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林冲棒打洪教头,浅析水浒传的文

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早已是家喻户晓。书中,许多经典的人物和精彩的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一些故事因为备受欢迎,还被搬上了荧幕。比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武松醉打蒋门神”“鲁智深大闹野猪林”“吴用智取生辰纲”等。

然而,近年来很多读者对水浒的评价并不太好,一些人甚至觉得,水浒中有不少血腥暴力的情节,应该从四大名著中踢出去。

这种看法,实际上是对名著的误解。论血腥暴力情节,《西游记》《三国演义》不比《水浒传》少,尤其是《西游记》。另外,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在于其刻画人物成功,故事情节精彩,文字朴实优美,思想艺术方面等,而不是因为书中血腥暴力情节之有无或多少。

接下来,我们可以从第九回的“林冲棒打洪教头”故事,浅析《水浒传》的文学魅力。

先说故事情节

林冲遭高俅陷害,被发配到沧州,途中遇到柴进,而柴进久闻林冲大名,遂邀请他到庄子里。柴进的庄子里,有一位教师姓洪,即洪教头。洪教头见柴进对林冲很客气,又觉得林冲不过是骗吃骗钱,所以提出要和林冲比试枪棒。柴进也想见识林冲本领,遂让二人比试。

但具体的比试过程,作者没有一笔写完。

因为碍于柴进的面子,林冲并不敢发挥真本领,而且他脖子上还有枷,所以和洪教头打了四五回合,他便主动认输。薛霸下了林冲的枷后,洪教头刚要动手,柴进又用二十五两的银子作为利物,逼林冲使出真本事。

接下来,林冲使出真本领,仅仅一回合,他就打败了洪教头。

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林冲望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脚步已乱了,便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

作者要写林冲打败洪教头,没有一挥而就,而是先有林冲认输,再有柴进激将,最后才让二人真正比试。整个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这样的情节设计,会让读者觉得好奇,能吸引读者想看下去,而且不会让读者审美疲劳。

金圣叹在点评这段时,也几次说“奇文”“奇绝”“令读者出于意外”。

再看人物性格

从林冲到柴进庄子里,到他打败洪教头,这段情节,作者用了两千多字。但是,真正的比试,也就百余字。既然百余字就能写清,为何作者还要花那么多笔墨呢?还有,为何作者不直接写二人比试,偏要一波三折呢?

作者不是为了凑字数,而是为了衬托。衬托什么?衬托林冲的性格。

起初,林冲戴着枷,无法使出真本领,也害怕伤了柴进的面子,故而只是应付洪教头。后面,开了枷,柴进又用银子激他,林冲看了出来,所以使出真本领,一招把洪教头打倒在地。

这么写,符合林冲的身份和性格。之前的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但这个时候,他只是囚犯,又初来乍到,所以放不开。故而他谨慎隐忍,唯恐得罪了洪教头和柴进。

林冲的谨慎隐忍性格,从他和洪教头的打斗招式,及具体过程,也能看出来。

交手之前,两人招式不同,洪教头使的是“把火烧天势”,林冲使的是“拨草寻蛇势”。这两个招式名称,并非作者随意编造,而是两人性格的表现。

洪教头上来就是“把火烧天”,显然很狂傲,这招式的名字是最好的证明。火怎么能烧天?这不仅是表明洪教头的招数,更代表了其性格。后面,洪教头使棒盖(从上往下劈的动作)林冲,但才使两棒,就乱了脚步。这也能说明,洪教头狂傲、自大的性格,他为了打败林冲,已经顾上不顾下了。

而林冲性格则很谨慎,正应着他的“拨草寻蛇”招式。拨打草丛来找蛇,自然要万分小心,因为蛇可能会藏于某处,出其不意对人袭击。更重要的是,这招“拨草寻蛇势”,可前可后,可攻可守,向前拨就是进攻,向后拨就是防御,攻防兼备,万无一失,更显林冲谨慎性格。金圣叹在“拨草寻蛇势”后面也有点评,认为林冲“棒势亦敏慎之至”。

所以说,招式名称看似简单,实际上和人物的性格相关。

综上可以发现,“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故事,看似简单,实际上文字质朴,情节曲折。一个小故事,不但写出了林冲武艺高强,还写出了他为人谨慎小心的性格。而这种性格,与林冲的身份和机遇又密切相关。

这些故事,以及故事的背后,是作者的苦心,也是水浒的文学魅力。

通过这些文字,鲜活的人物便跃然于纸上,读者如果只是看到“林冲打败洪教头”,是远远不够的。

水浒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诸如“王进打败史进”“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武松醉打蒋门神”(可以参考拙作动图展示武松的“玉环步鸳鸯脚”,原来真的很厉害)等,都不是作者随意所写。人物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都很符合他们的人设,而且人物性格各异,特点鲜明。

只要细心去品,你就会发现,简单故事的背后,是作者极高的文字功底和文学造诣。

写在最后

金圣叹对《水浒传》评价就相当高,他认为:天下之文章,无有出《水浒》右者;天下之格物君子,无有出施耐庵先生右者。

对水浒的写作文法,金圣叹提出过“夹叙法”“草灰蛇线法”“弄引法”“横云断山法”等。尽管金圣叹篡改、删减水浒原文,恶意抹黑宋江,但他对水浒文学方面的点评赏析,许多都值得借鉴学习。

对水浒评价高的人,并非只有金圣叹。

清代《小说丛话》认为:《水浒》、《红楼》两书,其在我国小说界中,位置当在第一级,殆为世人所同认矣。然于二者之中评先后,吾固甲《水浒》而乙《红楼》也。

梁启超认为:《水浒》一书,为中国小说中铮铮者,遗武侠之模范,使社会受其余赐,实施耐庵之功也。金圣叹加以评语,合二人全副精神,所以妙极。

水浒之后,许多小说对《水浒传》都有借鉴。

《红楼梦》第二十六回中,作者从贾芸眼里写袭人,甲戌本就有批:《水浒》文法用的恰,当是芸哥眼中也。明确说明,这是《红楼梦》对《水浒传》的借鉴。金庸先生《书剑恩仇录》中,红花会总舵的十五位当即家,各有绰号,也是对《水浒传》中梁山头领的借鉴。

其实,不惟国内,就是国外对水浒的评价也相当高。迄今为止,《水浒传》已经翻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等十几种文字世界发行。《大英百科全书》也认为,水浒是一部很有意义的作品。

还是那句话,名著之所以是名著,不在于阴谋论,也不在于血腥暴力情节的多少,而在于其文学性等方面。

参考资料:《水浒全传》《金批水浒传》《小说丛话》《红楼梦》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50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