之说?更离奇的事儿,还在后头呢!对军师的美好向往,是中国文人的梦-+-研究者发现,军师被神化,可以说是明清通俗小说家们的锅。军师嘛,依照惯常的理解,其过人之处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设策定谋,有大局意识,有正确的战略战术;二是驭将有方;三是长于外交。明清的大众作家们认为这太不过瘾,于是他们又给笔下的军师镶嵌了神乎其神的光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曾说:“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理,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又在祭风时说:“亮虽不才,曾遇异人传授八门遁甲天书,上可呼风唤雨,役鬼驱神;中可以布阵排兵,安民定国;下可以趋吉避凶,全身远害。”其他如《封神演义》里的姜子牙、《西汉演义》的张良、《水浒传》的公孙胜、《孙庞演义》的孙膑与庞涓、《隋唐演义》中的李靖、《女仙外史》的吕军师、《英烈传》的刘伯温、《说岳全传》的诸葛锦等人,多可以观天象、摆阵法、占卜筮、施法术。可以说,明清小说里的军师形象,无不渲染了浓烈的神仙道教色彩。为啥这样搞呢?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一是我们的正史记载,一向有神异的色彩。《新唐书》就记载李靖,“精风角、鸟占、云祲、孤虚之术,为善用兵”;《明史》则描述刘伯温“精象纬之学”。这些为小说家们提供了原始的素材和可操作的空间。二是元明两代道教盛行。据考证罗贯中本人是一位道教爱好者,反映到书中,《三国演义》就化录了许多道家故事。加之,他成功塑造的诸葛亮形象,为后来的小说提供了标准化的模板,后人依葫芦画瓢也不费多少精力。●现代道教再一个是大众的口味。老百姓向来有英雄崇拜的情结,又有道教信仰的因素作祟,自然希望看到小说里的人设,有超高的智慧和神奇的法力,以此纾解现实中的诸多不快。当然了,也不能忽视明清作家群体的生存境况。那时候的作家们,如罗贯中、甄伟(《西汉演义》的作者)、褚人获(《隋唐演义》的作者)等人,大多是科场失意、怀才不遇。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透过笔墨表达一下文人骚客的情怀和理想:择明君,成就一番事业,甚或成为帝王师。于是,在小说家的笔下,军师往往能力超凡,君王信任有加。而这理想化的军师,就是千古文人的梦。参考资料:1.张强:《军师·道化·神化——兼论诸葛亮》,载《淮阴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2.陶新华:《魏晋南朝的军师、军司、军副——军府职官辨析》,载《杭州师范学院学报》,(4)3.纪德君:《“诸葛亮”式系列军师形象的文化意蕴》,载《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4.朱子彦:《试论诸葛亮的从政心理与丞相之路》,载《史学集刊》,(4)5.万晴川:《古代通俗小说中军师形象的巫师化倾向》,载《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6.孙琳:《略论明清小说中的军师形象及其文化意蕴》,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推荐+《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作者:常江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间:年01月定价:48元:“人这一生,不光活个生死,还活个对错!”,讲述谋比曹操、智堪诸葛的司马懿,用兵、驭人、齐家、治国的传奇一生和生存智慧。一部历史小说,折射当代社会,写尽情义、梦想、杀伐、权谋……看一群聪明人如何玩转“权力的游戏”。吴秀波、李晨、刘涛、于和伟主演的现象级历史剧《军师联盟》正版原著小说。易中天、史航赞、马伯庸推荐!66亿次播放的观众选择,豆瓣8.1分的口碑保证,五年磨一剑的精良作品,成就不可多得的历史盛宴。更细节的情感描写,更从容的起承转合,更丰满的人性刻画,带给你不同于电视剧的阅读体验。生逢乱世,不忘初心。随书附赠4张官方精美剧照明信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