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于东汉建安十七年到建安十九年(即公元年到年)的“益州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一场比较重要的、具备相当规模的战役。在刘备与刘璋的战争当中,最后是刘备胜出,很多刘璋集团的人物被吸收到刘备集团的麾下。不过也有一些人或死于刀兵之下,或宁死不降。比如下文要介绍的张任。在历史上张任以强项著称,而经过《三国志平话》、《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的演变,张任的形象就更加丰富了。历史上的张任:败于刘备却仍然值得尊重张任在刘璋失败之后,没有加入刘备集团,继续发挥作用、留下事迹。另外在真实的历史上,张任对于刘璋集团来说也并非是数一数二的大人物。所以关于张任的史料并不算多,出了值得尊重的气节以外,张任对“益州之战”胜负的影响也相当有限。在《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引注的《益部耆旧杂记》中有一段对张任生平的简单的记载。张任是益州蜀郡人,根据《华阳国志·蜀志》的记载,蜀郡成都有大姓张氏,但是张任并不在此列,而是寒门出身。在当时寒门子弟出仕更适合凭借个人勇武,毕竟知识文化是需要成本的,而乱世当中尚武的风气更加流行。张任就是这样,“少有胆勇,有志节”,于是被辟为益州从事。在建安十六年(即公元年),刘备率领少量军队入蜀,暂时驻扎在葭萌,帮助刘璋对抗张鲁。在次年刘备和刘璋的关系就彻底破裂,刘备听从庞统的计策,杀死白水关守将杨怀、高沛,占领白水关,而后向成都进军。另一方面刘璋发现张松与刘备的书信,也迅速作出反应。派遣吴懿、刘璝、冷苞、张任、邓贤等人在涪城对抗刘备。结果涪城诸将被刘备击败,吴懿向刘备投降;刘璋又派遣李严、费观支援、指挥张任等人,在绵竹构筑第二道防线。没想到李严、费观对刘璋的忠诚度非常有限,也向刘备投降。绵竹防线失守,张任继续退后到雒城,与刘璋的儿子刘循守城。雒城距离益州治所、刘璋的大本营成都只有一步之遥。雒城是成都最后的屏障,刘循是刘璋之子,张任是强项将军。所以刘备集团攻取雒城的过程非常艰难,花费了一年时间,期间重要的谋士庞统战死。按《益部耆旧杂记》中记载,张任曾经率领军队在雁桥抵抗刘备,但是仍然落败,而且被刘备擒获。刘备爱惜张任的忠勇,大概也有千金买骨的动机,劝说张任投降。张任坚持“老臣终不复事二主矣”,最后被刘备斩杀。而刘备为此也十分惋惜,叹息良久。《三国志平话》、《三国演义》中的张任:地位、能力、影响有明显提升相对于《三国志》来说,可能很多人更喜欢文学色彩浓厚的《三国演义》。而在元朝时期还有一本《三国志平话》,虽然相对冷门,但对三国文学也起到很深远的影响。《三国演义》中的一些桥段就带有《三国志平话》的影子。在《三国志平话》和《三国演义》当中,张任也有出场,而且他的地位、能力、影响都有明显的提升。《三国志平话》在《三国志平话》当中,张任的身份是蜀中“元帅”,是刘璋倚重的大将。早在刘备集团刚刚进入益州,与刘璋交好的时候,张任、刘巴、秦宓、严颜等人就表现出对刘备集团的敌意。不久后张松和法正的谋划泄露,刘璋派遣张任率领五万大军,与张邦瑞、张升(大概为虚构人物)将刘备围困住。庞统寻小路到雒城,结果被雒城守将、刘璋的弟弟刘珍射杀。刘备脱困之后回到荆州,又率领诸葛亮、张飞、赵云、黄忠等人入川。在这个过程当中,刘备集团一度被濯锦江挡住,江水浩大迅猛,只有一道升仙桥联通。这个时候庞统亡魂给黄忠托梦,交代黄忠明日身穿黄袍出战夺桥。果然在庞统亡魂的辅助之下,黄忠与十名将军趁怪风夺桥入城,张任就死于黄忠的刀下。《三国演义》与《三国志平话》相比,《三国演义》中的张任的形象就更加丰富了。从第六十回到六十四回,都有张任出场的描述。在第六十回中,基本上延续了《三国志平话》的内容,刘璋邀请刘备入川,刘璝、泠苞、张任、邓贤等人强调刘备集团的威胁,第六十一回中,刘备与刘璋宴饮,庞统、法正私自做主刺杀刘璋,令魏延舞剑行刺,张任也舞剑防备魏延。最后发展为魏延、张任、刘封、刘璝、泠苞、张任、邓贤等人的混战,最后被刘备、刘璋制止。这个桥段大概也是参考楚汉时期鸿门宴上项伯与项庄舞剑的典故。第六十二回中,刘备袭取涪水关,刘璋派遣刘璝、泠苞、张任、邓贤率领五万大军赶赴雒城。期间刘璝向锦屏山中的异人“紫虚上人”占问行军结果,没有得到好的结果。早在刘璝打算寻找“紫虚上人”的时候,张任就不赞同。占问之后张任更是提出“此狂叟也,听之何益。”这个桥段不仅维护了刘备集团攻取益州的合理性,多少也赋予张任忠勇严肃的个性。第六十三回中,刘备集团强攻雒城,庞统乘坐刘备的的卢马,与魏延从小道进攻雒城西门。张任埋伏在城外小路,先放魏延通过,然后集中兵力进攻“骑白马者”,射杀了庞统。刘备不得不从荆州请诸葛亮入川。第六十四回中,刘备仍然与张任交战,张任一度陷刘备于险地,追击一人一马奔逃的刘备。多亏张飞及时赶到才救下刘备。而后张任又使用主动挑战、诈败的方式击败并围困张飞,又被赵云救下。比较有意思的是,诸葛亮赶到之后,也使用诈败的手段,自己率领弱军引诱张任,进入到刘备、严颜、赵云、魏延、黄忠、张飞的口袋里面,最后擒获张任。和历史上相似,张任宁死不降,诸葛亮杀之以全其名。小结在现在的网络环境中,张任并不算一个冷门人物,可以说是一代蜀中名将。而这是有一个明显的逐步提升的过程。在历史上张任虽然可以说是强项将军,在一群纷纷投降刘备集团的蜀中名将(李严、费观、吴懿、李恢)当中脱颖而出,但他在益州的地位,对“益州之战”的影响却非常有限,从涪城到绵竹到雒城,面对刘备集团的攻势屡战屡败。在《三国志平话》中,张任的形象已经有所提升,不仅是益州的元帅,而且还有警戒、围困刘备的表现。不过整体上来看提升不大,最后被黄忠三回合之下斩杀,反而没有宁死不降的气节;而《三国演义》中对张任的提升是非常显著的。其中屡次挫败刘备集团的攻势,与张飞交战十回合不分胜负,甚至庞统之死也安在了张任的身上。张任作为蜀中的败军之将,却被文人赋予这样丰满的笔墨,或许也是被他的忠勇气节所打动的缘故吧。参考文献:《三国志》、《华阳国志》、《三国志平话》、《三国演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